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威县:种上致富梨果 日子红红火火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赵国华)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丢掉的损失挽回来。近日,河北邢台威县贺营镇袁家庄村梨农在村口组织测体温、消毒后抢抓农时来到梨园,分散开来修剪树枝。
梨园是袁家庄村的扶贫产业。这个村位于威县西沙河流域,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过去村民以种棉花为生,但是因为这里属于河滩地,沙化严重,所以收成不好。“以前日子不好过,小伙子找不到媳妇,外村的姑娘不愿嫁到我们村。”梨农李秀红回忆。
2013年,威县县委、县政府把西沙河流域沙化土地开发作为扶贫攻坚的战略性举措,邀来国内顶尖的林果专家实地调查、专题论证,确定了建设10万亩梨产业带的构想,启动了威县“西部大开发”。规划发展高标准梨园,涉及高公庄乡、侯贯镇、贺营镇等10多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袁家庄村则成了县里第一个规模种植梨树的村子。
村民的耕地,经过土地流转,租给梨园,每年领取租金,一亩地1000元钱左右。这样,原本种地的人,就可以腾出手来打工。而像李秀红一样,在梨园打工的村民还有不少,一年大概有1.8万元收入。
“我在梨园干了8年了,从一开始翻田、挖沟、种树就在这儿,一天天看着梨苗长大、结果,就跟在自己地里干活一样。”李秀红说起在梨园的工作,带着很深的感情。在梨园里,她负责的梨树有17000多棵。“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教我们怎么剪枝、怎么施肥、怎么浇水、怎么把梨树管得更好。”她最开心的就是春天开花和秋天收获的时候,看着一筐筐的梨就特别高兴。
据威县梨产业园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明亮介绍,从2013年至今,威县已引进陕西海升、河北龙集、河北国苈等龙头企业40余家,组建农民合作社120个,发展种植大户34个,建成标准化梨园230多个,发展优质梨树面积10万亩,帮助1.87万群众实现稳定脱贫。2020年全县梨果产量4000万公斤,梨果产值突破1.5亿元。“精准扶贫,梨来敲门。梨产业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他们除了收入提升以外,也告别了传统农民的身份,成了学到种植技术并且按时上班下班的新型职业农民,靠梨果产业脱贫致富。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