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车站、网红打卡点来了!轨道交通15号线开通在即!

1月18日,记者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了解到,轨道交通15号线已于近日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并将于2021年春节(农历新年)前开通试运营,服务广大市民乘客。记者提前来到了15号线探营。

15号线是上海的第四条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也是首条全线全功能一次性开通最高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地铁线路。

该工程起自闵行区紫竹高新区站,止于宝山区顾村公园站,途经闵行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等5个行政区。线路全长约42公里 ,设地下车站30座,其中8座车站与路网中既有和在建的9条线路形成换乘。

15号线连接了真如副中心、长风商务区、南站地区、漕河泾科技园区、紫竹高新区等重要区域,将有力带动和支撑地区发展;串联了上海西站、南站枢纽,对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交通配套具有重要作用。

据申通地铁集团介绍,15号线创下多个地铁建设之“最”。15号线既是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史上一次性开通最长的地下线路,也是建设周期和信号调试时间最短的轨道交通线路。工程于2016年8月开工,2020年底建成,历时4年4个月,期间因“新冠”疫情防控、重点任务保障等需要,实际施工时间仅3年5个月。而2020年6月10日首列车上线,至10月4日完成信号调试,仅耗时不到4个月。

探营现场,记者发现了一个新“网红”打卡地。在15号线吴中路站,站厅上美轮美奂的“灯光秀”颇为吸睛。15号线项目公司副总经理王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站厅两侧装饰以城市天际线LED为灯带,“彩虹灯光”引人入胜。

“针对吴中路站的结构特点,我们在管线布局、结构工艺、视觉表现等方面予以一体化设计,公共区最大净跨为21.6米,是国内软土地区最大跨度的全无柱车站。”王振辉介绍。

此外,像桂林公园、顾村公园以及华东理工大学等站点也都巧妙结合了所在站点的区域特点,把站外风貌一起融入到了地下空间,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而所有站点连接在一起后,15号线线路走向又正好与上海的古海岸线相平行,装修设计理念从海岸线出发,衍生出从海岸到大地过渡的设计理念。在线路色彩定位中:全线标准站选用岩石棕、滩涂橙、沙滩金、海水蓝由海岸到大地过渡色为主题色。在装修理念定位中,由北向南结合周边主题公园,打造春(顾村公园站:浪漫樱花)夏(长风公园站:乘风破浪)秋(桂林公园站:金桂飘香)冬(紫竹高新园区站:寒日常青)四季转换的装修风格。

另据介绍,15号线列车自动驾驶设计等级达到目前最高等级,可实现列车自动唤醒/休眠、自动出入库及站台自动对位等功能。

15号线列车应用了障碍物探测、脱轨检测和弓网检测系统等功能,自我检测能力大大提高,正线运行时可自动判断线路环境和故障,为乘客保驾护航。新车还搭载了车辆智能运维系统,可将车辆运营状态实时传输至运维平台,车辆数据准确全面,使列车能够“知观察、善记录、勤思考”,帮助运维人员更精准地诊断列车,提升线路维护效率及运营质量,打造智能运维新模式。

“无人驾驶”的15号线最吸睛的莫过于开放式驾驶室,通过车头的车窗,列车前方的信号灯、轨道等各种设施一览无余。预计正式运营之后,将成为乘客一个新的网红打开点。车头没有司机,原来的司机升级成为多职能人员,既是驾驶员又是站务员,既要服务乘客又要懂设施设备以及应急处置。

就在不久前,首批10项“上海标准”发布,其中就包括全自动运行地铁标准(《上海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要求》)。这是基于上海地铁10年来在无人驾驶系统的建设运营实践和系统研究而制定。依托该标准,上海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广泛输出于全国各地,引领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的发展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桂林路站因施工建设难度和“新冠”肺炎疫情综合影响需要适当延长工期,本次暂不开通。该站因站本体长度、场地及周边管线搬迁等多方因素,施工组织难度极大、工艺十分复杂,经各承建单位合力追赶进度,首先确保了全线轨道贯通、列车上线调试等计划节点。目前该站建设尚需时间,实现开通后同步实现与9号线桂林路站换乘。

娄山关路站与2号线换乘通道因涉及与商业体地下空间改造,暂时实行站外虚拟换乘,待改造完成后即可实现2号线与15号线的同站换乘功能。

同时,受去年疫情对部分车站出入口工期造成不利影响,连接的地面人行道尚未全部恢复,相关施工单位正在全力推进施工作业,争取早日为乘客提供出行便利。期间,乘客可通过临时便道进出站。

作者:张晓鸣

图:张伊辰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