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如何管制众多皇子?成功避免康熙九子夺嫡,学者:却导致大清提前灭亡

一、乾隆儿子们在其高压管制下,非死即呆,甚至有的装疯卖傻,以此避开漩涡。
乾隆共有四十多个妻妾,只生了十七个皇子和十个公主。由于皇帝活到八十九岁,所以他的后代人数还是很多,计有孙子、曾孙、玄孙等总共一百多人与他同时存在,真算得上是一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了。 乾隆所生的十七个皇子可以下表说明: 孝贤皇后富察氏生永琏、永琮。 皇后乌喇那拉氏生永琪、永璟。 孝仪皇后魏佳氏生永璐、永琰、永璘及早夭未命名子一人。 庶妃富察氏生永璜。纯妃苏氏生永璋、永镕。 嘉妃金氏生永城、永璇、永瑆及早夭未命名子一人。舒妃叶赫那拉氏生子一人,未命名。 贵人珂黑叶特氏生永琪。
图片
乾隆与皇子
这十七位皇子中,有七人不到十岁就病逝了,他们包括永琏、永琮、永璟、永璐和三位早夭的。又有两位过继给乾隆堂兄弟家为子嗣,他们是永珹与永瑢。而永璜、永璋、永琪又分别于乾隆十五年、二十五年、三十一年分别去世,因此皇帝后来实际上只能在五六个儿子当中选择继承大位的人了。
皇帝最爱皇后富察氏,她又是嫡妻,她生的两个儿子都曾先后被皇帝意属为继承人。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皇帝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大臣九卿等高官,宣布依雍正创立的密立储君法,预定了皇储,当时皇帝没有明说出是何人,到乾隆三年永琏病逝后他才向大臣们降谕说:“ 二阿哥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为人聪明贵重……是以于乾隆元年,遵照皇考成式,亲书密旨,召大臣面谕,收藏于乾清宫正大明光匾之后,是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联已命为皇太子矣。……”永琏死时才九岁,被列名为继承人时刚七岁,能否断定他“聪明贵重”将来必定是位贤君,实在很难讲,不过他是皇帝的“嫡子”,所以立为皇储,事实上,雍正皇帝强调的是人选要完美,不应该分嫡庶才对。
图片
乾隆夫妇
永琏死后,约有十年的时间,乾隆没有再立其他的儿子为皇太子,直到十二年岁幕,当皇后富察氏的第二子永琮痘症死亡时,皇帝才又透露出消息说:永琮是“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联亦深养成立,可属承祧”,可见他还是赞同用汉人“立嫡立长”制度的。但是“嫡嗣再殇”,让他想到“乃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获之福,此乃朕过耶!”永琮死后三个月,嫡妻皇后富察氏也仙逝了,乾隆再想立嫡也不可能了,建储之事一搁就是近三十年。
乾隆四十年稍前的时候,皇帝已经六十五岁左右了,他又有了立储的念头;可是此时他只能在永璇、永瑆、永琰、永磷四个皇子中作选择了。其他的大多去世或是过继给了皇家至亲。剩下的四人当中,永璇年纪最大,快三十岁,他是一个精于书画的艺术家,尤其书法赵孟頫,很有造诣;不过他为人轻躁,做事颠倒,任性贪玩,甚至放纵到酒色下流的境地,加上脚有毛病,不良于行,皇帝根本没有想到他能当未来的皇帝。永璇的同母弟永瑆,诗文见长,书法尤佳, 是一位具有文学艺术天才的皇子,他也寄情翰墨诗酒,文人气质过浓,而且十分汉化,这绝不是皇帝想要的皇储对象。永璘则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性情更是轻佻浮躁,年长后更常常私出宫廷去寻花问柳,行为不检,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不着当皇储想,只以声色自娱。唯一令皇帝稍为满意的是十五阿哥永琰,他比起其他兄弟来,算是品学兼优,文武俱备的了,连大臣们也觉得他为人稳重,处事刚明。尽管他并不能达到乾隆的最高标准,但是客观条件如此,皇帝最后只有指定他为皇位继承人了,他就是日后的嘉庆皇帝。
图片
相关影视画面
乾隆对于儿孙的教育非常重视,一方面要求他们能读好书,成为知书达礼的人,另方面也防止他父亲一辈兄弟间为争权争继而发生家人间的骨肉相残不幸,因此乾隆规定所有皇家男童六岁起必须开始读书,而且每天都得按时到上书房里去上课。授课的老师都是一些优异的内阁学士与翰林院的饱学人员,并派大学土等高官为总师傅,“稽查督饬” 。皇子皇孙每天卯时(上午五至七时)进,申时(下午三至五时)出,“攻五经、史、汉、策问、诗赋之学”,另外还有武官教授皇子们骑射,以及满蒙官员教满蒙语文。
皇子读书时不能随便离开书房,有事外出必须呈奏。乾隆三十五年永璇未经奏闻而擅离书房,不但永璇受到痛责,他的师傅观保、汤先甲以及总师傅多人也都被认为不负责任,“漫无觉察, 所司何事!”乾隆一心一意地要以书房来让皇子“检束身心”,他是怕皇子行动太自由会在外结党营私,或是以自己高贵身份枉法做恶,这样会养成他们的骄横跋扈气习,更坏的会各自培植势力后将来作谋取大位之争。皇帝管教子孙读书之严,连朝中的大臣都是知道的,赵翼就这样写过:
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率五鼓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以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胸中,以之临政,复何事不办? .....
