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这家“明星”企业,三年帮助234名残障人士就业脱贫

位于滇中北部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属于山区农业县,2019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954户91296人全部脱贫,1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以来,在基本民生保障上,禄劝先后建立4个残障人士就业扶贫车间,集中就业823人次,其中,由县残联引进的一家企业,三年来累计帮助234名残障人士及建档立卡户实现稳定就业,该企业也被评为云南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为残障人士共奔小康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图片
制作肠衣。
图片
车间规模不断扩大。
为解决当地残障人士从业就业困难,2017年,禄劝县引进奇诺威肠衣有限公司,联合公司建设符合残障人士生理特征、轻体力低强度的“扶贫车间”项目。该项目占地22.8亩,投入资金逾1600万元,主要生产和销售猪、羊干制肠衣,是目前云南省唯一的一家干制肠衣生产企业。
图片
残障员工和也在厂里就业的残障员工家属在寻找肠衣洞并补洞。
图片
找洞、补洞的环节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致。
干制肠衣广泛用于灌制各种香肠,如广式腊肠、四川风干肠、热狗香肠及德国香肠等,由于工艺简单,制作过程轻松,对工人文化程度要求较低,所以特别适合残障人士及农村贫困人口工作。公司成立以来就以残障人士和建档立卡户为主要用工对象,已先后安置周边500余户贫困人口就业,累计带动2000余户农户就业,发放工资1400余万元,同时为达到条件的员工购买了保险并全部签订劳动合同。公司现有持续稳定就业职工200余人,其中残障职工48人,每月工资水平在1800元至5600元不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低收入家庭的现状,并帮助残障贫困职工实现就业增收脱贫。
图片
后期加工。
图片
准备发货的肠衣。
43岁的李来是奇诺威公司的一名老员工,因为重度残障无法站立行走,也无法工作,生活贫困的他一度以乞讨为生,民政部门的救济补助只能保障李来的温饱,却不能为他争取到社会的认同。在公司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李来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摆脱贫困,也重拾生活的自信,如今,李来有了电动轮椅,还组建了家庭,生活越来越好。
图片
建厂至今就已加入的李来(左),用自己的双手摆脱了贫困,重拾生活的自信。
像李来这样的事例,在禄劝还有不少。据禄劝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俊梅介绍,通过以奇诺威公司为代表的扶贫基地带动辐射残障人士就业,逐步实现了对残障人士的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残障人士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打造出残障群众脱贫致富的“禄劝样本”。
奇诺威公司在帮扶残障人士脱贫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认可与肯定。公司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昆明市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禄劝县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禄劝县“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等。
图片
奇诺威公司在帮扶残障人士脱贫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与肯定。
图片
禄劝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俊梅(左)在奇诺威肠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红霞(中)的陪同下,到生产车间向工人们了解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目前,公司已成为集技能培训和就业增收于一体的残障人士就业扶贫基地,同时也是国内产销量第一的干肠衣制造企业。公司董事长曹红霞告诉记者,干制肠衣是全手工生产,产品以出口为主,销往我国沿海地区及西班牙、德国、泰国、缅甸等国家,因客户需求量大,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公司于2020年在广东设立分支机构,在积极增加出口的同时扩大国内市场,并计划建设第三车间,预计未来三年将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为更多残障人士和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图片
员工们的就餐时间氛围轻松愉悦。
(来源:云上融媒记者褚昆雅/文 李进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