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三提三推三合”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都匀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整乡推进、整县提升”为契机,以“三提三推三合”为抓手,多维发力、系统推进,强组织、兴经济、优治理,接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图片
图片
图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都匀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严格落实“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坚持“三级书记”抓党建,州委常委、市委书记带头示范,召开6次常委会2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10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遍访所有村。利用“联乡包村”工作机制推动40多名副县级领导联乡包村、70多家市直部门结对帮村、110名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包保联系1个村,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堡垒。全面从严,提升组织战斗力。以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以创建标准化规范化星级党支部为载体,创建农村领域“五星级党支部”211个,比例超过70%。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基本制度,利用“头雁行动”“对标行动”“磁铁行动”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结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顿提升农村领域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个,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进一步增强。压实责任,提升干部执行力。开展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分析研判,对14名担当意识不强,带富能力不强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储备优秀村级后备干部367名。在具备条件的村推动“一肩挑”44人,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9名村干部享受副科级待遇。出台《村干部管理办法》,强化村“两委”干部工作责任落实。加大培训力度,全市村“两委”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实现全覆盖,开展2期“村社合一”专题培训班,培训1680余人次。通过构建“选、育、管、培”机制,全市村干部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固本强基,提升基层保障力。实施“三项工程”(待遇保障工程、关爱激励工程、阵地提升工程),建立“基础报酬+绩效报酬+评议报酬+职龄补贴”村干部待遇报酬增长机制,使村干部月报酬达3300元以上,同时鼓励村干部在“村社合一”工作中兼职兼薪,不断提高待遇保障水平。建立面向村(社区)干部招录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常态化机制,去年以来就招录了22名村(社区)干部进入乡镇事业单位。加大基层表彰力度,2020年表彰100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50个优秀党组织。通过整合部门帮扶力量、整合阵地建设资金,投入3700万元,新建村级办公用房28个,改(扩)建22个,维修15个,利用闲置校舍作为补充,全市村级办公用房均达到300平米以上。
以推动“村社合一”为契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图片
图片
图片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靶向施策。都匀市瞄准“村社合一”实体化企业化运营所面临的瓶颈和难题,突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系统推进“村社合一”取得新成效,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37万元,有10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0万元以上。强化上下联动,推动项目入社。突出工程项目主导,搭建“市直部门+产促中心+村(社)”的三方联动平台,按照“下放、入库、承接”的业务流程,以“项目所需、村社所能”为原则,全面将市内适合农村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农业产业等各类可释放的项目精准匹配到村,推动各村资源与工程项目生产要素之间优势互补,打造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目前,全市梳理释放项目157个,配对成功项目140个,签订合作金额达9155万余元,带动3645人就业。仅2020年以来就通过承接工程项目实现了集体经济增收769万元,间接带动群众增收超过2000万元。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政策下沉。市委高位推动,注重顶层设计,在项目、资金、资产、人才等方面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更多支持。中央和省、州、市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承担的涉农项目,优先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渠道实施。涉及国家投入资金的设施和工程类项目,在不违反使用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倾斜。今年,结合特色优势产业推动67个农业产业项目落地到村,实施“三变”股份合作项目151个,“百企帮百村”项目191个(1781.16万元),组织100多名农业专家深入各村开展农业产业技术指导,梳理112所闲置校舍资产并下放到村。强化智力支撑,推动人才到村。以讲政治、有文化、会管理、懂经营、懂市场为标准,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34名年轻干部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8名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选派1015名驻村工作队员到村工作,推动623名乡镇干部在村工作,比例达69.8%。开展农业专家精准帮扶脱贫攻坚集中巡回指导活动,成立7支集中巡回指导小组,共160余人到109开展巡回指导,做好农业推广服务。
以整合思维促改革,夯实农村治理根基
图片
图片
农村社会稳,国家大局就能稳。都匀市坚持抓乡促村,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组织聚合,实现个人与集体的目标统一。坚持“村‘两委’与合作社管理层合一、农民股民双重身份合一、组织经营管理合一”三合一原则,把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优势同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的创建、发展、管理等重要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和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9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社合一”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人员交叉任职509名,牢牢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权掌控在党组织核心手中,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走偏走样。推动“两委”成员在合作社中兼职兼薪,将股民义务与利益分配用合作社章程或村规民约约束起来,实现个人与集体的目标一致,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自觉性。体系顺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体系化推进乡镇片区化建设、农村社区化管理、组社(社管委)网格化服务,形成“三化三制四强”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建立乡镇片区办事处14个、农村社区682个、村寨网格1718个。大力推行“村与村比、社与社比、户与户比”的“三比模式”,将各项基层治理工作任务进行量化评比,以星级化管理为手段,评先奖优,开展“星级村、星级社、星级户”评比,有效激活农村基层治理内力。三治融合,引领农村生活新气象。以村委会为核心,社管委为支撑,“三老会”“乡贤会”以及志愿服务队等为补充,依托村民代表会议、社管委会议、村民议事厅等形式,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1+N”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目前全市制定《村规民约》《社(组)规民约》等自治组织章程700余个,推动群众的自我认可、自我管理、自我执行。充分发挥“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全市配备村级辅警125名、村级法律顾问44名(联系109个村),帮助化解村民群众矛盾纠纷851起。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2020年获得州级文明乡镇3个,州级文明村41个,省级文明家庭2户,州级文明家庭9户,评选县级文明村57个,县级文明户77户,“德治、法治、自治”更加融合。(作者:佚名 编辑:李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