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江门!

今日
《南方日报》头版
以《江门“十三五”交通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倍
未来五年力争交通投资达2000亿元
超前谋划引领交通发展大跨越》为题
聚焦江门交通大发展大跨越
图片
江门“十三五”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倍
未来五年力争交通投资达2000亿元
超前谋划引领交通发展大跨越
●南方日报记者 郑琦 潘晓晨 沈文金 通讯员 周颖森
万顷碧波,长龙入海。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栈桥上,工程车辆列队穿梭、往来不断。未来,“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的诗篇将在这里续写。
“钢铁巨龙”任驰骋,大道如虹通四方。“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赋予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新定位,为江门描绘了“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新蓝图。
五年来,江门抢抓“双区建设”机遇,深度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登高望远、超前谋划、敢想会干,算好大局账、未来账、民心账,深入推进交通大会战,建设“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比“十二五”增长了2倍,轨道里程增长116%,高速公路完成投资增长218%,等级公路完成投资增长300%。
这是内联外通的江门路(桥),这是融入战略的湾区路(桥),这是共建共享的民生路(桥)。交通格局的新飞跃,进一步强化了江门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坚定了全市开好局、起好步的决心和信心。
面向“十四五”,江门将持续构建“大交通”格局,力争交通建设投资达到2000亿元,为经济发展释放出更大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助力加快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内联外通的江门路
千亿投资落地 珠西枢纽成型
庚子岁末,江门“交通大会战”捷报频传。
2020年12月16日,黄茅海跨海通道进入全面施工;12月29日,中江高速扩建启动建设;12月30日,开阳高速扩建实现八车道通行;12月30日,银洲湖高速全线动工,江门高新区公共码头(首期)项目主体工程竣工;12月31日,中开高速白沙互通至凤山互通、开春高速通车……
“内联外通的交通格局已基本成型,江门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作用会越来越强。”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许春绵满怀信心地说。
五年前,针对交通这一制约全市发展的瓶颈,江门启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千亿计划”,拉开交通大建设的序幕。
大谋划带动大投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五年来,江门交通跨山越海,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六横六纵两联”的高速公路和“七纵八横”的城市快速路路网,雏形已现。
——投资翻倍,工程建设高歌猛进:交通基础设施预计累计完成投资908.5亿元,比“十二五”304.7亿元总投资增长了2倍,创下历史新高。
——里程翻倍,交通画卷笔走龙蛇:全市轨道交通里程达205公里,比“十二五”增加了110公里,增长116%;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91公里,较“十二五”增加207公里。
——融城提速,重点项目“挺起脊梁”:贯穿东部三区一市的江门大道建成通车,串联了江门70%的经济总量,突破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的瓶颈,沿线区市“走得越密”。
穿山越海筑坦途,内联外通铸枢纽。未来五年,江门将实施升级版“三个千亿计划”,其中交通投资将达2000亿元,持续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和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
向北,积极对接广佛。广佛江珠城际动工在望,轨道长龙将串联起珠西四市,一小时内可直达广佛主城区。
向东,联通珠江口东岸以及深港澳核心区。中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热火朝天,建成后将通过与其他高速公路的衔接,直接连通深中通道。
向西,联通粤西及大西南片区。中开高速上,工程机械轰鸣不绝。未来,它与已开通的开春高速一起,成为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粤西地区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交通大动脉。
向南,挖掘深水港口优势推动通江达海。崖门水道上,疏浚船作业夜以继日。“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建成后,可通航万吨级及以上船舶,江门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许春绵说。
融入战略的湾区路
主动融入大湾区战略谋划大格局
广海湾畔,惊涛拍岸,这里曾被孙中山所著《建国方略》视为建设“南方大港”的选址。
百年之后,一个国家级的战略再次垂青此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广海湾这片土地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如何加快湾区西翼的发展,成为重要课题。西岸崛起,湾区协调发展才会更进一步,腾飞的鸟之两翼才会更加有力。
大战略需要大平台,大格局呼唤大担当。
“在西岸地区,江门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尤其是大广海湾经济区拥有大湾区唯一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土地,潜力巨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湾区的协调发展,需要大广海湾经济区乃至江门发展空间和潜力的更大释放。”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说。
江门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确立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实现“珠西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两个定位,才能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江门更大的贡献。
跳出江门看江门,江门的交通谋划着眼于更紧密地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在省的科学统筹和大力支持下,江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超前谋划和推动黄茅海跨海通道的规划和建设,努力下好交通“先手棋”。
“我们对交通的谋划始终坚持稳中有进、适度超前的原则,不仅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要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留有余地。”江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晓雄说。
