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丨父亲放下工作带14岁厌学儿子游走中国 “教育不是只盯着分数”

两个人、一辆车,父子从辽宁丹东出发,途经山海关、洛阳、西安等地,朝着云南丽江出发,全程4000多公里......徐先生带着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开启了属于两个人的旅程。

很多人认为这是“有钱人的游戏”,也有人认为是“把世界当作课堂”......1月13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联系到了视频中的父亲徐先生,他说,“教育不是只盯着分数。”

孩子青春期厌学 爸爸担心他变成“街溜子”

近期,一个名为“父亲辞职,带14岁厌学儿子游走中国”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很多人佩服这位父亲将旅途当作课堂,寻找人生价值的教育方式,但也有人质疑这是“有钱人的游戏”。

1月13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联系到了视频中的父亲徐先生,面对网友的质疑,他并未放在心上。说“教育不该是紧盯着分数和技能,是要让孩子学会放眼世界,对探索充满热忱。”

徐先生是一位摄影师,在丹东经营着一家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因为夫妻二人工作繁忙,便将儿子小诚(化名)留给岳母照看。

徐先生说,“但老人的溺爱让孩子变得十分任性,孩子想要玩手机的时候,甚至会直接从姥姥手中争抢,不尊重老人。我觉得是我的疏忽,导致了孩子教育出现了偏差。”

“他开始不听家人的管教,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甚至会因为作业的事情向我们撒谎......” 这让一向看重孩子品格的徐先生心急如焚。徐先生开始自我反省,他认为,可能是因为自己他经常向孩子说教,扮演着严父的角色,才让本就叛逆的孩子和他的关系渐渐疏远了。

“小诚一直是我的骄傲,他十分热心,乐于助人,老师也反应孩子并不顽劣,只是不爱学习。”徐先生说,其实比起孩子荒废学业的后果,他更加担忧的是孩子的人格培养,怕有朝一日孩子误入歧途,“用我们的话就是无所事事,俗称‘街溜子’。”于是他想趁还来得及,利用朝夕相处的陪伴让孩子能够更健康地成长,想通过游走中国的方式感受世界,保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探寻未知的渴望。

在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徐先生最终决定暂时放下自己摄影工作室的工作,让孩子休学一年,买了一辆房车,带着他从丹东出发,向着云南丽江的方向前进。

父与子看到不一样的彼此 “孩子有所成长”

“很多网友都评论说,这是有钱的家庭才会做的事。”徐先生说起网友们对他的评论,也有些无奈。其实自己是很普通的家庭,也有房贷车贷要还,有时候也过得很拮据,但乐趣和解压也可以作为日常。

徐先生说,他们旅行时拖房车用的车是为了这次旅途买的二手车,旅游挂房买的也最便宜最低配的,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安装。为了省下三千多的专业房车遮阳棚的费用,徐先生自己在网上购买了几百块的遮阳棚,改装之后才装到车上。

徐先生认为,虽然他们是普通家庭,但儿子的教育对自己来说比金钱要重要得多。从丹东出发后,父子俩开着车经过山海关、洛阳、西安,上演了一部现实版公路片。

“房车旅行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舒适。”徐先生说,他们12月中旬出发,经历了两三次寒流,汽车电池在低温下很不耐用,给旅行造成很多麻烦。而孩子也只有十多岁,徐先生一边开车、规划路线,还要做饭、照顾孩子,着实有些辛苦。

小诚毕竟是个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玩心大,只觉得路上的风景新鲜有趣,但渐渐地,通过长时间相处,小诚看到了不一样的父亲,他也学会了给父亲分担压力。往往开了一天车,爸爸晚上做完饭之后觉得累,他就会主动揽下洗碗的活。“让他刷碗做家务,这事儿以前在家里可不会发生。”徐先生语气中透着一股欣慰。

除了生活上的阻碍之外,徐先生一路上也慢慢引导孩子开始独立思考。在洛阳博物馆,他租了一个解说器,让孩子听,听完再让他复述给自己,这样一来 ,孩子除了能学到知识,还能叙述一遍。

徐先生的意外之喜还有儿子的摄影天赋。他慢慢开始尝试教儿子摄影,惊喜地发现,儿子之前虽然没有尝试过摄影,但拍出来的照片也十分不错。

“这一路上我们的关系并不是针锋相对的,而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徐先生把这段旅途中和儿子的关系称为“相依为命”。到每一个城市,父子俩遇到的都是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一路上发生的意外状况,也都是两个人合力解决。