图片
相关画面
乾隆曾经对上书房的老师们说过:“师傅为诸皇子授读,岂仅以寻章摘句为能,竟不知随事规劝,俾明大义?”明大义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因此皇帝对于皇子有了非礼的行为都是非常痛恨的。乾隆十三年,嫡后富察氏死后,庶出的皇子永璜、水璋在迎丧时表现得不够悲痛,皇帝大怒,责骂他们于“孝道礼义未克尽处甚多”,竟如此的“茫然无措”。乾隆早年一直坚持立嫡长子为皇太子,在登基的第一年里,乾隆就立嫡长子永链为皇太子。然而,乾隆三年(1738),永链在十岁时因病夭折,乾隆在悲痛之中公布了永链的太子身份。此后,乾隆依旧下决心立嫡子,接着又立富察氏皇后所剩的第二子永琮为皇太子,结果没多久,这个孩子也死了。乾隆不得不沉痛总结说:“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先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也。”《清史稿卷二二一》-他最宠幸的富察氏皇后因连丧两子,不久在德州的路上去世。
乾隆面对突然的接连打击,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在接驾的儿子中,他第一眼看到了庶出的二十一岁的儿子,突然向其撒气说:“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并无哀慕之愧”看着跪着被吓得浑身发抖的儿子说,乾隆继续激动地说:“试看大阿哥年已二十一岁,此次于皇后大事,伊一切举动尚堪入目乎!”《清史稿》
“大阿哥、三阿哥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把他们诛杀,但朕百年之后,皇统则二人断不能承继!”越说越激动,刚说完又失控想到了父辈们在争夺太子的互相残杀后,乾隆又改了主意:“你们将来必然兄弟相杀,与其你们兄弟相杀,不如我现在就杀了你们!”如果不是侍卫苦苦相拦,两个儿子当时就被乾隆砍死。乾隆用充满血丝的眼睛又对满洲大臣说:“今后如有人奏请立皇太子,朕必将他立行正法,断不宽贷!”《清史稿》
图片
相关画面
没多久,在受到乾隆惊吓的二十一岁庶出长子忧惧而死,皇三子也在二十六岁时死去。同年七月,山西一个小官向出继的四阿哥投信,被乾隆得知,将这个小官凌迟处死,四阿哥因此背了黑锅,几个月后忧惧而死。他的六阿哥因为收了山西巡抚喀宁阿呈递的请安片子,并“送鱼数尾”,六阿哥前车之鉴赶紧向乾隆报备,这些都说明,作为乾隆的儿子心理压力有多大,稍微卷入政治,便随时可能被惩处。
直到乾隆三十一年前,除皇四子皇六子子因为过继为宗室亲王之子而获爵位外,其他皇子一律没有爵位,不论年龄多大,都只能老老实实在书房读书,不得与外界交接,如同囚禁。
作为乾隆的儿子应该是当时最痛苦的最危险的,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丢掉性命,文人十一阿哥永瑆只能选择如此避祸,装疯卖傻,以此远离乾隆视线。一个从小锦衣玉食的皇子,如何能如此吝啬抠门?所谓的事出常态必有妖,这些都可以知道,乾隆对儿子们精神世界的戕害的威逼。在乾隆眼里,亲情与政治完全不可相比,儿子轻于鸿毛,社稷才是重于泰山。在把十三阿哥颙琰的名字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乾隆曾在天坛圜丘向天祷告,这个孩子如果有能力继承国家大业,则祈求上天保佑他诸事有成,如果并非贤能之人,则愿上天让他短命而死,不至于继承大统,贻害社稷。《清高宗实录》与皇权政治相比,亲情永远被排在第二位。
二、乾隆对女儿格外眷顾,因为她们不会影响到他的“政治安全”。