从长远来看,对大广海湾经济区来说,黄茅海跨海通道是一项“生命线”工程。建成通车后,将释放该区域广阔发展空间,激活该区域港口岸线航道等资源,让大广海湾区成为承载江门向海发展的重大平台,助力把海洋经济打造成江门的新增长极。
以黄茅海跨海通道为代表,江门近年来在加快互联互通、对接核心城市、融入湾区发展的交通布局上措施不断、成效显著: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正式运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枢纽“黄金三角”之一和第四大交通枢纽。这是江门交通事业发展史上伟大的“里程碑”,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引擎”,是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效“加速器”。
中开高速加快建设,打通对接深中通道的“大动脉”;开春高速全线贯通,成为大湾区连通粤西乃至广西的新通道。
“江门交通建设注重前瞻性,敢想会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杨永聪认为,江门交通谋篇布局算好了大局账、未来账、民心账,体现出了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
更长远的谋划已在路上,“十四五”绘就的枢纽门户蓝图令人憧憬:
深江铁路建设紧锣密鼓。“预计五年后就能通车,届时江门到深圳机场站只需40分钟。”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平说。
南沙港铁路加快推进,塔吊矗立。珠西物流枢纽中心将沿着南沙港铁路,真正对接大湾区的港口群。
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先开段工地,建设者士气高昂。“项目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沟通大西南的高速铁路新通道。”江门市发改局局长胡其波说,这将使江门进一步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下好交通“先手棋”,打好“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主动仗”,江门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共建共享的民心路
修到家门口 暖在心房上
恩平市大田镇朗北村,有座“爱民桥”。桥的背后,有段广为传颂的佳话。
2018年,台风“艾云尼”摧毁了村子附近的青榄桥。“三条村庄因此被中断与外界联系,500多户村民出不来,孩子们也上不了学。”村民梁悦坚回忆。
关键时刻,开春高速项目施工方中交广东开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站了出来。昼夜赶工,仅用3天时间便重修了青榄桥。为表感谢,村民们特意给开春高速项目部送去了锦旗、蔬菜、瓜果,并把青榄桥改名为“爱民桥”。
交通设施是贯通城乡的“骨架”,也是连接群众的“血管”。江门的交通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为谋划交通建设的重要支点,力争让更多群众享受发展成果,一条条共建共享的“民心路”铺就在五邑大地,“住”进了群众心里。
“民心路”,通村达户,村民富起来了。
过去五年,江门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共完成通自然村村道硬化618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153公里。
在开平塘口,笔直宽敞的公路串联华侨文化旅游资源,直达群众家门口。“路好了,游客也多了,整个村子都兴旺起来了。”祖宅村村民方健俊顺势办起了民宿,尝到了“甜头”。
“民心路”,为民着想,人心聚起来了。
项目征地是交通建设的“硬骨头”。然而,台山市赤溪镇的村民却为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开满“绿灯”。赤溪镇党委委员詹旭欢直言道:“大桥将带来出行的便利,带动家乡的发展,这都是民众迫切需要和大力支持的。”
“民心路”,便民惠民,暖在了心房上。
许春绵介绍,江门不断在布局“内联外通”的大通道、骨架网上下功夫,都是为了拓展城市空间、支撑产业平台、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有没有”到“优不优”,大交通建设带来的获得感,让江门人感受深刻。
“在外打工多年,听到家门口要建高速,我立马辞了工作、带上积蓄回乡创业。”如今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恩平大田镇上陈诗诺开的餐馆都座无虚席,交通之变让她过上了小康生活。
大道映长空,路通百业兴。日益畅通的交通路网,铺就了侨乡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新的美好生活正加速到来。
上下滑动查看头版原文报道
江门交通发展总能给人惊喜!
现在,跟着发布君一起强势围观
这份值得自豪的“成绩单”吧!
图片
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跑出了江门“加速度”。图为黄茅海大桥中塔主墩的施工平台。周华东 摄
百余年前,江门开埠通商,连通西江、潭江的江门河,商贾云集、千帆竞发,城市工业由此孕育辉煌;台山籍侨领陈宜禧先生主持修建的新宁铁路破土动工,开启了江门人的“铁路梦”“腾飞梦”。
在江门人的拼搏奋斗征程中,筑桥修路、建设家乡的步伐从未停歇。
图片
图为建于1920年的新宁铁路宁城总站。(台山旧称新宁,台城旧称宁城)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同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广东正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作为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省委省政府寄予江门厚望,赋予了“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新定位,把江门规划为“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图片
周华东 摄
百舸争流,奋进争先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正式开通,
江湛铁路、广中江高速、开春高速通车,
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铁路、
银洲湖高速、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动工
……
图片
郭永乐 摄
身处时代大潮的江门市委市政府,登高望远、超前谋划,以“跳出江门谋划江门”的大视野,把交通建设放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一盘棋”考虑,紧紧围绕“大交通”战略,深入推进交通大会战,建设“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以交通先行引领城市发展,融入大湾区建设。
向北拓展通道对接广佛都市圈
向东主动联通珠江东岸及深港澳核心区
向西加强与粤西及大西南片区联通
向南挖掘深水港口优势推动通江达海
……
图片
周华东 摄
抢抓历史机遇的江门市委市政府,敢想敢干、担当作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算好大局账、未来账、民心账,全力支持“双区”建设,深度参与“一核一带一区”构建,为江门发展释放更大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为400多万侨乡百姓谋发展、谋长远、谋幸福。
一张长图
小编带你了解近年来
江门交通大事记!
