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陈德琴‖一枝一叶总关情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一枝一叶总关情

陈德琴

吴华是大竹县委宣传部派往该县高穴镇官家村的驻村帮扶干部。早听说他在官家村帮助村民发展柠檬、藠头、蚕桑等产业,又用尽自己的人脉关系,硬是将一个落后贫困村变成了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全省文化扶贫示范村,我就计划着一定要去拜访一下这个人。

2020年6月,在四川日报记者采访报道官家村脱贫奔康现场,我第一次见到了他。他忙忙碌碌地带领记者参观易地搬迁户住进去的新家和枝头挂满果子的柠檬基地。一张被风吹日晒得黝黑的脸上架着副近视眼镜,一件洗得泛白的暗花格衬衣搭配黑色西裤,给人沉稳、干练、睿智之感。他见到我们,双手合十,满脸歉意地说,太忙了,没办法亲自接待你们,请原谅!

站在他旁边的七组组长陈光立说,吴老师是个大忙人,常常忙得脚板不沾地;自从他来到官家村,就没闲下来过。

2018年6月,大竹县委宣传部向官家村增派驻村帮扶干部,吴华主动请缨。领导一脸不解:农村工作锁碎繁杂,别人躲都躲不及,你却主动请缨?吴华明白领导的狐疑,朗声说道,我在农村中学当了20余年老师,熟悉农村;还当了10年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熟悉农民;如果领导同意我去,我保证以心换心真心真情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领导见他语气铿锵,一脸笃定,便同意他到官家村参与驻村扶贫工作。

官家村,省定贫困村,全村518户1624人就有94户307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24.2%。吴华一到官家村,便开始走村串户了解民情:紧靠铜锣山的官家村,经过前两年精准扶贫,村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村民还存在“我贫穷,国家就该帮扶我”的落后观念;为了田边地角争吵不休的现象大量存在。吴华是县委宣传部的干部,深知“思想是行动的先驱”,他觉得村民只有觉悟提高、懂道理了,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穷根才能彻底铲除,过上怡然自乐的幸福生活。

一天,吴华正在贫困户家走访,二组的李兰(化名)又在庄稼地里大声骂娘;不一会儿,她的邻居潘贵(化名)开始回应,两家对骂的热闹场面又在山沟里上演了。吴华在之前走访中就了解到这两家的“战争”已延续十余年,曾经还有过大打出手的事件发生。吴华紧皱眉头,都什么年代了,还这样“隔空喊话”似地大骂?放下手头工作,请组长将他们从庄稼地里叫回来,又叫左邻右舍搬出凳子,便在院坝里召开矛盾纠纷调查处理会。吴华想,我就不信这堆烂麻纱理不清,我就不信他们的矛盾解不开。

吴华神情严肃地坐在人群上首,先让双方各自陈诉事情始末。原来,早在2005年,二组尚未执行国家刚出台的“农村土地30年不变”政策时,依然沿袭本队的土政策:户口迁离本组的退出本人田地,户口迁入本组的收归田地。当年,李兰婆婆去世,潘贵家添人进口。李兰家退出婆婆田地,潘贵家予以接收。李兰公公退田地时,将李兰嫁过去收归的田地中的8厘3退了出去。后来分家,李兰公公将她收归的田地点给了她,李兰便少了8厘3。李兰没弄明白缘由,认为潘贵家多占了她的田地;后来公公去世,这事更扯不清了,至此长时间与潘贵家吵闹不休,并多次到镇政府、县政府反映,说潘贵家多占了她家的田,要求潘贵从2005年开始进行经济赔偿。

吴华了解真相后,跟李兰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说那8厘3田地还在你们家,只是没在你户头上而已,怎么能怪潘贵家呢?你虽然分家了,但你们兄弟间却是一家人,俗话说肉烂了在锅里,叫你家兄弟给你就是。李兰依然不依不饶,说自己利益受到损失,就该得到赔偿。吴华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这么多年过来了,你生活得也还不错,何必斤斤计较?咱们要宽宏大量地看问题,要把精力放在土地上种什么最值钱、如何种好多收入钱等问题上来。如果每天气鼓八胀的,还讲什么生活质量?

