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老年教育的“痛点”?

和我国其他大多数地方相比,上海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对老年教育的关注、布局和发展,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随着上海逐渐迈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如2019年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增长至35.2%,上海老年教育体系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挑战更加严峻:“一座难求”与“只上学不毕业”的难题依然存在,“线上教育”“移动终端”的实际使用率不高。

“十四五”时期,上海如何破解老年教育面临的实际难题?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作为以教育为主界别的民主党派,民盟上海党委多年以来持续关注教育领域,今年关注到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问题,实际走访调研了基层情况,形成了提案报告《发挥社区教育功能,让每位老人跟上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预备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提出。

【汤老先生的网课】

家住松江区石湖荡镇的汤老先生今年70多岁,因为身体不好,一直对社区学校的健康课程很感兴趣。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社区学校的老年教育课程从线下搬至了线上,而汤先生平时用的都是“老人机”,对移动终端也比较排斥。如何让老人也爱上网课,破解老年教育的“线上困境”等难题?松江区石湖荡成人学校的老师在汤先生家里设了一个线上学习的互助点。每周,原先参加线下学习的20多名老人结伴来到汤先生家,通过互助学习点的网络设备,在家里跟着学习经络养生操、太极拳、听健康讲座。

石湖荡成人学校的老师在上直播课。

石湖荡成人学校地处松江浦南地区及老城区,老年人口比例较高。副校长游赛红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去年社区教育线下教学全面叫停,但是居民学习需求只增不减,从去年起,学校积极转变办学理念,改善教学条件,以“在线教育”引领居民学习新需求。

全校原先有老年学员300多人,每个人大约报3、4个班,全校学员1000多人次,但农村地区老年人大多不会用智能手机,甚至连下载App也不会。学校利用线下场所服务线上学习,组织没有智能手机的学员在互助学习点和村居学习点开展半集中式学习,将线上学习内容进行线下研讨,交流学习体会,增强学习兴趣。学校还建立了线上学习微信群,专职教师将课程信息、直播链接、微信公众号课程信息分享在班级微信群,组织学员使用智能终端打卡学习。

2020年,石湖荡成人学校开出了各类直播课程,除了传统的课程搬至线上,如老年书法、手工、瑜伽、安全教育、茶道、传统文化、形象设计、老年国画、趣味打击乐、剪纸、西点等,还有结合互联网学习的智能手机和手机摄影课程。

【老年教育“线上困境”】

这不仅仅是一位老人面临的难题。事实上,在已经进入数字化转型的上海,不少老年人都遇到了类似的困境。

石湖荡成人学校的老师在上直播课。

民盟上海市委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上海老年人面临以下学习现状:

更多校外人无法入学。2019年,上海在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学习的学员共计78.2万人,加上远程教育学员人数达到59.2万人,共计137.4万人,也仅占上海老年人总数的23.6%。一份民盟上海市委的老年人就学意愿随机调查显示,有学习愿望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3%,约171万,老年教育供给明显滞后。

更多校内人不想离校。“只读书不毕业”成为普遍现象,在老年大学调研发现,老年学员在课程结束时“想方设法”追求“留级”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二,无法留级选择其他类似或同样课程的比例接近二分之一,每年招生学员中超过70%是“老面孔”。“学霸婆婆”“留级爷爷”等“标杆式学员”并不鲜见,最典型的案例是,一位老年人在校持续读了20年。如何均衡生源,成为办学者的两难选择。

部分老年人“学无可学”。调查发现,碍于老年人安全,各类老年教育机构严格控制70岁以上老年人入学;碍于办学效益,各类老年教育机构疏于培育和开发高水平、高投入等小众课程;碍于办学资源,基层老年教育机构办学分布、办学条件、服务能力仍存缺口,行动不便、自由时间受限的老年人无法就近参与学习。高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残疾老年人等,在老年教育中“失位”。

难以跟上线上学习的趋势。2020年,上海老年教育全年线下停学,各类老年教育机构试行线上教学。同时,超过20家线上老年教育类知识付费平台获得融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网站新注册用户超过60岁的比例接近30%。老年教育如何适应线上,如何更好在社区开展,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聚焦社区教育】

为此,民盟上海市委建议,一方面,政府做好“托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继续将老年教育纳入公共服务,扩大对街道和居委会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使社区有实力整合全社会老年教育资源。同时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促进职业院校、业余大学、成人高校、普通高校及社会办学机构等教育资源开放;另一方面,以技术提升供给,普惠各类老年人群,紧跟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潮流,大力发展适合老年人的各项教学手段,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做好老年教育资源更有效的聚集、调配和推送,推进老年教育在基层不断延伸与覆盖,鼓励全社会多开发“申程出行”之类适合老年人使用的App。

除此之外,上海“两会”在即,今年民盟上海市委的提案会关注哪些方面?

18日,解放日报·上观记者从民盟上海市委2021年“两会”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民盟上海市委关注社区教育,拟提交大会口头发言《发挥社区教育功能让每位老人跟上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除此之外,民盟上海市委拟向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书面发言5篇,集体提案10件和界别提案2项,内容涵盖了教育、经济、金融、公卫、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今年民盟上海市委聚焦社区教育,这也是民盟上海市委连续三年在市两会上大会口头(书面)发言聚焦教育领域。2019年上海两会期间民盟市委提交一份《对标世界级城市,提升长三角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的提案受到广泛关注。提出了由长三角城市群共同发起成立“国际城市群高等教育联盟”,而增强区域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提案建立建议长三角跨区域的世界顶尖高校联合实验室,还应搭建国际性智库和人才交流平台等建议。2020年更是提出了三份与教育相关的建议,分别是《上海高质量服务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坚持协同创新,推动长三角教师教育资源的合理供给优化配置》、《关于健全中小学智慧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议》。

目前,上海民盟盟员中,有全国人大代表3人,全国政协委员10人,市人大代表36人,市政协委员68人。盟员徐兵、潘瑾、杨文悦、徐翔等一批市政协委员涉及17项提案荣获2020年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在教育领域,盟员杨德妹委员牵头的《关于大力推进本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议》分别获得2020年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特别奖和优秀提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