图片
制图/蔡少颖
长桥跨江海,大道筑坦途
江门正奔跑在
通往更辉煌未来的大道上
这是内联外通的江门路和桥
内联,联五邑;外通,通“江海”
“2016年12月28日
江门大道东甲立交以北主道试通车”
这份“捷报”为江门“十三五”交通建设
取得“开门红”
图片
江门大道东甲立交
这是贯穿东部三区一市的“城市脊梁”,串联了江门70%的经济总量,突破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的瓶颈;
这是“百里大道千里城”的“产城主轴”,连通了鹤山工业城、滨江新区、江门高新区、珠西枢纽新城、大广海湾经济区,拉动了经济发展“主战场”共进腾飞。
江门大道改变了江门
城市快速路骨架网实现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逐步突破
东部三区一市在发展路上
“挨得更紧”“走得更密”
图片
江门大道 彭伟宗摄
从内联到外通,从一城到一域。
2020年12月底,“十三五”收官前的最后几天,广中江高速三期、开春高速、中开高速白沙互通至凤山互通段、银洲湖高速、五邑路等接连传来“通车”“动工”捷报。
中开高速直接对接深中通道,串联西部台山、开平、恩平,成为粤西地区往来港澳及珠三角东部的快速通道;
开春高速成为粤西地区连通珠三角发达地区重要交通大动脉;
广中江高速大大缩短江门主城区与珠江东岸通行距离;
银洲湖高速串联江鹤高速、中开高速和西部沿海高速,填补了银洲湖两岸没有南北向高速的空白……
图片
广袤的五邑大地上
“六横六纵两联”的高速公路
和“七纵八横”的城市快速路路网
雏形已现
图片
制图/方艺
这是融入战略的湾区路和桥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
昂首阔步迈进新时代的江门人
迎来了“双区”建设、“双城”联动
这一重大历史机遇。
融入战略,乘势而上。江门人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确立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地位,才能更好地实现省委赋予江门的“珠西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两个定位,才能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江门更大的贡献。
图片
唐达 摄
一座城的蝶变,从一座枢纽站开启:
1、 2016年,江门站被赋予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定位;
2、 2017年10月,配套工程先行动工;
3、 2018年7月,站房正式动工……
4、2020年11月15日,江门站首日售票试运行。凌晨6时30分,一声汽笛直刺苍穹,江门站首趟列车载梦出发。
5、 2020年11月16日,“我宣布,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通”,一声宣告响彻湾区,广东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屹立珠西。
图片
周华东 摄
百年前的那天,
新宁铁路开启侨乡百年“铁路梦”;
百年后的今日,
江门站开启了新时代“枢纽梦”“腾飞梦”
这是江门交通事业
发展史上伟大的“里程碑”
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引擎”
是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的高效“加速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江门站的开通,将形成“北有广州,东有深圳,西有江门”的新高铁网格局。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陶一桃展望,“未来江门的区位优势变为枢纽优势,地缘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江门自身优势变为融入大湾区的要素优势”。
图片
周华东 摄
抢抓“轨道时代”机遇,搭上湾区发展“快车”。五年来,江门轨道交通完成投资155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87%,轨道里程达205公里,比“十二五”增加110公里。如今,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江门走出去的步伐更加有力。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成长记”,写满了江门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超前谋划的“干”劲,写满了各级各部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闯”劲。如今,敢想敢干的江门人,正在把另一项“超级工程”变为现实。
图片
周华东 摄
黄茅海畔,迎风而立。长达十多公里的施工栈道,从岸边直抵大海中央,横卧碧波之上。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的施工现场。
走向施工栈道的尽头,国内先进、造价超千万元的旋挖机数台并立、高速运转,钻向深邃的海底。
图片
“十天一根桩,深入海底100多米。40根桩上支撑的,是260多米高、最大直径20多米的黄茅海大桥中塔主墩,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项目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李强言语中充满自豪。
2020年12月29日,市委书记林应武率市四套班子领导赴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施工现场,体验通道的建设盛况。海上钢栈桥犹如一条钢铁巨龙蜿蜒于万顷碧波之中,令人震撼不已。林应武表示,对粤港澳大湾区中唯一可以连片大规模开发的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来说,黄茅海跨海通道更是一项“生命线”工程,建成通车后,将释放该区域广阔发展空间,激活该区域港口岸线航道等资源,让大广海湾区成为承载江门向海发展的重大平台,助力把海洋经济打造成江门的新增长极。
图片
2021年1月3日,黄茅海大桥中塔主墩完成首个桩基施工及混凝土灌注。此时,距离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正式开工,仅过了不足半年时间;项目从酝酿到落地,仅用了一年半时间,跑出了江门“加速度”。
