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吉林!上海援鄂首位逆行者钟鸣今天再出发

去年小年夜的剧本有些相像,上午接到指令,匆匆收拾行李,下午出发。只不过今天多了个步骤——接种新冠疫苗第二针。上海援鄂首位逆行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又要出征了,这次的目的地,是吉林。
下午2时许,钟鸣现身中山医院体检中心的临时接种点。量体温、接受健康告知,接种时衬衫的袖子捋起来不方便,护士赶忙搭了把手。“第二针几乎没有什么感觉。”钟鸣笑着说。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钟鸣刚结束了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值班。昨晚,他得知在武汉的战友已经有人驰援长春了,他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今天上午,电话铃声“如期而至”。“和去年支援武汉还是有很大不一样。”钟鸣说,尽管对具体工作安排还不清楚,但从专业特点来看,钟鸣还是要开展重症救治指导工作。“当时去武汉,心里有很多未知,不知道面临什么情况。这次去吉林,心里非常清楚要面对什么,从专业来说对疾病非常了解,也很明确自己的任务。”
图片
逆行者钟鸣再次准备出发新民晚报记者陈炅玮摄(下同)
收拾行李差不多用了半小时,和家人吃了中饭。又一次临近春节前出发,家人有不舍也有担心。女儿还在上学,不知道爸爸又要远行的消息,没法像去年那样抱着爸爸说“我们等你回家”。钟鸣说,尽管牛年的春节也可能无法与家人一起度过,但对于医生护士来说,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了。
有了近一年的抗疫经验,钟鸣对自身防护已经很有信心,他要做的就是尽自己努力将医疗工作做好。“在武汉的经验非常宝贵,我们有很多危重病人的救治经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宝贵的财富。在‘上海堡垒’里,我们也形成了上海方案。”这一次,钟鸣的“行囊”里多了“底气”。他告诉记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已经很成熟了,医生彼此间也无需过多磨合。
图片
钟鸣今天下午接种新冠疫苗第二针
犹记得,2020年,万家团圆的小年夜,钟鸣上午10时30分接到指令,下午4时出发,驰援武汉疫情最严重的金银潭医院,因此被称为上海的“最早逆行者”。他坚守了整整75天,带领团队平均每日工作十多个小时。
1月23日上午武汉已经封城,钟鸣买高铁票坐到麻城北,再由一辆小车接至武汉。和另一位专家抵达驻地时,已是深夜。“重症医学就是危难时刻最需要医疗救助的学科。”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的使命。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早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是疫情中的“风暴眼”。这里ICU收治的都是最危重的病人,钟鸣带领团队收治的是重症中的重症。
疫情最初,病毒的狡猾和捉摸不透,让有着近20年危重症治疗经验的他也有些“措手不及”,过去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似乎难以奏效,但钟鸣是一个不会被打倒的人。他不断尝试新的救治手段,密切关注病人的每一分钟,逐渐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也渐渐摸清了一些规律。他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要避免疾病进入加速阶段,治疗关口须前移,不能等到疾病不可逆转时再去补救。
图片
“这次援鄂70多天的经历,对我的整个人生和职业规划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钟鸣说,“我守护病人,武汉也守护着我。”
从武汉回来后,钟鸣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ICU,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要走到病人床边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轻轻松松就能走到病人床旁,真是很幸福,要珍惜。
“如果时光能够重来,我仍然愿意背上背包,踏上那列开往武汉—麻城的列车。”钟鸣曾这样吐露心声。这一次接到指令,他同样义无反顾。
一个医生最牵挂的,永远是病人。临出发,他又一次进到ICU,和医生沟通了病人的情况。“一支成熟的团队,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离开而改变。”
飞往长春的飞机下午6时30分起飞,预计9时许抵达。钟sir,一路平安!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首席记者 左妍 陈炅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