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家班聚首 共商白戏传承

近日,来自廉江、遂溪以及广西合浦等地的粤西白戏龙家班徒弟、徒孙,在廉江市营仔镇凌禄镇乡剧场聚首。通过座谈会和白戏表演等形式,缅怀前辈艺术家龙康甫、龙梅卿、龙有略,传承白戏非遗文化。

演出场面热烈堪比趁圩

作为广东省地方戏,粤西白戏是用粤西白话演唱的民间小戏剧种,演出形式有木偶剧和舞台剧两种,主要流行于廉江西南及毗邻遂溪县和广西合浦一带,是春节期间民俗庆典活动之一。

粤西白戏这种杖头木偶戏,追溯其起源,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粤西白戏唱词通俗,音乐、唱腔优美动听,伴奏乐器独特,表演淳朴有趣,富有文化艺术特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白戏的唱词结构,基本上是传统的七字句、民歌格式,根据情节内容灵活插入活动句。道白分为口白、韵白、诗白、英雄白等。各种道白的灵活运用,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其音乐包括板腔、小曲和锣鼓。

据一名老戏迷介绍,粤西白戏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盛极一时。每逢诞期或农闲演出,四乡八邻涉水过垌,聚集观赏。“细蚊仔”(小孩)担凳占位,欢欣雀跃,爽过过年。小商贩点着煤油灯或电石灯,场边摆卖甘蔗碌、炒番豆、箥箕炊、糯米籺……热闹堪比趁圩。

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说起白戏,以营仔一带的戏班闻名遐迩。其中,龙有略出生于粤西白戏世家,到他那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他6岁时就骑在父亲龙和元(艺名龙梅卿)肩上手执木偶登台表演,20世纪80年代他的演出得到了粤西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其录音带甚至流传到香港、澳门一带。龙有略举办白戏艺术培训班,成立廉江县白戏实验剧团,共有男女演员30多人。

为丰富白戏的表演程式,活跃在粤西各地的廉江县白戏实验剧团,用真人演绎长剧,不断吸收、融汇粤剧等剧种的艺术特色,为白戏的发展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至今,龙家班的徒弟、徒孙仍然活跃在廉江、遂溪以及广西合浦一带,传承并推广粤西白戏这一非遗文化。

薪火相传,不忘师恩。龙家班徒弟、徒孙每年都相聚在一起,缅怀白戏前辈,交流白戏心得。相聚当晚,营仔镇凌禄镇乡剧场人头攒动,高朋满座,龙家班众人同台演出《八星贺寿》等经典白戏剧目,吸引了当地众多群众踊跃前来观看,场面热烈,其乐融融。

【撰文】张思燕 劳春林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