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有门路 致富有奔头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1月13日中午,凤翔县彪角镇三岔村脱贫监测户张红刚家的综合养殖场里,张红刚和母亲苏凤侠分头清理着牛舍、猪圈和羊舍。
张红刚今年43岁,8年前跟随村里人在北京等地务工,父母及妻儿留守在家,日子也还过得去。但天有不测风云。他在一次出国务工中被骗,精神上受了刺激,患病在身,妻子离他而去,并且留了年幼的孩子。张红刚的父母身体都不好,家里生活陷入困境。2013年,张红刚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张红刚的父亲张满锁以前曾饲养过牛和猪。2015年,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他给家里买了3头牛,同时预留了一头母猪,进行繁育。关键时刻,县、镇、村各级帮扶干部纷纷把目光聚焦到他家,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帮着这个家庭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养殖圈舍,扩大养殖规模,增加了黄牛和母猪的养殖数量,同时新增了养羊项目。
图片
张红刚和他的“牛宝贝”。
“发展养殖产业,我以前是零敲碎打地搞,养上一头两只还行。数量上去了,规模大了,就有了压力,光防疫就感到头疼。不过,好在有县上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包抓帮扶干部李宝军等同志,经常到养殖场帮忙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张满锁说。
“我这个4口之家有3个病人,喂猪、养牛、养羊这活不复杂,干着觉得顺手着哩。从2016年开始至今,我们已经享受国家产业发展补助款3.9万多元,加上其他扶贫补助算起来不少哩。我们打心眼里感激党和政府。”张红刚的母亲苏凤侠告诉记者,2020年,家里母猪繁育情况相对较好一些,出售55只猪仔,收入5.9万余元,加上卖了两头牛和4只羊,一年下来大概收入8万元。
据了解,在凤翔县彪角镇,有20余户像张红刚家庭一样的致富典型户。近年来,他们通过县、镇、村各级帮扶干部的引导和帮助选择了发展养殖种植产业摆脱贫困,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真正做到了贫困户脱贫有门路、致富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