图片
“加速度”背后是省委、省政府的关注支持
是江门市委市政府的超前谋划
是人大、政协等社会各界的积极呼吁
作为港珠澳大桥西拓通道的重要组成
“该项目对江门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许春绵表示
图片
周华东 摄
黄茅海跨海通道与西部沿海高速共同构建起我省“一核一带一区”重要的核心纽带,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湾区经济发达城市通道不足的现状,形成大湾区港澳核心区域辐射大湾区西翼乃至粤西地区的重要通道。特别是,黄茅海跨海通道直接打通了大广海湾经济区的“生命线”,通过“一条路”激活了一片区域,真正释放了空间优势,增加了对重大项目的吸引力,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强化与珠海横琴自贸区的联动发展,将为江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不仅如此,围绕“大桥经济”,省委省政府还在珠西规划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目前其规划建设得到中央湾区办重视支持,其将为江门乃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从“硬联通”到“软联通”,江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图片
徐卫良 摄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晓雄认为,随着内联外通的交通格局逐步成型,首先江门的区位优势将得到极大提升,拉近与中心城市距离,融入大湾区30分钟轨道交通通勤圈、一小时经济圈,强化枢纽门户地位;其次是空间优势得到极大的释放,把握大湾区中心城市与核心区经济辐射和产业梯度发展布局规律,落实省“一核一带一区”战略,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再者是营商环境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交通便利加速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资源要素流动,进一步促进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与港澳规则衔接、对接等。
上月底,位于新会区的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增资200亿元首批项目动工。该公司总经理洪庆隆直言,交通促进要素流动,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产业链更具竞争力,增资项目体现了企业对江门的认可、对大湾区的信心。
这是共建共享的民心路和桥
2018年6月,台风“艾云尼”带来的洪水,冲毁了恩平市大田镇朗北老区的青榄桥。“500多户村民被困村里,上不了学、出不了门”,村民梁悦坚回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幸亏开春四标项目部的队员,花了3天时间帮我们重修了青榄桥。”
“得知险情后,项目部派出30多名抢险突击队员和10多台设备日夜奋战”,让开春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汉武感到意外的是,为了表达谢意,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挑着当地新鲜蔬果到工地慰问抢险队员,并送上了锦旗。
昔日青榄桥,如今“爱民桥”
这背后,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一头连着民生福祉的
“大交通,大民生”
图片
陈敏锐 摄
红旗特大桥是开春高速江门段施工难度最大的节点工程。幕后“筑桥人”之一的梁锦润是恩平歇马村人,从小在江门生活的他参加工作后在外奔波,“主动申请回家乡建桥修路,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很自豪、很骄傲。”
“在广州、深圳打工七八年了,听到家门口要建高速,我立马辞了工作、带上积蓄回乡创业”,如今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恩平大田镇上由陈诗诺开的餐馆座无虚席,随着开春高速通车,她也有了搬迁扩张的计划,“主打家乡的特色菜品”。
图片
周华东 摄
项目征地是交通建设的“硬骨头”。然而,台山市赤溪镇的村民却为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开满“绿灯”。赤溪镇党委委员詹旭欢直言:“大桥将带来出行的便利,带动家乡的发展,这都是民众迫切需要的。”
黄茅海畔,赤溪镇居民贺佑新眺望彼岸的珠海,“绕道台城到珠海,最快也要两个多小时;以后大桥通了,只需20分钟就到珠海。路通财通,路通了,产业来了,我们才能富裕,家乡才能振兴。”
从共建到共享
这些都是“直抵民心”的路和桥
五年间,随着沈海高速江门境内全线完成八车道拓宽,民众彻底摆脱了佛开南、开阳高速长期拥堵难题;随着超十亿元投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江门实现百人以上自然村100%通水泥路、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行官”。
图片
彭伟宗 摄
一个个项目完工、开通,为“十三五”收官画上圆满句号;一个个项目动工、建设,为“十四五”开局敞开未来之门。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提出,江门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力争“十四五”时期完成投资2000亿元。
图片
图源:江交通
许晓雄表示,未来五年,江门将始终瞄准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这一目标定位,搭建起一个“高速通达周边城市、快速连通组团和乡村、有力支撑产业平台”的立体高效优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门户担当,五邑奋进。交通蓝图,未来可期。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 唐达 谢敏
责任编辑:袁媛
图片
图片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