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到群众中去 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打通“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组团到群众中去 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打通“最后一公里”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余小河教授在醴陵市妇幼计生服务中心现场看诊。

红网时刻记者 何超 通讯员 陈君 万科林 醴陵报道

1月9日,清晨6点的长沙街头,漆黑寒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专家团的教授们来不及细细品味周末的早餐,便坐车匆匆赶往醴陵,只为准时出现在醴陵医院的诊室里,为患者诊疗。这样的场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近5年来,“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惠及群众7.6万余人,直接为群众减少医疗费用3200万元,专家红利直接惠及基层民生。

走,到基层去,“组团”到群众中去!以“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为原点,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服务领域在工业、农业、医卫、文化等领域不断拓展,近两年,醴陵引进柔性人才2434人,其中科技专家服务团有近500人。他们跋山涉水,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服务和医疗救助等等,汗水洒向基层角落。

近年来,醴陵市以科技服务“大体系”,打开了民生实事“小切口”。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民生一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专家服务不再是“高大上”的遥不可及,他们在醴陵基层,在田间地头,在每一个群众需要的地方!

领域分团,专家下沉基层“为初心”

2020年5月初,醴陵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时了解到,当前,基层企业缺少柔性引才平台,需要更多一线专家助力。“群众有所需,政府有所应。”醴陵市第一时间搭建“组团式柔性引才”平台,发布柔性人才需求目录128人,与7个省级学会组织签订服务协议,引进一批贴合醴陵实际需求的科技人才,服务于醴陵市165家企事业单位,将产业、资源、服务带去农村,带向基层。

“科技服务要以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初心,既要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更要服务民生基本需求,让科技服务范围更广、惠及群众更多,引导更多科技服务资源下沉。”醴陵市副市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唐宁说道。

专家来基层,怎样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呢?醴陵市以科技专家服务团为抓手,采取“领域分团”的方式,实现“人才共享”,综合考虑专家意愿、专业方向、用人单位需求等因素,精准对接民生与产业发展,在工业、农业、医卫、教育、文化5个领域分别成立专家服务团,引导科技人才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下沉基层、普惠群众。

专家下基层,实现由“名医”到“民医”的转变,带动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资源下沉。在省城“一号难求”的张涤等专家相继在醴陵设立工作室,2020年,醴陵已建成9所名医工作室,载体由湘雅医院扩至15家省、市重点医院,内容升级至学科建设,阵地延伸至乡镇卫生院,活动向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有效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4年多前的我们,第一次做腮腺全切+面神经解剖术,为在教授指导下找到面神经而兴奋不已。现在的我们,自己单独做腮腺肿瘤术时,轻松找出并解剖面神经已是家常便饭。是‘湘雅乡情’专家教授们的指导,让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极大提升。”醴陵市中医院医生雷小青由衷地说道。为基层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人才专家队伍,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还通过现场培训教学、选派后备人才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著名出版人、传媒人、作家、评论家龚曙光,鲁迅文学家获得者鲍尔吉·原野在渌江书院讲学。

精准对接,服务民生产业“惠群众”

2020年,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回归醴陵,醴陵市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昆山)智能装备研究院建立合作机制,引进人才、技术支持醴陵陶瓷装备事业发展,昆山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房灵申等11位专家加入工业专家服务团,共同开展陶瓷智能装备项目研发,推进醴陵陶瓷产业升级发展。去年,醴陵工业专家服务团100名专家服务40家工业企业,达成合作项目33个。截至2020年底,醴陵社会研发经费投入9.13亿元,增长13.8%;财政科技投入2.33亿元,增长0.67%;技术合同交易额达6.63亿元。

在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不仅服务产业发展,还助力群众“精神家园”建设。

渌江书院,弦歌不绝。2020年8月,渌江讲坛·建宸大课堂活动启动,邀请著名出版人、传媒人、作家、评论家龚曙光,省作协主席王跃文,鲁迅文学家获得者鲍尔吉·原野等社会各界重量级专家和学者赴醴陵讲学,并聘请7位专家学者担任渌江书院客座教授,加快“书香醴陵”建设。目前,已开展10场讲学,网络直播浏览超过1000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醴陵文化“软实力”。

下阶段,醴陵市计划邀请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醴籍学子和醴籍在外知名人士,组建“梦想助跑团”,利用寒暑假回乡期间,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巡回宣讲,让更多的普通孩子,看到远方的光亮,满足群众对文化教育方面的民生需求。

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陈文超教授一行指导玻璃椒选种取样。

根植泥土,助力强农富农“大梦想”

醴陵玻璃椒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醴陵明月镇玻璃椒种植基地也成了醴陵科技专家服务团重点指导的“试验田”。2019年2月20日,种植大户王政种植的玻璃椒,在科技特派员指导下实现“越冬”栽培,由原先的一季种植变为两季,提高了效率。2020年,醴陵玻璃椒种植面积达1.5万亩,实现总产值1.2亿元,种植农户纯收入3000万元以上,比2019年增长50%。

“我们有一个‘大梦想’,让手机变身‘新农具’,让我们的生活更富裕、更美好。”1月6日,在醴陵市茶山镇长沙岭社区居委会内,醴陵市高素质农民直播带货主播培训班的100余名学员在专家的指导下,为自己的农产品代言,进行直播带货主播PK赛。

根植泥土,助力乡村振兴。醴陵市农业专家服务团有专家110名,服务于74家农业企业和贫困村,借助直播经济的新势态,开展“村播带货”科技服务工作,将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人员等培养成为“带货达人”,共计培训330余人;组建醴陵市农学会、茶叶专业技术协会,邀请专家来醴授课30余场次、培训农民逾千人。

创新机制,让人才服务基层“长流水”

“作为醴陵在外的‘游子’,觉得这是一种特别大的尊重和认可,很温暖,很贴心,让我们很有归属感,这也更坚定了我们为家乡做贡献的决心。”2020年国庆期间,中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刘建华回到家乡醴陵,首次使用“人才绿卡”,她感慨不已。

近年来,醴陵市着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出台10条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兑现各类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奖励1921万元。2019年9月,醴陵成为湖南首个推行电子“人才绿卡”的县级城市,在旅游、购物、医疗、政务等10个方面,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方便快捷、运行高效的生活服务;同时,醴陵市还为科技专家人才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对积极支持试点的重点企业和柔性人才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扶持发展,建立了一套科技服务制度体系,让专家服务基层“长流水、不断线”。

把根深深扎进人民群众之中,科技智慧之光闪耀瓷城。在醴陵科技服务专家团“最强大脑”的助力下,2020年,醴陵市被评为“中国创新百强县(市)、”“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掀起了科技服务民生,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高潮。专家在基层,捧着的是一颗服务基层群众的初心;基层有专家,唱响的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新乐章。(何超 陈君 万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