那个院坝会,吴华当了一次“法官”,双方陈述、调查取证、核实证据……从上午10点到下午2点,尽管饿得饥肠辘辘,尽管说得口干舌燥,但一本长达十三年的陈年老账终于厘清。调解完后,吴华又对其他村民真心实意地说,以后大家有什么事,坐下来三人对六面地心平气和地说,不要动不动就吵架,那样有意思吗?能解决问题吗?只能说明咱们没文化没素质。万事得讲理,以理服人。从那以后,李兰和潘贵两家再没发生“战争”,吴华在村民心里也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文化人。大家也由此记住了吴华的那句话:万事得讲理,以理服人。后来,吴华又经常联系县作家协会、县书法家协会、县摄影家协会、县文化馆等社团组织和单位,免费为村民送书、送春联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村民眼界开阔了,心胸也变得宽广了,淳朴的民风又回到了官家村。四组张长健主动帮助邻居照顾老人,帮老人劈柴、担水、打扫卫生、上街代买生活物资,2019年,被大竹县委县政府评为感恩奋进先进个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村支部号召党员干部捐款,许多村民自发捐款捐物计一万余元,大大超出村干部预料。他们说,共产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如今国家有难,同胞受灾,我们应该尽我所能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帮扶干部要让老百姓接纳、服气,就得要有为他们办实事的真心和能力。吴华将官家村的村民当成自己的邻居、叔伯婶娘,用真心真情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

五组的林达元、林达志两兄弟,四肢健全却成了贫困户。因好吃懒做,不思进取,50多岁的人竟没娶到老婆。以前驻村干部去看望他们时,他们常玩笑似地说,能不能给我们帮扶一个老婆啊?为了让两兄弟脱贫,驻村干部想方设法帮他们贷款5万元发展养殖业,结果两兄弟将5万元挥霍殆尽。吴华听说后,决定去会会这两兄弟。有村民对吴华说,别把心思花在扶不上墙的烂泥巴身上。可他们是官家村的村民,怎么能不管呢?吴华不信邪,提着公文包就去林达元、林达志的家。两兄弟见新的驻村干部来访,嘻皮笑脸地说,要给我们介绍婆娘了哇?吴华一听,心下大骂:没出息的东西,就你们这熊样,还想讨(方言,娶的意思)婆娘?吴华自顾自坐下,又严肃地叫两兄弟坐在对面,一本正经地说,就你们现在这模样能讨到婆娘吗?除非那女的瞎眼跛脚。两兄弟对望一眼,这驻村干部咋这么狠?上来就直指自己的痛处。吴华见有了效果,接着说,一个爷们,就要有爷们的气质,靠国家政策解决的那点钱能活得好吗?看看你们,有手有脚的,随便在地里挖两锄就会有粮食和蔬菜;更不要说出去打工,干一个月相当于低保的10倍,干一年又是多少了?干上两年、三年,又是多少?有了钱和粮,还愁讨不到婆娘?

在柠檬地劳作的村民(图片来源:达州新闻)

两兄弟被吴华说得一愣一愣的,但吴华的话他们却是听进心里了。后来,两兄弟一商量,找到吴华说,我们一个出去打工,一个留在家里种地,你得关照我们!吴华爽朗地说,有啥需求尽管找我就是。两兄弟见吴华如此巴心巴肝地帮他们,原先打算跟吴华借钱的“小九九”念头也打消了。如今,林达元将自家的几亩田地全都种上了,今年光藠头就卖了四千多元,苞谷、谷子更是长势喜人;他又向亲戚借了些钱承包了一口堰塘,专门养鱼;空闲时又四处找散工活做,年收入上万元。林达志外出务工找到了固定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现在,两兄弟一见吴华就递烟,感谢他把自己“骂”醒了,不然,指不定一天到晚还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于吴华来说,“骂”醒两个好吃懒做的人,仅仅是做了该做的工作。

在柠檬地劳作的村民(图片来源:达州新闻)

八组的杨邦群,是村里最为特殊的困难家庭:丈夫因癌症去世,欠下10余万元外债;杨邦群本人患心脏病,靠心脏起搏器维持生命。偏偏“祸不单行,福不双至”,小女儿张婷婷又视网膜脱落,急需手术治疗。吴华知道后,立即前往杨邦群家。当看到杨邦群和张婷婷无助绝望的惨状时,从未流过眼泪的吴华当即眼眶湿润,他决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并亲自驾车将母女俩送往县人民医院。当看到杨邦群因爬楼而脸色发青时,吴华立即将杨邦群安置在座椅上休息,他自己则带着张婷婷楼上楼下检查,然后与医生研究病情、商讨治疗方案;随后又与医务工作人员查找相关扶贫就医政策。张婷婷要做手术了,上万元的手术费对杨邦群来说,无疑天文数字;医院催缴手术费的电话打到了吴华的手机上。吴华没办法,先后两次发起倡议进行社会募捐,又寻找相关企业对张婷婷进行救助。官家村的村民在吴华的影响带动下,纷纷解囊,五十、一百地捐。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华筹到了45141元,终于让张婷婷走进了手术室。张婷婷眼病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为孩子争取光明和希望奠定了基础。