乾隆的女儿共有十人,但长大成人出嫁的只有五位,她们是:一、皇后富察氏生的皇 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十二年下嫁科尔沁蒙古王公色布腾巴勒珠尔,留住京师。乾隆四十年驸马随军征金川,结果阵亡军中,和敬公主从此孤独地住在豪华的公主府中,直到乾隆五十七年病逝,享年六十二岁。二、纯惠皇贵妃苏氏生的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二十五年嫁大学土傅恒之子福隆安,是皇帝与傅恒家亲上加亲,但和嘉公主命薄,乾隆三十二年她二十三岁时就去世了,夫婿福隆安的官当时也没有位极人臣。三、孝仪皇后魏佳氏生的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乾隆三十五年下嫁喀尔喀蒙古亲王策凌之孙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死,得年仅二十岁。四、孝仪皇后魏佳氏生的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乾隆三十七年下嫁大学士兆惠之子札兰泰,这位公主的寿命也不长,乾隆四十五年她二十三岁即离开了人世。五、惇妃汪氏生的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她是皇帝最小的女儿,生于乾隆四十年,当时他已六十五岁,加上她长相跟乾隆皇帝一样, 所以很得宠爱,她的生平值得叙述的事也最多。
图片
相关影视画面
和孝公主的生母汪氏被册封为惇妃的时候,称赞她“毓质柔嘉,禔躬端淑”,“娴兰宫之礼教” ,她应该是一个温顺有礼的女性;但是在乾隆四十三年她却做了一件极其凶暴的事,她竟将一个官女活活打死。这件“从来未有妃嫔将使女毒殴立毙之事”,令皇帝十分震怒,认为“若不从重办理,于情法未为平允”。不过后来还是因汪氏“曾育公主,故量从末减耳”。显然是皇帝不忍在小公主的年幼心灵里留下太大的伤痛,才没有把惇妃摈黜或打人冷宫。
小公主在皇宫里享尽人间福分,尤其皇帝又为她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婆家,乾隆在她六岁的时候指婚,让她嫁给与她同年的和珅儿子,皇帝特别为这位准女婿赐名为丰绅殷德。“丰绅” 是满洲语意思是“福禄”、“福祉” 、福分” 等,总之是祝福他们的。和珅当时三十多岁,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权势也很高,乾隆把最爱的小女儿嫁给和珅家,将来一定是幸福美满的,这可以说是古稀老父的项特意安排。
图片
相关影视画面
乾隆五十三年,公主十四岁,皇帝又破例册封她为“固伦和孝公主”。“固伦”是满洲语“国家”的意思,“和硕”指“一方”或“一隅”,当然不如“固伦”大,因此按照清初规定,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冠以“固伦公主”名号,皇妃生的只能用“和硕公主”为称。皇十女和孝公主是惇妃所生,本来不能称“固伦”的,由于皇帝的特宠,给了她“固伦”的最高称号。第二年,小公主奉旨完婚,典礼之铺张、隆重,据说到将近十年后乾隆崩驾的时候,京城里人还在津津乐道当时的盛况呢!那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七日是钦天监选出的黄道吉日,皇帝先在保和殿里大宴额驸(驸马)丰绅殷德与王公大臣们,然后接受小公主行礼拜别。据说那天公主穿的是金黄色绣龙朝褂,头上戴了一顶镶有十颗大东珠的貂皮朝冠,乘銮仪卫准备的彩舆,由内务府大臣以及很多福晋命妇们乘车随行,浩浩荡荡地穿过北京大街,到达和砷家时,鞭炮齐鸣,和珅夫妇都在家门口向新儿媳妇屈膝跪安,真是天家龙女,气势万千地嫁到了和肿家中。至于公主的陪嫁妆奁,有的先期送到,有的是婚后皇帝的再赏物件,应有尽有,源源不断地从宫中运出,经常在京城街道上出现。
图片
乾隆晚年画像
婚礼当天,京中官员为了让皇帝高兴,或是为巴结和珅,很多文武百官,都手奉如意等珍宝“拜辞于皇女轿前” ,人数多到“无虑屡千百” 。公主与驸马回门的那天,皇帝又高兴地赏了白银三十万两。难怪当时京中,甚至朝鲜都为这场豪华婚礼,叹为观止,久传不衰。
可惜公主婚后不到十年,乾隆皇帝逝世了,她的公公和珅也随着被处死,若非公主向皇帝哥哥嘉庆求情,恐怕连个全尸都得不到,会被凌迟示众的。和珅的家产不久也被没收了,丰绅殷德因公主关系没有被牵连入罪;但他对世间荣衰变化、人情冷暖感到茫然失望,顿时变得消极起来,嘉庆十五年辞世,得年三十六。和孝公主此后则以坚强的毅力活到四十九岁病逝。嘉庆与道光都很照顾她,这一点也许令乾隆在九泉下可以稍得安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