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黄浦江第一桥通车,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时钟拨回到1976年的6月29日。
黄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在这一天迎来了它的通车典礼。
下午2点,300多辆各式各样的汽车,在市民与彩旗的簇拥下,有序驶过了桥面,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兴奋站在车斗里,向周围的群众挥手呐喊,车头前的红花捆在“热烈庆祝黄浦江大桥落成通车”的展板上,引来周围一片欢腾叫好。
图片
就连正好从江面经过的运砂船和轮渡上,也不时有乘客走上甲板,为眼前这值得铭记的一幕鼓掌喝彩。
典礼历时3个多小时的时间,至夜幕降临前方歇。这座有着三个桥墩、四个桥孔的钢梁双层桥,由此刻起终结了黄浦江上无大桥的历史。
这就是现今的松浦大桥。时光跨越了45年,当天的场景依然烙印在许多亲历者的脑海中。
今年80岁的岷江,依然能在梦中忆起那天喧嚣的锣鼓与百姓的欢呼,“当时松江每个公社去了一趟车,所有车都有号码,从桥下按顺序驶入,下桥后再掉头返回通过一遍,现场十分隆重。”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天,大桥桥栏下的走道上站满了身穿各种各样衣服的幼儿园、中小学学生2000名,他们要在典礼上打腰鼓、敲铜鼓、跳花束舞、挥国旗。全副武装的武警官兵整整齐齐地站在桥上。下午2点,随着警车的出现,通车典礼开始。口号声、锣鼓声响彻云霄,场面颇为盛大。”
诞生
图片
图片
网络图
1974年7月26日,上海人民翘首以待的黄浦江大桥,终于在松江得胜港畔打下了第一根混凝土管桩。随后的两年,跨江第一桥的下层铁路桥和上层公路桥先后建成,整个工期不到两年,提前完成建造任务。
图片
松江第一部纪录片《风华正茂》片段
“早期的桥是钢结构的,钢筋水泥浇筑的桥墩,桥面是水泥。”据岷江回忆,桥的外形和南京长江大桥有些相似。但是风格上,松浦大桥继承了江南水乡的秀气,与南京长江大桥的磅礴气势不同,更多的像是一道飞虹,选择一种更优雅的方式去征服黄浦江。
值得骄傲的是,大桥所有的材料均为“中国制造”:钢桁梁产自河北省山海关桥梁厂;公、铁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及钢筋混凝土桩,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南京桥梁厂制造;正桥公路行车道板及人行道板由上海混凝土制品七厂制造;塔楼基础以上部分及公路桥栏杆分别由上海市建七公司及市政公司建造……
在当时的生产力状况下,凭借“全国产”完成黄浦江上第一桥的壮举,属实不易。从建设到使用,松浦大桥展现的是那个时代下,人民奋勇争先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得以将松浦大桥的辉煌延续,让其成为松江乃至上海经济发展的功勋之桥与精神图腾。
图片
网络图
建立之初,松浦大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命名为“黄浦江大桥”。而在1989年,因为大桥位于松江区(县)境内车亭公路上,一度被改名“车亭大桥”。
松浦大桥则是因为1990年代南浦大桥的建立才做的改名。据了解,“松浦”即以松江名首字“松”,加上代表黄浦江的“浦”字组合而来。这个名字与其他后起之秀形成了上海浦江大桥特有“体系”——“杨浦”“奉浦”“徐浦”“卢浦”“闵浦”……
铁路金山支线的建设者曾给“上海松江”留言介绍,“当时认为这座桥很大,现在回头再看,就感觉太小了。改革开放后,国力大增,造的桥越来越大。”
见证
叶榭团结村位于松浦大桥的南端,从桥的正下方平移到了桥东侧,吴火荣的家在松浦大桥下东侧不远处。今年78岁的他,是三代都生活在叶榭的老人,亲眼见证了松浦大桥的一路变化。
图片
图片
“以前上旧桥可以不用从引桥上去,两边有楼梯间的,一层一层,从村里直通桥面,现在没啦。”第一座黄浦江上的大桥,大桥是重要配套,也是人们心中的景点。“当年刚刚建好,这里就跟现在的外滩一样,有人会专门从市区赶来看大桥。”提及当年,依然是满满的自豪。“来的人可太多了,当时没见过啊,这是第一座桥,市里的大领导都来哩。”
图片
图片
图片
网络图
原先居民们习惯到周边渡口过江,早年间桥上多以运输车为主,公交车数量不多,往返松江金山或者其他区。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匆匆而过的私家车也成了大桥风景的一部分。
“村里的小辈们大多住到城区或者外头去了,有时候自己开车回来走桥上。”老人心里惦记,也会在家门口、在村口的小路上翘首以盼,等着大桥那端回来的孩子们。
“以前不怎么去城里,买点东西就去叶榭镇上。过江摆渡还要走,到松江(城区)差不多18里路(9公里),脚程快也要1个半小时。”而现在,孩子们无论是开车回叶榭,还是接老人去城区住几天,再平常不过,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图片
家住车墩镇得胜村的杨士林是1949年生人,在他的印象里,那时候浦南的姑娘嫁到浦北的多。当年他的姐姐经人介绍,是从车墩嫁到浦南,结婚那天一大早就在筹备了,作为小舅子的他年纪不大,跟着家人和亲戚朋友坐着船摆渡,放着鞭炮、带着嫁妆,热热闹闹过了江,姐姐身着红妆的笑脸他还依稀记得。
“那时候可以借大船,男方先过来,来了三十多个,带着被子、箱子,都是时兴的。接亲再过去,新娘子由伴娘陪着,我们的长辈去了差不多一桌人,都是摆渡,一次大概要20分钟,过了江还要走。”
结了婚,新娘子和丈夫来回走亲戚,早年间走路,条件好了,就骑自行车,探亲、回来吃饭都从桥上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家开起了私家车,特别是结婚,往往一溜儿黑色婚车就是排面。
图片
如今,在新桥上,不到半小时就能从桥的这一端走到那一头。走到桥中央,依旧能看到滔滔黄浦江水穿桥而过,不远处高铁桥上飞驰而来的和谐号见证着时代的发展速度,江畔大片的涵养林绿意盎然,远方车水马龙、高楼林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在松江,除松浦大桥之外,还有松浦二桥、松浦三桥、横潦泾大桥已经建成,作为“老大哥”的松浦大桥也完成了“改造升级”的第一步,两车道扩宽六车道正在进行中。
这座横跨黄浦江上接近半个世纪的“元老”,告别了曾经的辉煌历史,正迎来下一个崭新的阶段。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字、图片、编辑:王姝姝
资料:《松江建设交通志》、松江微历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