儿子也渐渐学会为父亲操心了,“有时候操心操得我都有点烦。”徐先生笑言。儿子会为两人规划行进的路线,判断哪条路上货车少。车上物资有什么缺乏的,儿子也会记下,协助徐先生去买。父子俩在“相依为命”的日子里看到了不一样的彼此,都在对方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二人之间的感情也在旅途中也更加深厚了。从前徐先生在家里一直扮演严父的角色,导致儿子也不敢和他亲近。现在孩子也会主动和父亲拥抱,撒撒娇。

只有坚持真正喜欢的事物,才能更快乐

在聊到教育理念时,徐先生特意提到了在决定旅途的路线时,儿子提出想途经上海、江浙,广东等沿海地区去云南。当问及原因时,孩子说“上海城市大,好。”这是儿子对上海的印象。

但徐先生却规避了这条线路,选择了洛阳-西安-重庆路线。与沿海地区的繁华富饶不同的是,这一路上有许多历史古迹,可以让儿子更好地体验与课本上不同的真实历史。徐先生觉得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能给儿子带来特殊的体验。

他之所以不想带孩子走东南沿海路线,和他一贯秉承的价值观和对孩子的教育观有关系。选择做摄影师是出于徐先生纯粹的爱好,拍出令大家喜爱的摄影作品给他的快乐甚至比给他金钱回馈更加多。加之看多了很多人因为负债累累而每天心力交瘁地生活,徐先生更加秉持了一个信念:“金钱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这一生不会把快乐建立在金钱上,因为金钱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当一个人眼中只有金钱,他会更容易走向歧途。有时候理想和希望远比繁华更重要,只有坚持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才会容易得到快乐。”这是徐先生对自己孩子的期望。

作为一个青少年的家长,徐先生也十分关注教育问题。他儿时也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爱玩乐的小孩。在旅途中,他也和儿子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玩的“打啪叽”(摔纸片)游戏,父子两人玩着同一个游戏,更让他觉得这样的快乐来之不易。

“我想用我的行为告诉更多的家长,既然他们小时候经历过这样的快乐,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奔走于各个学习班之间呢?”徐先生始终认为,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成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来自升学、高考的压力还是老师的高要求,孩子自身不需要承受超出自己年纪的压力。

徐先生说,孩子在读书的时候自己只要求他按时完成作业,即使考试成绩不好,自己也不会批评他。他的孩子只要成为一个诚实、快乐的人,他就很满足了。

“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叛逆的时候,家长就一定要想办法,”徐先生认为自己的方法可以让父子暂时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大家在旅途中互相理解,互相扶持,现在更像朋友和兄弟。”

如今,小诚虽然每次面对陌生人和镜头都有些许害羞,但他逐渐敞开心扉,对未知事物、知识表现出了探索欲。徐先生父子二人也已经到达了重庆,虽然暂时脱离了原有的环境,但他们在复杂的变化中,更清晰地感受了世界。

心理专家:青春期教育需要陪伴和“温暖”

心理咨询师高爱华认为,孩子厌学,并不只是孩子本身出了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很多孩子由于原生家庭不和睦想逃离冷漠的亲子关系,或苦于父母期望值过高导致的严苛与不满,或沉溺于养尊处优的生活、染上不良习气等,都会让孩子感到家庭无温暖、自己无责任,进而产生学习无用无趣论。

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喜欢模仿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或者是向权威者认同,比如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行为模式、情绪的表达与宣泄方式,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会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如父母有攻击性,行为暴躁的脾性,冷漠的态度以及消极的人生观都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虽然父母可能在无形或无知中给孩子实际造成了障碍和冲突,但同时也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父母可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并尽量减少孩子的心灵创伤。比如这位父亲用以身作则的方式,从父亲转变成同学或朋友的角色,与孩子相互陪伴,一起同游,让孩子有知识更长见识。

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对困难时,与他进行真诚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解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磨砺其坚强的意志;发掘孩子摄影潜质,鼓励孩子勇于担当,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等。这些行为都能让孩子有所收获,并能引发孩子学习和探索世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上所述,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应对的策略也可以是花样百出且相互渗透的,需要家长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高爱华认为,家长陪伴孩子,并不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也不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到自己尽了责任。而是像徐先生一样,真正敢于倾注一切去陪伴,与儿子共同探索世界。同时,更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调整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文/王浩雄 实习生 冯仪

内容来自北京头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