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公共场所防疫还有这些“盲区”,细枝末节不该放过!

街头门店不扫码不测温推门而入、超市果蔬称重无法保持“一米线”、扫码签到易扎堆……近日,记者发现绝大部分场所都制定了完备的防疫措施,但街头门店、超市称重区、商超影院入口扫码区等个别区域仍然存在防疫盲区。

街头门店:扫码测温沦为摆设

昨天下午,在丰台区建欣苑小区六里6号楼底商,记者走进一家名为京超便利水站的门店。这是一家主营小商品和饮用水的小门脸,虽然店主在门上张贴了登记扫码的二维码,但记者推门进入选购商品的几分钟时间里,店主始终没有主动提出测温和扫码登记的要求。

记者在店外观察,进进出出该店的其他顾客也没有被要求测温和扫码。在角门北路上的一家名为优然优品的进口食品折扣店,登记扫码的二维码也同样贴在玻璃门上,可记者在店内选购了十余分钟,店主也没有提出登记和扫码要求。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方庄南路的一家社区便民蔬菜服务点,这里共设了两个进入口,记者观察发现,相比北口,位于南边的进入口值守不严。尽管门口布帘上贴着“请扫码入内”的提醒,里面喇叭也循环播放着“进入市场请扫健康宝”,但有的市民推着购物车,无视边上的扫码登记板,“大摇大摆”直接步入市场,而一边值守的工作人员却熟视无睹,压根没有提醒。

超市菜市场:称重区没地儿“一米线”

前天下午,万达广场西铁营店地下二层永辉超市内,蔬果称重点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十余名顾客或推着购物车或手提购物筐,排队等待称重。记者看到,由于超市内空间有限,地上虽然贴了黄色的一米线标识别,耳边也一直播放着提示顾客保持安全距离的广播,但排队的顾客只能自行掌握彼此的间距。“我也想保持一米线距离,可你看看,哪儿有地方,我跟前边儿保持距离,一会儿就会有人进来加塞儿了。”一位顾客无奈地说。

位于方庄南路的社区便民蔬菜服务点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记者注意到,内部摊位前的地面上并没有施划“一米线”标识。“你看我们这市场也不大,画了一米线也不实际啊。”一位摊主解释。由于摊位前空间局促,整个过道也仅能容纳两人的距离,为了留出通行的空间,选菜的市民只能站成一排,稍不注意就挨到一起了。

“把我这些称一下。”“支付宝扫码在哪?”记者注意到,由于许多摊主仅设了一处称重和扫码支付的点位,市民不自觉就挨着一起,确认是否足秤或付钱。在一家摊位上,一位大爷正跟摊主讨价还价,说着说着他还把口罩拉了下来,并没有其他市民制止,摊主也没有提醒。

电影院:活动签到人扎堆儿

在长楹天街购物中心内的一家电影院,检票口前设置了一条条黄色的一米线。开场之前,工作人员举起扩音器提醒入场观众:“请自觉遵守一米线排队,入场后请全程佩戴口罩。”每个观众也自觉地排起队伍,配合北京健康宝扫码登记和体温检测。有的观众早到了,场次还没开场检票,也自觉地分散站在了影院门口的空地上等待着,现场环境井然有序。

不过,就在这个检票口的两三米外,一处用桌子临时搭起的签到台前,观众却三五成群地扎堆起来。工作人员正拿着印有微信头像的几页签到表,为到场“群友”们签到并发放电影票。“我们正在举办观影团活动,下周上映的电影提前点映。您要是想看,现在也可以免费领电影票进场观看。”一位工作人员说。记者注意到,这个签到台前没有设置一米线,也没有人来负责维持秩序。

电影院检票口,工作人员正检查扫码测体温,另一边签到处出现人员聚集。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商超、写字楼扫码登记时,很容易出现扎堆儿现象。

【记者手记】

防疫不应放过每一个细枝末节

近期国内多地发生零星病例,防疫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防疫大网还应编织得更加精细,避免百密一疏。

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有可能让疫情有机可乘。对于管理者和经营者来说,不能轻易放松防疫意识,尤其是拥有单独门面的经营者,不能让贴在门口防疫措施成了摆设,让防控疫情流于形式;对于市民来说,不仅要守好物理上的“一米线”,更要守好心中的“一米线”。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守好“一米线”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