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凯诗选》:有故乡的人都可以读的诗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每个诗人都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真实的故乡,一个是诗歌背后创造和展示出来的故乡。出生在甘肃合水县的著名诗人高凯凭借写故乡的一组作品《陇东:遍地乡愁》捧走了首届闻一多诗歌奖的十万元大奖,他关于故乡的诗歌也就此闯入了许多人的视野。日前,闻一多诗歌奖获奖丛书之《高凯诗选》出版。

诗人高凯笔下营造出来的乡村真是迷死人,他抓取到的意象都是我们似乎熟悉又不大注意的,这些景和人一旦到了他的笔下,仿佛就活了起来,就灵动起来,直戳人的心灵。

高凯把乡村写美了,在《那些炊烟像人的魂》中,他写到:我看见 远去的乡村/那些自下而上高高升起的炊烟/像人的魂 它们轻轻的/像人的魂 它们冉冉的冉冉的 像人的魂/它们袅袅的袅袅的袅袅的/像人的魂 它们依依不舍地从土地走向天空的样子/像人的魂 每当看见那些魂一样的炊烟/我就想起那些快要和庄稼/一起燃尽的人 高凯的诗歌充满了传统诗歌的韵味,简约深邃,他时常循环往复使用一个意象,直至把它推到极致,读过《那些炊烟像人的魂》一诗后,“像人的魂”四个字就会不知不觉印在你的心上。在《放蜂的人》中他写到:放蜂的人本人比蜂蜜甜/放蜂的人本人比蜂蜜甜 一个不放蜂的人/如果被路边放蜂的人蛰一下/从伤口到心里都是甜蜜的。在《皮影戏》中,他写到:为影子活着 台上吆喝一声逮住了鬼/又逮住了神 台下一声吆喝/自己又逮住了自己。乡村在他的笔下是如此的丰富、有趣,有灵性。当然,所谓的乡愁,也许就是我们对精神故乡的找寻和安放,乡村所有的美好,不就是因为这里是灵魂可以栖息安放的地方吗?

当然,美的背后往往是痛苦和撕裂。在诗人高凯的乡村生活经验中,故乡的被剥夺和丢失就是他内心抹不平的痛苦,他只有在诗歌中去倾诉和言说。《火车站》中他写到:村口/越来越大了/像村子自己撕开的一个伤口 长着一棵大槐树的村口已经绝迹/出去回来只有一个火车站/守着起点和终点 火车的尖叫/撕心裂肺 躺在脚下的道路/都是从城市奔往城市的冰冷的铁轨 离家的路上/ 每个人像一根硬硬的枕木/被铁轨一路枕着……每个人像一根硬硬的枕木,这个比喻平静、苦痛又隐忍,诗人在诗歌中没有简单的感伤与批判,他只是尽力在纸上写下最为浓烈的情愫和感受,勾勒出乡村被撕裂的画面,然后捧给读者看。“那么大的一个村子/看上去只剩下天和地两张皮 人没了 没人了 没了人/村子就一了百了了”(《一个村子快没人了》)“在那些蚂蚁眼里/我是一个擎天的巨人/但在那些摩天大厦的眼里/我是一只蚂蚁”(《归来的打工者》)“野草在村子里慌乱地窜来窜去/苦苦菜在寻找苦苦菜”(《荒草地》)在融入城市之后,乡村变成一种烙印,关于乡村也变成一种沿着来时路的苦苦寻找,尽管诗人的“哀伤”已经成为我们的习以为常,但是,当高凯的乡土诗中所表现“挣扎”的“苦痛”依然对人有或多或少的触动,唤起人们对于乡村命运本身的时代共情。

诗人说:除了那些已经隔世的亲人/在故乡我举目无亲。诗人的乡愁是无处安放的乡愁,他来自陇东的黄土,他把诗歌还给黄土,他用诗歌爱着故乡的黄土,在纸上,朝着长大的地方“喊故乡”。

《高凯诗选》中一共有四辑:陇东:遍地乡愁,故乡篇、狂野篇、爱情篇,其中的爱情篇不少篇章写得灵动、诙谐,让人唏嘘莞尔。在《虚拟在一堂生字课遇到的爱情——写给桂杰》中,诗人写到:我终于看见你了/你就是那个一直没有长大的小女孩吧/我就是那个长不大的小男孩 原来你还留在村小的课堂里/你还在跟着老师认那些好听的生字/扑闪着一对黑眼睛……诗人把乡村的故事通过虚拟延伸,写到课堂中,写出自己的一种情感的寄托。正如高凯自己所说:“我所写的诗歌虽不是首首精致,但不乏大道从简、直击人心的追求。”

《高凯诗选》,有故乡的人都可以读的诗歌,有故乡的人都能找到故乡背影的诗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