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石家庄被按下“暂停键”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虽然窗外仍不时响起救护车的鸣笛声,在一年后的今天,有了武汉抗疫前辈同事们的经验,我们不再因为未知的病毒而恐惧,有了更多的从容和自信。燕赵之地多侠士,虽然疫情来袭,但是这里人们的心态,却是颇为豁达。采访中,多是支持与欢迎;沟通中,多是包容与理解。我在这里,见到更多的是信心与乐观。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图片
▲1月9日,石家庄市地铁公交出租车全部停运,市民在街头骑车。
和一个城市的初见,未曾想是这样的场景,街道空空荡荡,行人寥寥。
石家庄,离北京300公里,是我从业15年来唯一未曾到过的省会城市。1月6日起,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居民居家,公交地铁停运,整个城市被按下“暂停键”。
1月9日,我们坐上了从北京西站出发前往石家庄的高铁,一个小时后,火车到站,当我们拿着大包小包下车时,车厢上的其余乘客多少投来了异样的眼神,毕竟这是面对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没有硝烟的战场。不过,有了武汉抗疫前辈同事们的经验,我们不再因为未知的病毒而恐惧,有了更多的从容和自信。
图片
▲金良快拍摄防疫消杀。
燕赵之地多侠士,虽然疫情来袭,但是这里人们的心态,却是颇为豁达。采访中,多是支持与欢迎。沟通中,多是包容与理解。我在这里,见到更多的是信心与乐观。
图片
照片是刘文红女士在家点燃艾柱,一旁的儿子捂住口鼻觉得味道呛人。
刘文红一家是我在石家庄裕华区凤凰城小区内偶遇的。当时他们在楼下空地打羽毛球,孩子天性好动,总得在楼下放放风。我和他们聊了一会儿,提出了去家中看看的请求。原本想着多半会被拒绝,毕竟是特殊时期。没想到他们爽快地答应了。只是在电梯里,和我提出了查看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的要求。
图片
汪新建与张琪琪,这一对年轻夫妇,在疫情暴发前不足半个月之时,刚刚开张了他们的餐馆。前期费用不说,每月还需承担近9万元的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等固定费用。但他们并没有去感慨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而是承担起为社区工作者免费送餐,为社区居民义务跑腿的工作。问他们为什么,汪新建说,他作为一个外地人,来到石家庄打拼多年,也是靠着当地朋友的支持与包容,如今,石家庄遇到困难,自己理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图片
▲1月12日,在石家庄市元氏县使庄村,医务人员入户为行动不便的村民进行核酸采样。
石家庄疫情最大的特点是农村聚集病例多。我们去了石家庄元氏县使庄村,一探究竟。村口焊上了大铁杆子,全村封闭,不许进出,测温查验健康码一应俱全。当天正是石家庄开展第二轮核酸检测,村上井然有序,大喇叭一直提示,村民按次排队。
图片
图片
▲1月12日在石家庄市元氏县使庄村拍摄的核酸采样现场。
工作人员在使庄村的小学内准备为村民进行核酸检测。为村民进行核酸检测的是当地县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要在两天内测完5000余村民,为了减少防护服穿脱,尽量少进食喝水。
图片
城中的商店多数已经关门,还好,还有各种外卖平台,数万名快递小哥,做过多次核酸检测后,奔走于街巷之间,提供各种物资。
图片
一家牛肉面馆已经关门,墙上还贴着“冬至水饺”,似乎也就是不远前的事情。这位小女孩,独自一人在看着手机,我隔着玻璃问她,你是老板吗?她说,我是老板的女儿,六年级了,学校放假了,我们还没期末考呢。
图片
一位小区居民,在围墙里放放风,透透气。他说,自己是做外墙保温施工的,原本冬天就是淡季。
图片
消杀工作也在开展。这是曾逆行武汉执行消杀任务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这次再次扛起消杀弥雾机,进村落进医院开展防疫消杀。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石家庄,待你春暖花开,待你繁华重现。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
编辑/刘欣、周大庆、王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