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居家楼下上班,太方便了”——湖南祁东扶贫车间“遍地开花”

付芝兰的双手熟练地“游走”在皮料与针线之间。

红网时刻衡阳1月18日讯(通讯员 付姣龙 记者 王敏 )一手拉、一手推,付芝兰的双手熟练地“游走”在皮料与针线之间,很快便用缝纫机锁好了边。在付芝兰的身边,数十名工人像她一样埋头忙碌,一块块皮料在她们的手中变成一个个时尚耐用的皮包。

这里是祁东爱君皮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坐落在湖南省祁东县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内。祁东爱君皮具有限公司成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为扶贫车间,帮助当地贫困人口就业。

据悉,2016年4月,祁东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搬迁3298户、11994人。“十三五”期间,祁东县投入资金近7亿元,建成安置房3298套,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并配套建设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免费为搬迁对象户提供小区管理服务。同时,该县还在集中安置点附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按每户安排0.15至0.20亩土地,作为搬迁对象的菜园子,确保蔬菜自给。

付芝兰过去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2017年,她和家人告别穷山沟,搬到了灵官镇竹木市场安置点,住进了小高楼。这里是祁东县建成的43个集中安置点之一,共安置了像她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0户689人。

“小区冬天不用烧炉子,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澈的水,生活、交通都很方便,太幸福了!”付芝兰说道。

进城容易,扎根难,面对吃穿住用行花销更大的城镇生活,以后靠什么生存?这是许多搬迁户曾经的困扰。

“最难的还是就业。”祁东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祁东县联席办)副主任申石定直言。为此,祁东县联席办协同灵官镇政府通过帮助搬迁户创业、务工和发展产业,让后者“稳得住、能致富”。而引进企业开设扶贫车间,正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申石定介绍,祁东全县现在建成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36个,吸纳搬迁群众就业600余人。灵官镇竹木市场集中安置点引进了广州市爱君皮具厂和广州奔立尔集团,在一楼建成皮具加工和校服加工两个扶贫车间,使百余名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安居乐业。

付芝兰和她的30多名同事就是扶贫车间的受益者,“我们就住在楼上,上班的地方就在楼下,太方便了。”

获得感、幸福感更明显的是搬迁户蒋小金。2013年,因家里上有年老体弱多病的母亲要赡养,下有一个3岁小孩要照顾,她结束了在外务工的生活,选择回归家庭。全家4口人的生活很困难,因为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蒋小金丈夫外出务工收入。

2018年,由灵官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广州爱君皮具厂在灵官镇竹木市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内设立了扶贫车间。得知这个消息后,蒋小金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应聘。

工作地点就在家楼下,工作时间灵活,劳动强度不大,挣钱和照顾家人两不误。“从外地回家后,我就在想,如果有这么理想的情况就好了。嘿,现在理想就真实现了。”显然,蒋小金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满意。

至今,蒋小金已在扶贫车间工作了2年多,平均每年工资收入可达28000余元。“我现在主要做的是皮具缝合,下一步想跟着业务员学习销售,提高自身能力,工资还能提高点。”面对未来,蒋小金充满希望。

据悉,祁东县11994名搬迁人口中,有8173名搬迁人口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就业,758名搬迁对象实现兜底扶贫,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截至去年6月底,祁东县建成已认定的扶贫车间26个,正在申报的扶贫车间有173个,共带动2360余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2人,为贫困劳动力脱贫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