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田、开门见山……看荷桥如何实现“三大蝶变”!

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图片
绿水绕青山
荷桥展新颜
图片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走进平泉街道荷桥村
扑面而来的是美丽宜居乡村
的漫卷诗情和山水画意
生态山清水秀,产业欣欣向荣,屋舍碧瓦朱甍,乡风文明盛行,群众感恩奋进……徜徉在荷桥村“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山水林盘之间,感受到的是脱贫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图片
近年来,荷桥村着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的“五位一体”治理体系,创新实施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集体经营管理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四合一”改革,探索出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模式,实现了思想观念、发展方式、乡村形态“三大蝶变”,走出了一条由高质量脱贫攻坚迈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荷桥之路”。
图片
展示中心
以文化浸润为内核
推动思想观念裂变
在荷桥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象征的樊氏祠堂,是群众的精神寄托和价值归依,大家以此为载体传承着祖祖辈辈积淀起来的古老文明。
挖掘乡村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文明活力,是荷桥村在推动高质量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铸魂工程。
深挖家风文化基因
荷桥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勇介绍道:“该村依托樊氏祠堂深挖家风文化基因,梳理形成“天志、古德、正俭、立忠、和孝、为学、知信、明实”8大文化元素,打造家风工作站、家风文创产业基地、家风小学等,以文化培根铸魂,开展八大家风人物评选,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尚模范、争当先进,实现了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内生动力强劲蓬勃。”
图片
图片
图片
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荷桥村村民段刚正是其中的先进典型代表
他是残疾人,中学毕业后待业在家,在以党建为引领的乡风文明、感恩教育浸润下,他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性转变。通过积极参加相关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学习相关养殖技术,开启了他的养鸡事业,养殖规模从无到有达到1万余只,年收入超过7万元,还带动5名脱贫户参与养殖实现增收致富。
群众的思想观念在变
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
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懂农村、会治理、重规划、善经营
据平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邹斯若介绍,推动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是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新要求的必然选择。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原动力,切实转变传统治理模式和发展思路,引导村组干部摒弃小农意识、盆地意识,找准发展差距,理清工作思路,持续转理念、转方法、转作风、提能力,培养锻造出一支“懂农村、会治理、重规划、善经营”的乡村干部队伍。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
图片
图片
图片
荷桥村干部思想观念的裂变
最直接的体现是规划理念的蝶变
无规划不建设
平泉街道、荷桥村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规划引领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没有高水平的规划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振兴发展。在推进荷桥村高质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大家始终坚定践行“先策划后规划”“无规划不建设”理念,立足荷桥资源禀赋、生态本底、产业布局、文化底蕴等,编制完善了集策划、规划和实施方案为一体的“1+1+3+N”规划体系,形成了由小龙溪生态发展带、2个新村聚居点、1个绿道环、3个特色产业聚落构成的“一带两心一环三核”发展空间布局,真正实现了从见子打子谋发展到以规划引领谋未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之变。
图片
蓝剑亚美·天府农业示范区
以“四合一”模式
驱动发展方式质变
“我在蓝剑集团建设的农业项目里打工,每个月务工收入超过2000元。”荷桥村村民李碧荣满脸笑意地说,家里的土地也全部流转了,每年的租金收入十分可观,腰包越来越鼓了。
李碧荣的稳定增收致富,与荷桥村创新“四合一”模式,搭建荷桥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荷园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梦栖土地股份合作社、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集体经济发展平台,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发展方式质变密切相关。
发挥集体经济‘统’的功能
邹斯若介绍道:“在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中,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统’的功能,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通过梦栖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效整合盘活闲散土地资源,统一实施土地流转,实现传统“单干”生产模式转变为适度规模化经营,彻底消除家庭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等影响农村产业经济发展障碍,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破解市场化竞争力不强的瓶颈
