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稳稳的幸福 “十三五”昆明送上民生大礼包

掌上春城讯1月18日,昆明市召开“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昆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委政法委、市委社会工委相关负责人出席,并围绕“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进行专题发布。
图片
昆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雁鹏主持发布会。
图片
市人大常委会
依法履职尽责 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昆明市‘十三五’规划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市域社会治理等方面地方立法工作。”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庆平在发布会上介绍。
图片
“十三五”期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校园安全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明行为促进等地方性法规11件,修订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爱国卫生工作、老年人权益保障等地方性法规28件,完成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170余件。
同时,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渠道,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9个、立法专家库1个,制定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等制度,探索委托第三方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工作。目前全市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72件,民族自治条例3件、单行条例4件,为昆明改革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聚焦“三大攻坚战”,连续2年听取和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新增债务安排和预算调整等情况报告,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十三五”规划实施等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十三五”目标任务完成;连续3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专题询问,对《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全市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等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督查,助力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连续4年听取和审议滇池和阳宗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等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持续开展河(湖)长制工作情况专项督察,推动滇池全湖水质好转为Ⅳ类,阳宗海水质恢复到Ⅲ类。2018年,聚焦“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不力”问题,市区两级人大联动质询,并持续跟踪监督问题整改落实,推动昆明主城空气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三个定位”,持续督促关于把昆明市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步伐等议案的办理落实;开展民族乡工作条例、民族文化建设等视察检查和专题调研,助力昆明市成功创建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由创建全面转向示范;对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实施常态化监督,推动滇中五州市人大开展跨区域水环境治理联合监督、联防共治、共管共享,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开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国际友城工作等专项工作报告,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此外,李庆平介绍,市人大常委会连续4年对市人民政府“10件惠民实事”落实情况进行专项工作评议,持续推动解决脱贫、就业、教育、医疗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十三五”期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作出疫情防控、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等决议决定共80项,依法任免市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60人次,决定任免更加科学严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审议、研究处理加快建设“中国健康之城”等代表议案13件、办结代表建议1842件,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交出了一份“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合格答卷,代表主体作用发挥更加广泛有效。
市政协
“协商在基层”助推市域治理现代化
昆明市政协秘书长许绍忠介绍,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咨政建言和凝聚共识双发力,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任务,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大事要事集中发力,进行深度调研视察,议政建言,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建言献策。
图片
昆明市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围绕“十三五”规划开展专题协商活动,提出“进一步加强调研找准昆明定位”“加大对旅游文化、生物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业等优势产业的引导”等意见建议,为编制高品质的“十三五”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市政协十三届委员会以来,提案提质增效‘提得准’‘办得实’,立案办理的提案2410件,市领导领办督办重点提案42件,”许绍忠说。
在文化建设方面,市政协从纸上建言到规划、实施,有力推动翠湖历史文化片区“美起来、亮起来、灵动起来”;提出把西南联大旧址打造成昆明面向世界的重要文化名片等建议,促成市政府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并将其纳入翠湖历史文化片区总体规划;推动16个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获得认证;对文物遗存深入调研形成专报,由政协主席牵头组织推进重点项目,2019年昆明市获得了8家单位9个国保项目;开展对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非遗保护传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视察调研监督。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市政协主动作为,市政协班子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为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开展督导,多措并举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医卫、工商等各界别委员勇于担当,海外联谊会理事们急寻抗疫物资千方百计运回祖国,累计捐赠防疫物资120余万件,委员捐款650多万元,反映社情民意154篇,提出建议300多条。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市政协发动市县政协组织、31个界别、3000多名政协委员深入开展“六个助推”和“九个一”活动,在政策落实、扶贫项目上取得突破性成效,投入帮扶资金近2亿元,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市政协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市政协深入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市域社会治理效能,起草并落实《关于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协商在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4个县区和21个乡镇(街道)开展“协商在基层”试点工作,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200多次,助推市域治理现代化,推进了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积极开展立法协商,对昆明市《社会医疗保险监督管理规定》《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等多项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行政规章和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开展立法协商, 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市委政法委
