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实施“五化”育人,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金刚 通讯员 周沛洁

“我画的是故事《望庐山瀑布》,这是蓝色的瀑布,两边是高山,前面是李白。李白看到瀑布一泻而下,水气蒸腾而上,十分震撼,所以写了这首诗。”1月19日,德州市实验小学春晖校区的孩子们展示自己创作的诗配画,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与韵味。

“为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瑰丽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供1-6年级学生使用的《古诗文素养》教材,开设了诗文素养教育课,采取反复诵读、化装表演、配乐诵读、给古诗配图画等形式,强化对学生的诗文素养教育。”德州市实验小学校长于莉介绍。

近年来,德城区始终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德育课程、学科德育、文化德育、实践德育、家校共育相结合,大力营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获评第六届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

课程建设系统化,打造思想道德教育“一主两翼”课程体系。加快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以“一主两翼”为框架,构建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一主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两翼是学科教学渗透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和自主开发的思想道德建设校本课程,在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他学科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建设资源,采取教案中备、课堂中渗、综合测评中考的方式,将思想道德建设要求落实到位。同时,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课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想道德建设制度化,全员履责人人尽责。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健全大队委、学生会干部竞聘制度和学生常规管理自治制度,通过一日常规检查、主题班队会、文明班级评选等方式,激发学生成长动力。建立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家长委员会、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等制度,探索以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及个性心理品质为主要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个性化德育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激励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队伍建设专业化,充分发挥教育主力军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单个学校为点,开展青蓝结对、读书分享、论坛讲座等班主任成长交流活动;以全区学校为面,定期组织“我的文化我的班”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课题研究,推动班主任育人能力与管理水平“双提升”。注重团队干部培养,建立团队干部培养选拔和表彰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实践育人的优势,做好未成年人思想引导。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积分制管理、教育反思为抓手,以师德成长基地为载体,全方位、全过程提升师德素养,培养一位位“四有”好老师,教育一批批品德高尚的好少年。

实践活动常态化,以美育心以美育行。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关爱老人、交通劝导、小区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举行“抗疫英雄报告会”,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建设学校“文艺长廊”“德育长廊”“诗文长廊”“知识长廊”,从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入手,打造文明校园。目前,德城区有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8所,市级文明校园22所。投资2000万元建设德城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设有中华文化体验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验馆、3D影院、多功能综合训练馆、科技展览馆、机器人设计室等,参观、培训1500余人次。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殊教育职能,开设舞蹈、绘画、科技制作等活动,配备专兼职辅导员29人,培养青少年特色技能。

家校共育规范化,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氛围。利用学校开放日、家长会、校长信箱、家访、网络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开展书香家庭创建、和谐家庭评选等活动,充分利用家庭道德教育资源,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德城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比例已达100%,每年累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活动50余次,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覆盖全区中小学生,精准开展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形成家校育人合力,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