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广州丨群众在哪,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

文明,

展示了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

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成为群众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和开展志愿服务的平台,持续探索“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文化惠民新模式。

乡土气+现代范,接地气的广式宣讲

近年来,全市建立了专家学者、思政教师、基层百姓、青年先锋“四个100”宣讲队伍,推广“乡村大喇叭”“大榕树下”“马院结对共建”等一批基层学习宣讲品牌,成立全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机构——广州红色文化研学院,打造研学实践基地。227个实践站至今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100多场,参与人数超过114万人次。

同时,活用口袋书、短视频、云直播等手段,用“短平快”方式传播科学理论,编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十讲》《学习金句》等文明实践系列读本40余种56万余册。市文明办编印《讲文明树新风齐参与防疫情》《抗疫心理防护实用手册》等口袋书12万册。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防疫进行时”“最美逆行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系列网上直播活动258场,累计吸引5746万人次在线观看,用科学知识为全民战疫赋能。

就这样,小黑板、大喇叭、榕树头下、手机直播齐上阵,兼具乡土气与现代范的宣讲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等“飞入寻常百姓家”。

“开窗通风会让病毒飘进来吗?在外面晒被子会沾上病毒吗?拿到外卖或快递,需要消毒吗?倒垃圾会有交叉感染风险吗?请听我们一一讲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查道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王晓艳(2003年抗非典期间的北京解放军小汤山医院17病区护士长)开讲社区防疫课程,以视频直播形式,教街坊做好居家隔离的“自我防护”,并为网友在线解答防疫的各种疑惑。这是市文明办携手广州日报、新花城APP、微社区e家通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防疫行动”志愿者网上直播课程活动。

新花城APP视频直播开讲防疫课程现场

“一站多点”,让文明实践送到群众手里

“文明实践引领网络化文化阵地,要覆盖到群众所在的各个角落,提供可赏、可用、可感的全方位体验。”市文明办近年提出新思路: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农家书屋、纪念馆(博物馆)、乡村大舞台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立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和“实践驿站”,构建“一站多点”、区镇村三级联建的网络化阵地体系。

广州在抓好全国建设试点从化区、省级建设试点花都区和番禺区的同时,还从全市遴选了100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位和街道(村镇),同步开展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示范点建设,并拓展探索在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白云国际机场和博物馆、商圈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仅确保“量的增加”,更实现了“质的提升”。

构建“一站多点”网络化阵地体系。广州调动各级力量,打通各部门壁垒,统筹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和“实践驿站”,将散落在全市各部门的各类文化服务阵地纳入文明实践阵地,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2020年8月8日,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道,花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人们说

志愿服务是观察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

随着志愿服务精神逐渐深入人心

公益事业在广州遍地开花

两年多来

遍布广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起了市民身边的志愿者队伍

贴心的“广式服务”让群众随时随地可享文化大餐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全市各级中心(所站)开展志愿服务5211项

大大缓解了疫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建设“志愿之城”

也写入了广州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之中

广州的文明实践如何做得更好?

来看看这份考卷。

本期统筹 杨明、崔素华

海报制作:谭秋平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何道岚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陈忧子 苏俊杰 邱伟荣 通讯员 曾萌萌

一图制作: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陈婷婷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