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 河南芯丨解破 畜禽种源困局

□河南日报记者 赵力文

肉、蛋、奶等畜禽产品是人类摄入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我国畜牧业发展规模庞大,年产值稳定达到3万亿元。但同时,猪、白羽肉鸡等部分畜禽种源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引进,造成“国外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尴尬局面。

河南是畜牧业大省,近年来畜牧业产值稳居全国前3位,肉、蛋、奶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我省畜禽育种状况如何?有哪些突破,又需要解决哪些瓶颈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育种专家和业内人士。

150亿元产值的牛产业背后

吃着青贮饲料,听着音乐放松,用自动按摩刷挠痒痒……在泌阳县的核心育种场,一头头夏南牛悠闲地享受着特殊待遇。正是以这些种牛为核心,支撑起了如今泌阳县150亿元产值的牛产业。

2007年,国家评审审定了中国第一个肉牛培育品种——夏南牛。从此,夏南牛诞生地泌阳县发展牛产业有了“芯片”。

经过十多年的培育推广,泌阳县夏南牛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种源供应、种群扩繁、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商贸物流、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目前,泌阳夏南牛存栏规模稳定在38万头左右,年出栏20万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养殖场194个,连续15年位居河南之首。泌阳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怀军介绍,泌阳县的肉牛产业正迎来爆发期,依托夏南牛品种优势,吸引各类资源,不断提质增效。

上世纪80年代起,黄牛役用价值逐步降低,肉用价值越来越大,但当时我国尚无专用肉牛品种。从1986年开始,在河南省畜禽改良站的组织下,泌阳县开始实施南阳黄牛杂交改良工程,提高肉用性能。49名科技人员踏遍6个县市,制表11万张,取得统计数据2亿多个,以法国夏洛来牛为父本,以南阳黄牛为母本,历时21年培育出夏南牛。该科研成果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团队成员凭着热情坚持下来了。”回忆起当年育种的艰难,被誉为“夏南牛之父”的泌阳县夏南牛研究推广中心研究员祁兴磊感慨不已。他说,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不容易,但有了种源,产业发展就有了源头活水。

从重引进向自主育种转变

无论是选育优化传统地方品种,还是引种杂交改良培育新品种,我国畜牧业已从单纯引进品种,向自主育种转变。

“牛的育种我国并不落后,培育品种及地方品种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引进品种。”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徐照学说,占全国市场份额六成的肉乳兼用品种中国西门塔尔牛、主导乳用牛市场的中国荷斯坦牛,都是培育品种。

河南有南阳牛、郏县红牛2个地方品种,是我省科研人员开展新品种培育的宝贵遗传素材。其中,除了蓬勃发展的夏南牛产业,南阳牛的另外两个新品系德南牛、皮南牛也正在培育当中,而以生产高端雪花牛肉为目标的郏县红牛新品系培育也取得重大突破。

说完了牛,让我们来看看鸡。外来的白羽肉鸡20年前曾占据了国内90%的市场,现在其市场份额下降到了50%以下,这背后是我国多个黄羽优质鸡培育新品种的崛起。蛋鸡市场上,中国自主品种蛋鸡也“收复失地”,占据了半壁江山。

我省在鸡的育种上贡献颇多。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康相涛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培育出了三高青脚黄鸡3号、豫粉1号蛋鸡配套系。他还利用现代育种技术进行基因纯合,把我省地方品种卢氏鸡产绿壳蛋的比率提升至98%,产蛋量、成活率也大幅提高。康相涛主持的地方鸡保护利用技术体系的科研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康相涛介绍,河南的地方品种鸡主要有固始鸡、卢氏鸡、淅川乌骨鸡和正阳三黄鸡等,都是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的,对于生物多样性、品种创新来说,非常重要。虽然很多地方品种生产性能低,长肉慢,产蛋量低,但开发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畜牧业发展,良种为先

种源为“芯”,畜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是畜禽良种和基因资源的竞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猪肉占据了六成以上份额,但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三大国外引入品种占据了猪肉市场的九成以上份额。核心种源依赖进口,每年养猪企业不得不高价购买进口种猪。

为何出现这样的困局?

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多位专家分析认为,三大引入品种以生长速度快著称于世界,瘦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契合了追求产量的需要;地方品种虽有独特地方风味,但长得慢,效益低;自主育种周期长、投入多、见效慢,大部分养殖企业选择直接进口种猪;养猪行业集约化程度高,导致企业追求短期效益。

种猪困局集中反映了我国畜禽育种之痛。那么,如何推动自主育种呢?

“培育一个猪品种需要10至15年,培育一个牛品种需要20至30年,很多个人和企业坚持不下去。”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育种专家滑留帅建议从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来着手破解。

他认为,第一,要保护和开发好长久传下来的地方品种。土种牛、土猪、柴鸡等地方品种长得慢,但肌内脂肪含量高,风味物质含量高,适合中国人口味,经过选育优化或杂交改良后,能够满足未来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体系,为育种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第三,要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三方合作,开展联合育种,将品种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康相涛也建议我省建立自主品种育种补贴制度、保护利用地方品种体系,加大科技投入,集中破解一批种源“卡脖子”问题,加快种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