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0】和政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群众增收致富步伐持续加快

2020年,和政县按照“一心、三带、三区”的总体空间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以六大传统产业为支撑,扶贫车间、食用菌、高原夏菜、藜麦等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图片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了投资2.94亿元的松鸣岩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吊漫路沿线生态休闲长廊、滨河路景观提升改造等项目;谋划了投资28.77亿元的滨河东区文化旅游开发综合体项目,积极开发黄松沟、三岔沟等景区景点,在重点道路面山制作了“大美和政”等植物文字景观,构建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扎实开展“五个一”创作,举办了梨花节、油菜花节、花儿歌手大赛等节会赛事活动,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进一步提高了和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接待游客127.63万人次,创收6.17亿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按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思路,通过外招内培等措施,成功引进了百益集团、夏润高原、绿百合等农业企业,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19家,建成扶贫车间28家,特别是扶持厦临鞋业、吉美包袋、集和兴三家扶贫车间转型成为扶贫工厂,实现了每个产业都有一个以上企业带动。积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89个,家庭农场184家,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
图片
图片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先后建设了7个油菜示范基地,7个千亩特色种植基地和21个百亩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达130个、畜禽规模养殖户4020户。特别是大田试种赤松茸取得成功,每亩产值净增30倍以上,为全县乃至全州产业结构的调整探索了新的路子。去年下半年,我们提前谋划产业结构调整,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目前,发展赤松茸、乌龙头、藜麦等特色产业所需地块已全部落实,配套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食用菌制种车间、纸箱包装生产线正在加快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劲动力。
图片
图片
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继续实施“1+3+5”产业扶持工程及入股配股,累计投资3.22亿元,对有意愿发展产业的群众进行全覆盖支持,制定出台了《2021年和政县产业奖补办法》,对发展特色产业的按照每亩500—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充分激发了群众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2020年共完成农业保险任务1.7万户(次),理赔资金403.2万元。特别是充分发挥银保监会挂职干部的优势,联系对接保险公司,扩大赤松茸、藜麦等特色产业农业保险覆盖面,提升保险理赔度,切实解除了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图片
图片
产业链条拓展延伸。投资3160多万元建立了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产学研合作基地,为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注重打响叫亮“和政品牌”,完成“三品一标”续展3个、新认证2个,特别是“高原盛泽”“和仙姑”等商标已注册成功,“高原鲜菇”“松鸣仙菇”“和政阳菇”等商标正在申请。坚持线上线下相融合,全力拓宽销售渠道,全县消费扶贫金额达到1亿多元。加大冷链仓储建设力度,建成保鲜库51座3.7万立方米,切实提升了农特产品的保存保鲜能力。
图片
全媒体记者:马磊
编辑:陈学萍
编审:樊 宝
监制:虎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