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王胜昔:希望每年举办“中医论坛”,让河南的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 受访者供图
黄帝、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提起在河南生活行医的中医大家,这些名字一定会让河南人如数家珍。进入新时期,如何让河南的中医药文化发展得更好?
图片
省政协委员、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王胜昔接受采访时表示,河南应该进一步挖掘弘扬以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让河南的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中医药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构成】
地处华夏中原的老家河南,亘古以来,就是黄河文化的创造者、践行者和传承者。
而中医药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构成,中医药应用的本质,是中国上古到先秦以来传统哲学指导下的文化实践。
王胜昔表示,它所秉持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相生相克、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等学说,囊括在黄河文化之中,是最元始的基础的中华文化。
就学术角度而言,中医药不仅是治病救命的社会技艺,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具体应用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正、和合、固元、守衡、有序、法天地、循阴阳、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变化辩证等等影响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认知。
同时,王胜昔认为,中医药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现,是大数据的结果,是数千年来引领世界的中华民族的创举。
【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这些中医大家与河南渊源颇深】
“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医鼻祖、大家,从黄帝算起,扁鹊、华佗、孙思邈等,莫不是生长或生活、行医在中原、在河南。”王胜昔说,河南是中医药发生、发展的渊薮,来自南阳的医圣张仲景以及创立的汉方,则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典范,是河南的骄傲。
据了解,中医药在汉代以前是“术”,发展到汉代,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标识,才体系渐具,理论渐具,成为“学”。中医被称为汉医,中医方被称为汉方,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王胜昔提到,最近,西方个别人把屏蔽、诋毁、摈弃中医药,作为排斥、敌视中华文明影响世界的一种手段,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把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内的中国8所纯中医药大学,从世界医学院校名录中删除,意图表明中国的传统医学不是现代医学,藉此否定和阻滞中华文明的传播。
因此,王胜昔认为,必须更加注重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发掘、彰显与张扬。
【建议:像洛阳牡丹花会一样,每年举办“中医论坛”】
在王胜昔看来,以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为代表,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这决定了河南在继承、传播、宣传和推进中医药文化中的话语权。
他建议,每年可以组织以张仲景为代表的国家级智库专家学者的高端论坛,包括国内外研究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史、 “一带一路”、特色城镇建设等门类,集中研讨中医药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国际交流融合中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研讨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如何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影响力。
“像打造河南新郑黄帝拜祖大典、洛阳牡丹花会一样,最终把‘中医论坛’办成每年一届的国际汉医药交流朝祖大会,创建国家中医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王胜昔表示。
同时,王胜昔建议加快推进张仲景国医大学建设,建议省里组织教育、财政等部门成立专门推进委员会或者领导小组,不遗余力加快建设。
此外,王胜昔还提到,办一个《仲景文化》学术期刊、网站、客户端。
“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仲景论坛,让全球华人随时可以交流、沟通,共同弘扬中医文化、仲景文化,让中医文化、仲景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深入人心。”王胜昔说。
(河南商报编辑: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