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16日长三角地区污染过程分析

1月10日以来,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宁夏等地出现沙尘天气。在较强西北沙尘传输及弱气压场控制影响下,1月15日起,长三角地区自北向南先后出现一次区域性污染过程。其中,15日共有2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徐州、淮北、阜阳、亳州市出现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最高达到181(亳州市),AQI小时值最高达到340(亳州市,15日16时),首要污染物均为PM10。
图片
我国东部地区PM10浓度变化
沙尘是造成本次污染的首要因素。长三角地区典型城市颗粒物浓度监测数据显示,从1月15日上午起,徐州、南京、合肥、上海、杭州PM10浓度依次升高,PM2.5与PM10浓度比值降至0.2~0.3左右,与沙尘气团移动方向基本对应。
图片
长三角主要城市PM2.5和PM10浓度时间变化序列
1月16日白天,上海市PM10浓度高值时段,颗粒物中以硅和钙元素为代表的地壳物质也出现峰值。分析表明,沙尘天气过程对长三角地区造成显著影响。目前,长三角地区PM10浓度普遍降至优良水平,沙尘影响基本结束。
图片
上海大气PM2.5和PM10中地壳物质(以硅+钙为代表)浓度变化
颗粒物二次组分生成也对污染过程存在一定贡献。1月15日,长三角地区北部受弱气压场控制,大气扩散条件转差,区域污染物开始聚集,静稳、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非常有利于本地污染物和上游传输污染物发生二次转化。以上海为例,15日下午至夜间PM2.5小时浓度升至150微克/立方米左右,期间硝酸根离子占比从20%增至40%左右,硫酸根离子占比从5%增至10%左右。
沙尘传输,以及区域内工业、柴油车(机)排放的NOx和燃煤排放的SO2的二次转化,是造成长三角地区本次区域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图片
上海市PM2.5主要组分占比变化
最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显示,1月17日,长三角区域受高压控制,预计整体以良-轻度污染为主,皖南地区可能出现中度污染。18日,区域受高压后部控制,扩散条件转好,中北部以轻度污染为主,南部以良为主。
撰稿: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杨超 周敏 王红丽 黄成
审核: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柴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