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会泽:电力人爬冰卧雪保一方光明和温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当地所属的乌蒙山系主峰段,最高海拔4000多米.1月8日袭来的寒潮,“速冻”了这个高海拔县,不少山岭的温度一度降到零下10度以下,树枝、电力线路的覆冰粗约手腕,部分35千伏和10千伏线路停运……
为了群众在寒冬不挨冻和夜里不摸黑,当地电力工人爬冰卧雪,通过奋勇努力,快速恢复了全县供电。
抢修中,帽子都被冰冻住
1月10日,距离会泽县城40多公里外的新街回族乡遭遇近年来最严寒的天气,温度直逼零下10度。偌大的冰雪将进乡的道路封锁,为乡里提供电源的10千伏新街线断线停电。
一大早,供电所就组织张恒、谢云坤、刘荣等数名员工巡线。
到达朱家村后,张恒等人顶着冰雪,顺着平时连羊都不走的大丫口进发。
他们当时面临的是压根没有路的陡坡。线路旁边,树林茂密;线路之下,杂木丛生。除了荆棘的锐刺、松树的硬枝,还有各种看不见的坑和潭。戴着手套的手指,不时感到剧烈疼痛,脱下一看,要么是刺插进了肉里,要么正流着血。
行进没多远,身上就被杂木丛上的冰屑和冰露浸湿,树枝上的雪和冰块不时从后衣领落入背脊,会冷不防地来个透心凉。"到了后来,手指全部冻僵了,很多时候,身子站不稳,本能地去抓身边的树枝或草,但抓不住,感觉就像手不是长在自己身上一样,不听指挥。"张恒说。
“即便晴天,村民拾菌子、找柴、放牲畜都不走大丫口。当时,院子里都被覆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外出上厕所,连拐杖都无地方撑,几乎是爬着出去的。”当天偶遇巡线工人的朱家村村民张仁昌,对电力工人竖起了大拇指,“我活了60多岁,像供电所工人这样厉害的,还是第一次见。”
然而,最艰辛的经历还是次日的抢修。
10千伏新街线的故障点位于16至17号塔,距离路边只有4、5公里。但因地势险峻,周宇、张恒等11名电力工人整整走了4个多小时。到达现场时,张恒觉得转头困难,伸手一摸才发现,原来安全帽没能完全护住帽子,脖颈部位的帽子下部浸湿后,被凝固上了一层厚厚的冰。
为了赶在天黑前下山,此时的他们不能休息,在冰雪弥漫的山头登杆、挂接地线、搬运材料,更换被雪压断的导线。
下午6点半,抢修工作结束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回家已成为他们最大的困难。山岭浓雾弥漫,站在电杆下,连电线都看不清,手机没有信号。来时顺着电线走,回去却在大山中迷了路。一行人不敢往回,而是手牵着手,向着雨禄乡的方向走,因为那边虽然远,但山坡相对缓和些。晚上8点多,山上已经一片漆黑,数度迷路的他们惊喜地发现手机上出现了信号。于是忙着给邻近的雨禄供电所打电话,在雨禄供电所长的协调下,距离抢修人员最近的多苏卡村小组长程华叫上了3个村民,赶到山里营救。
最终,两伙人是以电筒光和呐喊声为信号互相找到。
风雪夜,供电人在荒岭彻夜作业
1月11日晚间,位于乌蒙山系顶峰段的会泽县被寒潮“包裹”得严严实实。高速公路不允许通行,常日熙来攘往的县城大街下,冷得连看一个人影都难,行走在室外,每一口呼吸都能让人感到透心凉。
在距离县城约50多公里外的窝坡村,全村男女老少都被冻得不敢出门。偌大的村子,除了点点星火外,漆黑一片,只有模模糊糊的大山轮廓和偶尔一两声鸟叫。
在村后的山头,500千伏铜都变电站灯火通明。该变电站连接昆北换流站和500千伏多乐变电站,在西电东送通道上处于重要位置。
当天,冰冻灾害导致500千伏铜多甲线OPGW光缆受损,该光缆承担着500千伏铜多甲、乙线保护、自动化等业务。故障发生后,通信调度人员迅速将500千伏铜多甲、乙线保护、自动化等业务转移到500千伏铜昆甲线OPGW光缆上。若不及时抢修,500千伏铜昆甲线OPGW光缆因冰冻灾害相继受损,将导致500千伏铜都变电站,500千伏铜昆甲、乙线,500千伏铜多甲、乙线所有保护自动化业务全部中断,影响到西电东送主通道的安全稳定。
当天晚上的抢修共有2个点,一个点位于500千伏铜都变电站内部,另外一处是500千伏铜多甲线29号塔,位于鲁纳乡牛栏江畔的狮子山上,距离铜都变电站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但赶到现场足足需要2个多小时。
夜间12点,温度已下降到零下10多度。接到调度指令后,30多名工人开始准备安全带、照明灯、安全绳等各种抢修工具……
凌晨一点多,现场工人的手已冻得发僵,灯光中隐约看去,每个人脸上都有明显的青色。
此时,变电站抢修工作开始紧张进行,近20名工人在探照灯照射下进行着抢修。另外约17名抢修人员,则在一个多小时前就搭乘4辆检修车辆,赶往狮子山头,他们行走的道路,被冰雪覆盖得严严实实,绑满防滑链的车轮,正缓慢在山间狭窄的公路上蹒跚前行……
当夜,山上的气温刺骨地寒,而电力工人,整夜在山间寒风中奋战,一直干到1月12日上午11点,通信才抢修恢复。
村民的担心终究变成多余
1月13日,经过了一整天艳阳照晒的朱家村开始从冰雪中恢复原貌。中午时分,吃过午饭的朱发进在院里整理着耕具。
听到屋外有供电所员工刘荣的声音后,他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打开院门,说什么都要让刘荣等人进屋喝茶。
“没有电力工人的付出,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不知道要遭多少罪。”朱发进今年70岁,两个儿子在昆明打工,他和68岁的老伴李巧兰在家种地,养着2头牛、4头猪。
天气降温后,老人的心就悬起来,除了取暖外,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猪的食料,平时用青饲料粉碎机,10多分钟就能粉碎出来的萝卜,一旦停电,人工要在冷寒天气下几个小时才能砍剁好。
不出老人所料,10日晚上停电后,老两口轮流着砍剁猪料,一直剁到晚上十一点。第二天晚上,为能早点睡觉,老人8点就开始剁,刚剁了10多分钟,家里的电灯就亮了。
在朱家村,最感到意外的还是蒋开高。其母亲去世,恰逢寒潮期间办丧,得知天气情况后,他专门花1400元买了一台发电机。结果发电机还没派上用场时,村里的电就通了。
在鲁纳乡徒咀村,养殖大户王怀刚怎么也想不到,供电部门的工作会如此高效。
养殖了1800头猪和30头牛的他,其养殖场内一刻都离不开电,猪场要靠保温灯和水暖管取暖保温,喂养要靠料塔和投料机,养牛场则要依靠扎草机粉碎玉米杆。
得知天气变化后,他把养殖场备用的100千瓦发电机搬了出来,进行使用前的维护。让他没想到的是,如此大的冰雪,停电仅仅数小时。“如果不是供电所及时供上电,用发电机发出的电不仅不够用,而且成本高,一天下来的发电油钱差不多就要2000多块。”王怀刚感激地说。(杜明彦、张坤宏、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