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这片农田,为何能在粮食大省河南脱颖而出,还成了“网红打卡地”?

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文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白周峰/图
提到粮食产量,咱河南人总爱自豪地说起这样几个数字: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这样的成绩,说明我省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发挥了“硬核”作用。
1月17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前,省政协委员、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汪秀莉走上“委员通道”,讲述了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展和未来。
图片
“2020年,我省粮食总产量首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高标准农田提了这么多年,现在升级版的是什么样呢?”汪秀莉概括为“五化”,即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
这些表述听起来有些专业,汪秀莉为大家举了一个例子,在豫东平原周口商水县,有个地方既有颜值又有内涵,颜值上来说,农田平整方正,林木排列整齐,道路四通八达,沟渠纵横交错。内涵上来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一应俱全,它就是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农田,现在已经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接着,汪秀莉讲起了一个故事。
“这块地有个种粮大户名叫邱守先,他种了2100亩麦田,去年5月出现高温旱情,可他一点都不着急,利用物联网,通过视频监控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排查干旱地块,他在手机上操作自动化灌溉系统。”汪秀莉说,邱守先算了一笔账,以前浇地需要两人,一天最多才浇10亩地,一亩地光人工费都要七八十元,费时又费力,现在他手一按,卡一刷,2天就能浇完2000亩地。
汪秀莉介绍,我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激励表彰。不过,她认为,现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但这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管好、把它用好。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我省正加快农作物优良新品种、自动复合型农机装备和现代农业绿色高效技术的培育研发,在高标准农田内大力推广实施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给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汪秀莉表示,到“十四五”末,我省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那时,会有比知名的商水县网红打卡地更高的、升级版的高标准农田,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田地,变成了充满‘智慧’的希望田野,也将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做出更加绚丽的‘河南贡献’”。
(河南商报编辑: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