发展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是吴华所在驻村工作队的主要任务。官家村有发展多年的藠头产业,也有刚发展的柠檬产业。因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的劳动成果还得靠肩挑背篼背才能运往村道售卖。吴华见此情况,立即与县交通局、扶贫移民局、以工代赈办联系,先后争取6.1公里村道、2.5公里生产便道建设计划,投入300.17万元建成水泥路,切实解决了村民生产和出行不便问题。

2018年秋天,吴华同村民一道进入柠檬基地采摘柠檬,稀稀疏疏的果子不仅个头小、成色也不好。村民的脸色不好看,吴华心里也很难过。怎么办?吴华赓即与县农技站联系。那年冬天,他请来农技员把脉柠檬管理,随后又对村民进行柠檬栽培管理培训,手把手教会村民如何除草、何时施肥、怎样疏果等关键技术。2019年,柠檬喜获自栽种以来的第一次丰收。看着挂在树上黄澄澄的柠檬,村民喜上眉梢,而吴华却忧在心头:上万斤柠檬如何才能卖出去变成老百姓手里的钱?他四处奔走,通过微信朋友圈、打电话找熟人、联系县级相关单位等多种方式进行售卖。熟人或朋友要一件、两件,他就用工作笔记本记下来,累积多了,就用自己的私家车载上满满一车柠檬挨个挨个地送。朋友们以为是吴华家种的,见吴华一分不少地收钱,才知道他在帮贫户销售。朋友们感佩吴华无私奉献,又相互转发信息,吴华很快为村民销售柠檬1000余件5000余斤。春节临近时,他又与其他驻村队员一道,将官家村柠檬搬进2020“四川扶贫”产品迎春年货大集大竹分会场,拿起喇叭大声宣传叫卖,在三天的严寒中意外售出2000余斤。回到家,他才知道自己嗓子发干、声音嘶哑,不过没关系,只要柠檬卖出去就好。

帮村民收获柠檬的帮扶干部(图片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卖完柠檬后,吴华又思忖开了,光靠大家凭一股热情劲儿喊叫售卖不是办法,得长远打算。于是,他又通过多方努力,采取“村支部+专合社+村民”模式,成立了万家宏专业合作社。2019年8月,他又协助村支两委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官家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的优势,利用上级部门的扶持资金,马不停蹄地帮助村联合社建仓储冷藏中心、购买冷藏设备、申请商标注册、推进包装设计、品牌宣传、引进柠檬深加工企业等,使官家村的柠檬产业走上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看着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柠檬树,七组组长陈光立跟我们说,今年的柠檬少说也有几十万斤。陈光立在说这句话时,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为帮助村民发展立体种养殖业,吴华还联系县内知名涉农企业到官家村投资,与村民合作种植黑花生、太子参,让留守妇女和老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推动能人带动模式,引导养蚕大户杨加荣带领多户贫困户栽桑养蚕,杨加荣每年收入6万多元,贫困户每户增收入4000多元;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杨邦志深钻柑橘幼苗培育技术,并带动10余户贫困户一起经营柑橘苗培育,近两年杨邦志每年收入30余万元,贫困户每年增收5万余元。

真心换真情。对帮扶干部,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称。吴华用他的真心和行动切切实实为村民办实事,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和赞誉。贫困户李国友专门为吴华写下打油诗“带领贫困致富民/脱贫攻坚如军令/各级政府重认真/吴老师工作队里人/一心一意为人民/跟随工作队的人/带领贫困致富民/一心一意脱贫困。”虽语句不通,但情真意切。六组组长朱天琼也由衷地说,吴华是农民式的好干部,他设身处地地为农民着想,给农民办的每一件事都看得见摸得着,每一件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他是一个真扶贫的好干部。

如今,官家村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吴华脸上不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初来时的承诺,所以心生宽慰。他由衷地告诉我们,这是帮扶干部和村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国家精准施策的成果体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官家村的村民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德琴(四川省大竹县交通运输局)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