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石阡:织美“菜篮子”鼓足“钱袋子”

小寒时节,劲风朝烈。玲珑嫩蕊,绰约横斜。
近段时间,在海拔1100米的青阳乡龙金坝区,覆地的黑膜层层叠叠,吴维贵等20多名来自该乡龙金村、大坝村、青山村的妇女和老年人,正忙着在500亩红叶莴笋蔬菜种植基地里浇肥补苗。
1500亩的龙金坝区是山地优质烤烟示范种植区,坝区土地集中连片,土壤肥而松软,机耕道纵横交错,灌溉设施齐备完善。烤烟生产过后,大面积的土地闲置。
在坝区,吴维贵一边忙活一边和笔者话起家常,“我把土地租出去种季节性蔬菜,每亩流转费200元,荒在那里一文不值,我又可以来基地打零工,每天工钱80元,每个月都有2500元左右的收入。”
据58岁的大坝村张家湾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吴维贵介绍,近年来,他要么在坝区的优质烤烟基地务工,要么在苗木苗圃基地务工,自从这个冷凉蔬菜基地建起来后,季节性务工的时间也更多了,光是在蔬菜基地,他就务工创收9000多元。
图片
桂花村蔬菜基地大棚蔬菜长势良好。
青阳乡民营企业家胡玉,抓住蔬菜种植助农创收这一机遇,充分利用季节性闲置土地优势资源,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型种植红叶莴笋500亩,带动坝区邻村群众务工增收。
“近年来,我一直在青阳乡发展产业,周围的群众都非常关心,烤烟生产完后,冬季的龙金大坝基本上都是闲置的,于是引进广州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龙金大坝示范种植红叶莴笋500亩,既可防止季节性田土撂荒,又解决了群众就近创收。”石阡县苗木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玉坦言,从整地、起垄、施肥、覆膜、移栽到目前的管理,附近群众在基地务工6000多人次,群众创收52万余元。
据青阳乡人大主席彭喜廷介绍,该乡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鼓励群众流转闲置土地,集中连片发展季节性蔬菜,综合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群众增收创收最大化。
在石固乡坪坝村、石场村结合部的500亩坝区,原来杂草丛生的成片荒地,已被纵横的白色地膜装扮成一道亮丽风景。
据在蔬菜基地务工的坪坝村群众彭尔法介绍,他在蔬菜基地前后务工3个多月,每天工资80元,砍割残茨杂草、翻地、移栽等,只要基地有务工,他都去创收。
“我们采用‘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的模式,把这块撂荒、闲置的土地租下来发展季节性蔬菜,光是群众的土地流转费就是20多万元,种植过程的务工支出13万余元。”金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金亮如是介绍,这片莲花白在明春的三四月上市,全部与重庆、长沙、贵阳的客商签订了收购订单,不愁市场不愁销路。
在聚凤乡廖家屯坝区,季节性蔬菜基地机器轰鸣、一派繁忙,附近的群众们正在村干部们的指导下,翻犁土地、启垄、盖膜、施肥,为稳步推进季节性蔬菜移栽做足准备。
据了解,聚凤乡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分别在廖家屯坝区、马家屯坝区、枫香屯坝区建设绿色生态蔬菜基地,为全县错峰供应季节性蔬菜编牢织美了“菜篮子”。
图片
石固乡石场坝区标准化建设500亩坝区季节性蔬菜基地。
“全县依托各乡镇土地资源条件,结合自然气候等优势因素,在500亩以上的坝区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建设县级示范蔬菜基地5个,不断完善基地生产设施建设,配齐冷藏、烘干、农机具等设备,错季节种植以莴笋、甘蓝、番茄等绿色生态优质蔬菜,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石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启说。
据石阡县委副书记敖华介绍,全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落地见效,坚持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围绕“1 3”产业发展布局,推广“公司 基地 合作社 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出发点落脚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调减传统作物,种植优质蔬菜20余万亩,全面织美绿色生态“菜篮子”,鼓起广大群众的“钱袋子”,为有效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有力支撑。(图/文 谭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