积极打造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昆明样板”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市政法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推动平安、法治昆明建设,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为全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图片
发布会上,昆明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郎佳介绍了平安、法治昆明建设,营造优良法治环境所取得的成果。市委政法委深入推进依法执政,完善党委执政理政体系,实现市、县、乡三级法律顾问100%全覆盖;先后组织开展“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滇池保护治理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等监督活动。
2015年至2020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公益诉讼立案2579件。在深化改革方面,制定《昆明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等,建立速裁快审机制。全市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814个,实现100%全覆盖。完善智慧平台功能,实现“12348云南法网”、“昆明掌上12348”与“公共法律服务终端机”互融互通;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服务员”制度,设立云南首家“知识产权公共法律服务(维权)站”和劳动仲裁行业公共法律服务站,全市1628个村(社区)均配备了法律服务员。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法律服务平台累计办理各类法律服务事项20余万件,接待咨询10万余人次,全省首家基层人民法院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成立。
“‘十三五’时期,我们着力提高服务保障效能、优化政法公共服务,护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郎佳表示,全市政法系统出台疫情防控期间便民利民措施24条、应对疫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措施20条,市委政法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云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昆明市持续推进“红黑榜”动态跟踪评估,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协作机制,完成“健之佳药房”产品责任纠纷系列案、欧普商标争议案等案件审理。
据悉,“十三五”时期,全市共打掉涉黑组织23个,涉恶犯罪集团(团伙)119个,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1723件,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39.01亿元;提起公诉涉黑涉恶案件193起1697人,一审、二审分别判决185件1654人和106件1082人,为昆明市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此外,市委政法委以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为抓手,积极打造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昆明样板”。印发《昆明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率先制定《昆明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测评体系》,对应20项重点任务、50个分解任务、116条主要内容逐一细化,推动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试点示范市,昆明创建经验得到中央政法委的肯定,在全国工作推进会上作了交流。
2020年,全市社会治安呈现“11降9升”的良好态势,110“两抢”警情“零接报”225天,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跃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市委社会工委
坚持多方参与 着力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图片
“市委社会工委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根本路径,把稳社会治理‘方向盘’,”昆明市委社会工委常务副书记林华在发布会上表示。
据悉,昆明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已于2020年启动编制,将为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擘画好发展蓝图。同时,在按年度出版的《昆明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中,昆明市率先编制“昆明市社会治理指数”,提出46项社会治理指标,并将指标分为社会活力、社会服务、社会环境“三大维度”,构建起能“量化”评价社会治理的科学指标体系,研究制定昆明市社会治理测评体系、昆明市创新社区治理测评体系,推动社会治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昆明市优先保障民生投入,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昆明市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2年;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综合医疗水平达到西部一流,全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41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96%以上。
“十三五”期间,昆明始终注重居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各社区建立“提议、合议、群议、决议、评议”的协商民主“五议工作法”,通过民情恳谈会、民主议事会、社区论坛、社区评议会、听证会等协商形式,鼓励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全市城乡社区民主协商率达90%以上。通过推进社区“楼栋长”、乡村“十户长”队伍建设,让社区居民从“幕后”走到“台前”,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截至目前,全市1527个社区(村)共选聘“楼栋长”12811名、“十户长”18893名,覆盖了全市89.7%的社区(村)。
昆明市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动力支撑,激活社会治理“大引擎”。在街道和社区层面,选取100个社区打造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示范点、100个小区打造“百佳示范小区”,涌现出了五华区老旧小区电梯安装、盘龙区“民生小实事”、官渡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等一批治理亮点。
掌上春城记者:刘莹 许浒
责编:李冬雨
编审:周健军 吴晨萍
终审:李严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