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的孩子像块宝——江永县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见闻

图片
冬日的傍晚,寒风凛冽,依然挡不住孩子们学习成长的脚步。1月13日傍晚,在江永县松柏瑶族乡莲花岗村,一群孩子刚放学便直奔“儿童之家”。因为,这是孩童们课余最想去的地方。
“村里有70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由于没有父母陪伴,少了许多童趣与欢乐。”村妇联主席欧阳艳梅介绍,去年6月村里建起了“儿童之家”,让孩子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家”,从此,这帮散养的“山里娃”不再是贪玩的“野孩子”了,一个个变得懂礼貌、爱学习、活泼开朗。
走进儿童之家,宽敞教室桌椅摆放有序,在旁边的娱乐室里,学习、娱乐等器具应有尽有。儿童之家配有3名年轻的社工,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的每一天。
儿童之家开设“五点半”课堂,每天一小时课时,绘画、书法、朗读诗文、辅导作业都合理安排。同时,夏令营、军训活动、文艺表演等活动定期开展,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11岁的五年级学生何雨涵(化名)是个可怜孩子,刚出生两个月,妈妈就离家出走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尽管时隔一两个月爸爸回家看望一次,买新衣裳、带很多好吃的东西,可小雨涵总是高兴不起来,认为爷爷、奶奶最好。
“雨涵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见到生人就躲。现在她有问必答、有说有笑,变成了一个听话、活泼、懂礼貌的孩子。她英语成绩不理想,经社工辅导后,已经达到班上中上水平,这个学期还当上了副班长呢,真是多亏了村里有了儿童之家啊!”小雨涵的爷爷何增文激动地说。这时小雨涵兴奋地接过话茬:“一定好好读书,打好基础,争取考上好大学。”
“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懒散惯了,不服管。”驻村社工莫丽川体会道:“与孩子们相处必交心,善于找到他们的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少批评、多表扬,然后把自己变成“孩子王”,按孩子的个人特点分类引导。“
“两个儿子儿媳都在广东打工,只有过年才回家。”今年65岁的蒋社德与老伴在家带着4个小孩,大的12岁,小的9岁。在家里,他们互不相让,把打架、闹事当作过年。特别是最小的小宇(化名),爱惹事、成绩差,在学校不跟同学交流,而在家里却称王称霸。小宇参加了儿童之家的书法课,上个月全村儿童书法比赛获得第一名。现在小宇懂事了,因家里桌子小,知道姐姐们作业多,让她们先做作业,而且每天坚持把当天的作业发视频给妈妈看……小宇说:“我喜欢社工姐姐,长大后也要当一名社工,多帮助别人!”
“一个6岁、一个8岁,冬天怕火、夏天怕水,万一出事咋办?整天提心吊胆。”68岁的唐牛养老人说,儿子在深圳做保安,3年没回家过年了,家里不愁吃、不缺花,主要是日子过着心累。现在好了,孩子在儿童之家有人照看、辅导功课、培养兴趣爱好,不仅孩子们开心了,家人也心安踏实过日子。
有家就有爱。如今“儿童之家”成为了孩子们课余时光的快乐驿站、知识的乐园。他们享受着关心与关爱,是儿童们快乐成长的“第二家”。目前,江永县112个村(社区)有“示范儿童之家”65个,村级儿童之家实现了100%全覆盖。(何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