是新时代集体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
荷桥村建立荷园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方面是有效整合市场化项目资源和剩余劳动力资源,实现剩余劳动力和市场项目资源的高效对接。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建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提升集体经济参与市场化竞争和运作的能力,探索出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的实现路径。
通过“四合一”模式创新驱动
荷桥村实现了土地经营由
“零散耕种”到“规模集聚”的转变
目前,全村共计流转土地4884亩,农村规模化经营水平从2016年的13%提升至75%以上;
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78.2万元,较2016年增长78.08万元,增长650余倍;
村级集体经济人均分红达到213.32元,较2016年增加212.16元,增长180余倍。
创新营造多元消费场景
邹斯若介绍道:“以‘四合一’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创新赋能,建立起全域流转、全域规划、统一招引的‘两全一统’体系,吸引现代化农业项目争相落户。先后引入清华同方、蓝剑集团、中安富海、知音元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智慧农场、蓝剑·欧标农场、循环农业、特色民宿和餐饮娱乐等项目,创新营造多元消费场景,产业链得以进一步拓展、价值链得以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年平均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约470万元,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场景、新业态、新经济正加快形成。”
依托“四合一”集体经济发展平台
荷桥村的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而这种转变正驱动着荷桥村
由高质量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序迈进
实现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2020年,荷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34元,较2016年增长11991元,增幅132.6%;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978元,较2016年增长9998元,增幅200.8%。
图片
家风小学
以“三生”融合
引领乡村形态蜕变
“真是太漂亮了!”
趁着假期与家人一道
来到荷桥村休闲观光的市民苏红
对荷桥村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美田弥望
蜀风雅韵的大美乡村形态赞不绝口
自2017年底完成减贫任务以来
荷桥村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空间,高效整合利用土地资源,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持续改善提升村容村貌,打造荷桥车站、文化活动中心等节点景观,不断推动生产空间由“粗放低能”向“集约高效”转变,生态空间由“脆弱凋敝”向“山清水秀”转变,生活空间“脏乱无序”向“宜业宜居”转变。
平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蒋肖介绍道
我们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腾挪出集体建设用地227亩。截至目前,依托生产空间的变化,新签约落地3个项目,实现投资1.5亿元,集中打造美丽新村聚居安置点3处,参与农户共计371户,集中安置率提高到30.3%。通过对生产空间的持续优化,荷桥村初步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高效集约,生产空间布局合理科学,发展要素保障充分有序,为推动高质量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了承载力、做强了新支撑。
图片
图片
图片
幸福生活处处可见
>>>>
以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
荷桥村秉承“不砍一棵树,不填一亩塘,不推一座山”的理念,依山造势、借水生景,建成19.9公里产业旅游环线道路、5公里生产便道和3.5公里绿道,完成2公里小龙溪景观打造提升、2处林盘院落整治和5个景观节点打造,描绘出新时代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画卷。2019年,家风荷乡项目通过成都市3A级林盘景区验收,荷桥精品林盘获评成都市乡村振兴“十佳林盘”。
>>>>
以提升村容村貌为重点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打造新农村宜居生活空间。目前,新建污水处理设施3处,铺设自来水管网3.5公里,新建水渠1600米、提灌站2处、公交站4处、公厕2处,安装太阳能路灯265个,完善景区配套设施6处,彻底改变了过去“出行难、饮水难、农田灌溉难、村民增收难”的落后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村貌整体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生活空间更加美丽宜居、便捷舒适。
“三生”融合的空间效应
邹斯若表示:“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荷桥村将充分发挥‘三生’融合的空间效应,加快构建多元生态场景、人文场景、消费场景、商业场景,更加促进高效集约的生产空间转化为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保障,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转化为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本底支撑,宜业宜居的生活空间转化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头,描绘新时代‘新荷桥’更加美好壮阔的新蓝图。”
记者 | 范宇
图片 | 秦建华 谷成斌 谢明刚 周滎鸿
编辑 | 吴宏杰 胡禹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益宣传片
点击在看 会有更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