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州之力,大理交出“精彩答卷”!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奋斗 勇往直前”系列报道之二

深度攻坚补齐短板 拓展成果振兴乡村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时隔5年之后,2020年1月,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调研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六年来,我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州之力集中打好攻坚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记者现场】

近年来,我州全面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统筹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措施,统筹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住房保障、易地搬迁、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工作,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交出了一份高质量脱贫的“大理答卷”。

六年来,我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聚焦聚力攻坚深度贫困,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高位推动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类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

坚持精准施策,全面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和深度贫困地区,深化“六个精准”要求,有效解决“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打好政策“组合拳”,构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组合体系,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机制,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凝聚起磅礴的脱贫攻坚合力,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38.79亿元。

落实“四个不摘”,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保持县、乡、村、驻村扶贫干部队伍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防止工作脱节、思想松懈。

对容易返贫和可能致贫的,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就业扶持,采取低保兜底、临时救助、返贫保险等防贫措施,把事前预防和事中帮扶做好,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脱贫攻坚成色和质量得到切实提升。

强化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

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以“脱贫前线党旗红”、“我是干部我先上”、“我是党员跟我上”为抓手,持续深化“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激发干部勇担当、善作为的精气神,在全州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活动,实现精神与物质“双脱贫”。

脱贫攻坚一线8518个基层党组织顶在前面,10.8万名党员干在难处,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58个,完成贫困地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7279个。

全州累计派出2306人(次)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出1.2万名干部驻村帮扶,带领贫困群众攻堡垒、拔穷根。

通过干部群众的长期不懈努力,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贫困地区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层贫困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我州着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截至2020年11月底,37个试点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7.2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100.67%,初步探索形成了大理市古生村“活化乡愁”、漾濞县鸡茨坪村“五五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大理市古生村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记者现场】

六年来,曾经的一个个贫困村逐步蜕变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今天的大理,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理各族人民将勠力同心、锐意进取,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理广播电视台综合报道

编辑:迟晓娟

责编:张银珍

第703期《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预告

1月20日上午11点至12点,大理州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会琴,将做客《政风行风热线》,就全州商务工作、市场体系建设、农村电商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外贸易、优化商务营商环境等相关问题,与听众朋友们进行沟通交流,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