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文物|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宝

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宝李晓霞

谥宝,又称玉宝,是封建社会皇帝为前代帝后进谥号、庙号时制用之物,是推行谥法制度的直接产物。

清太祖高皇帝谥宝,白玉质,为清宫祭祀太祖努尔哈赤之谥宝。谥宝上部为单体蹲龙纽,四爪撑地,昂首前视,龙身粗壮,龙尾向上翘起。拱起的肚下系明黄丝绳,须眉鳞目雕刻很深,凹处戗金。宝文为满、汉朱文合璧,左侧满文楷书朱文6行,右侧汉文篆书朱文4行31字:“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之宝”。该宝以明黄四则团花暗云纹织锦包裹,盛装于双层木质金漆龙凤纹套盒内。现为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国家一级文物。

一朝两份宝册、两地尊藏

清代有谥宝之制,始于顺治年间:“顺治元年,进太祖、孝慈后、太宗玉册、玉宝,奉安太庙。”按照规制,乾隆四十五年之前,清代列朝帝后谥宝、谥册各一份,奉安于京师太庙之内。而盛京作为陪都,地位十分特殊,皇帝东巡、谒陵祭祖,必至盛京太庙。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月,清高宗下旨用新疆和阗玉重制玉册玉宝奉于京师太庙,同时,将原京师太庙尊藏的列朝宝册,“敬诹吉日,简派皇子恭送盛京太庙尊藏,以昭祖宗功德之成于万代。嗣后凡有举行宝册事,皆以是为例,必为二分,一奉太庙,一送盛京。”开启了一朝两份宝册、两地尊藏的局面。

盛京太庙位于盛京皇宫建筑群的南部,是一处独立于宫殿主体布局之外的封闭院落,原为明代的三官庙,清代改称景佑宫。乾隆四十三年(1778),清高宗传旨,遵循“左宗庙、右社稷”的规制,“重修盛京天坛、地坛,移建太庙于大清门东”。乾隆四十七年(1782),盛京太庙移修后,新镌册宝亦告成,十月奉入北京太庙尊藏。翌年八月,乾隆四次东巡前,皇子怡亲王永琅等先期出京师,恭送册宝十六份至盛京太庙,包括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五朝的皇帝和十一个皇后的册宝。其后,当清高宗驾临盛京之际,曾亲临盛京太庙,于正殿依制举行拜谒和祭祀活动,由此开创了清朝帝后谥宝、谥册恭贮盛京太庙的历史。

从嘉庆至光绪朝,仍遵循乾隆朝定制,在每次新制或改制册宝时,另造一份送至盛京太庙尊藏。至光绪十四年(1888),最后一次由京师送至册宝,盛京太庙共收贮太祖至穆宗诸帝及列后谥册、谥宝各32份,均置于太庙正殿之内,贮于朱漆金龙大柜中。大殿正面为太祖朝册宝柜,左右依昭穆之序(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分别排列着太宗至穆宗各朝册宝大柜。堂中陈放有香案供器等,以备各朝皇帝东巡时入庙祭奠。

光绪二十六年(1900),沙俄军队借口保护“东清铁路”和剿除“义和团匪”,大举进攻辽南地区,盛京城岌岌可危。盛京将军增祺等人将盛京宫内的“圣容”“玉玺”等抢运而出,盛京城及宫殿随即被俄军占领。三年之后,俄军退出,盛京内务府对宫内藏品进行清点,发现丢失和损坏藏品多达一万余件,其中太庙内所藏帝后宝册也有损失,其中孝和睿皇后、宣宗成皇帝、孝慎成皇后玉宝丢失,孝诚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玉册也缺失二至三页,盛京太庙原藏宝册不复完整。

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宝李晓霞

24字评说努尔哈赤一生

清朝尊藏于盛京太庙的谥宝、谥册多以青玉、苍玉所制。谥宝上部均为交龙或蹲龙纽,印面以满、汉文镌刻帝、后庙号、谥号等文字。所有的谥宝、谥册均分别用金漆木匣盛装,外面再用雕刻精致的金漆木箱盛装,无比庄重。清太祖高皇帝谥宝就是其中之一,简练厚拙的线条,淳朴雄伟的造型,依稀具有明代的艺术遗风。宝文上的“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24个字,简明概要评说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一生。

努尔哈赤,据史料记载是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万历十一年(1583),辽东总兵李成梁攻打建州的古勒寨,由于城中混乱,来劝寨主归降的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被误杀。25岁的努尔哈赤遂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征讨仇人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开启了其征战的一生。

万历十五年(1587),努尔哈赤于呼兰哈达岗“启建楼台”,筑佛阿拉城,在此宣布“定国政”,始称“女真国淑勒贝勒”,其中“淑勒”即“聪睿”之意。“国政”涉及禁止作乱、禁止欺诈和禁止盗窃,使女真各部第一次有了法治条文,从而强化了努尔哈赤对女真各部的统治秩序,确保并推进了他统一建州女真的进程。

在佛阿拉城前后近20年间,努尔哈赤注重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改进牛录制,创立兵民合一的八旗制,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吞并了海西女真的哈达部,又沉重地打击了强大的叶赫部,大大扩展了自己的势力。当年小小的一支建州女真部族,已称雄于白山黑水之间。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升登宝座称汗,尊号为“天任命的抚育诸国的英明汗”,国号称“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以赫图阿拉为都城。

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率领八旗铁骑,以“七大恨”为由,公开向明王朝宣战。后金军很快夺取了抚顺、马根单、清河等地大小城堡五百余座,俘虏人口三十余万,掠获的牲畜财物不计其数。翌年,努尔哈赤又以少胜多,取得了萨尔浒大捷。从此,努尔哈赤对明作战从战略防御变为战略进攻,变小规模袭扰为全面进攻,为后金雄踞辽东、统一东北地区奠定了基础。之后,努尔哈赤构筑界藩、萨尔浒山城,积极推进与明战争的战略决策。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又连续攻克了辽阳和沈阳,将辽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全部纳入后金统辖之下。

努尔哈赤夺得辽阳重镇后,谓之乃“承天眷佑授以辽阳”,所以他力排众议迁都辽阳,翌年,再迁至辽阳以东八华里新筑的都城——东京城。但不久便发现一个问题,辽阳城虽系辽东重镇,地域广阔,经济发达,但由于努尔哈赤采取了“诛戮汉人”的政策,辽东汉人不断反抗,难以固守。另外,东京城东南有朝鲜,北有蒙古,四面楚歌。因此,努尔哈赤提出另建新城。

沈阳古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又地处平原,无论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皆有其优越条件。天命十年(1625)三月初三,努尔哈赤自东京城启行,夜宿虎皮驿(今十里河),三月初四即至沈阳,匆匆一天赶到沈阳。为了加强沈阳的防御,在营建宫殿居室的同时,立即着手改建沈阳城。从此,沈阳城取代辽阳成为东北的政治、军事乃至经济文化中心,为清军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队直驱宁远,在坚城利炮之下,遭遇了人生最大的败仗,回军后身染重病。同年七月,在清河汤泉疗养时病情恶化,八月十一日死在离沈阳四十里的叆(ài)鸡堡,时年68岁。

《清史稿》载:“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余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于岐、丰,无多让焉。”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尊谥太祖为“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康熙元年(1662),加太祖“睿武弘文定业”六字,更谥号“高皇帝”。“高”有“肇纪立极”之意,用于评价太祖努尔哈赤更为贴切,可谓“一字可以尽其一生”。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