见证过疫情下昆明12时辰 更珍惜如今的春暖花开

去年春节之后,疫情笼罩下的昆明,正与现下的气候一样,早晚清冷、午后暖阳。作为少数在全城奔走的群体之一,记者在工作之外,也深深感受了那时昆明的模样,见证了这座城市从曾经的街道空荡,恢复至如今的车水马龙。
图片
时报记者采访抗疫医务人员 资料图片
清晨
眼看着上班高峰期的车流渐渐恢复
家住昆明城郊的记者张萌,出门一般都要先开车上二环,疫情初期,张萌伴随着日出前去采访时,太阳从东边的薄雾破出,二环高架深灰的路面仿佛镀了一层光,原本是上班高峰期的时间段,当时却几乎没有其他车辆,凝神看过去,路面的阳光会微微晃动,此时她想的是:“路况太好了,我是不是超速了?”
记者伏秀丽从西山区的家到市三院,要穿过拥堵的市中心,而那段时间,却能比平时节省一半的时间。
疫情笼罩下的昆明交通,说方便却也不方便。随着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暂停运营,记者们尤其是不会开车的记者的出行便成了问题。为了采访,有的记者只能骑共享单车前往,很多时候,一天甚至骑行都要花上几个小时。
幸好,这样的烦恼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二环上的车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到日常程度,公共交通工具也逐渐恢复运营。现在,路上的车水马龙虽然偶尔也会带来堵车的烦恼,但这样的昆明,更叫人心安。
图片
午后
外出购物时心情不再紧张
通常,在采访之余,各家记者还会打量一下彼此的装备,有的记者穿着一次性的手术防护服来采访,有的搞到一副护目镜,有的戴上了2层口罩,有的到处询问哪里能买到酒精和口罩,有的则趁采访结束赶紧分享防护装备。由于记者们每天辗转的地方均是医院、机场等感染风险较高的场所,大家担心把病毒带给家人,每天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消毒、洗澡、换衣服。
最初那段时间,记者王柔正在为家里所剩无几的酒精发愁,一次去市疾控中心采访结束后,一位疾控人员看她天天跑一线也挺危险,就从自己仅有的几瓶手消液中分了一瓶给她,这让她感动了很久。
好在她的担忧很快就打消了,报社第一时间采购了比较充足的防护用品,并首先保证一线记者使用,健康行业部主任茹伟还买了一大桶酒精和几瓶不常见的防护隔离喷雾。从此,都市时报的记者都不用再为了外出的防护而操心。
疫情严峻时期,除了防疫物资的紧缺,购买生活物资也变得不那么便利。由于担心受疫情影响超市会断货,记者伏秀丽的家人早早就去超市买了一整箱方便面,以备不时之需。所幸周边市场及超市的货源还算充足,但为了减少外出次数,采购生鲜的频率也从每天一次改为了每周一次,还要尽量选择人少的时段,并做好防护。
现在,尽管进入超市等公共场所还是要佩戴口罩,但人们已经不再那么紧张,生活也恢复了往常的模样。
晚间
馋了许久 终于吃到小锅米线和炸洋芋
疫情期间,大量的餐饮店关门,让一直靠外卖解决三餐的记者张萌,只能在写完稿件之后,回到父母家才有口热乎饭吃。不过,偶尔闲下来时,她也开始对照着食谱学做菜,那个时期,她学会了做葱油面、猪油饭、茄子粉丝煲和排骨玉米汤。
记者王柔则对疫情缓解后第一场堂食记忆犹新,2020年3月5日,得知自己常吃的夜宵店开门营业了,正在加班的她赶去店里,点了一碗小锅米线和一份炸洋芋,吃到的那一刻,她幸福得把美食发到朋友圈炫耀。
工作中,记者是昆明抗疫全过程的见证者,生活里,记者是昆明挥散乌云的参与者。幸好,这场突如其来的“冰雪”早已融化,昆明已春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