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对话|成渝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经济专家最新研判

1月20日晚,“2020凯迪拉克探寻中国经济新动能成渝行”主题活动在重庆圆满收官。
图片
活动期间,成渝两地媒体团从成都东进的战略要地“东部新区”出发,穿过成渝主轴线上的桥头堡城市“大足”,再抵达“火遍全球”的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地标来福士广场,全景呈现了成渝地区各城市经济、人文旅游、交通、产业等从“圈”在一起到“融”为一体的行动、成效。此次活动还邀请了川渝两地专家、学者共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动能。
在20日晚举行的活动仪式上,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姚树洁带来《成渝经济圈与“双循环”新格局》的主旨演讲。活动后,上游新闻记者对姚树洁进行了专访,对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图片
成渝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上游新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年多以来,这里被誉为最有可能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你怎么看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四极”可能性大吗?
姚树洁: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形成了所谓三大区域各自发展的“俱乐部”现象。这是因为东部的经济增长中心离内陆地区太远,无法拉动内陆地区同步增长,而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又缺乏自己的经济增长中心。
经过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增长极,但是内陆地区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一个像传统三大经济增长极同样体量并对全国有巨大辐射作用的经济增长极。重庆市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行,目的就是在内陆地区培养经济增长极。
经过快速发展,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的建设,如今内陆地区已形成了一些经济规模比较大,并对周围地区产生强大辐射能力的城市集群。其中,成渝城市群比任何其它内陆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规模都大,这里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因此,当前推动建设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有可能建设成为我国的第四经济增长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个巨大的菱形结构,辐射带动90%以上的人口,实现我国长期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
上游新闻:要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双城经济圈应该做哪些努力?
姚树洁:这里我想讲三个概念。
第一是“内生增长”。内生增长是指在比较高水平的开放情况下,通过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通过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维持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成渝地区经济基础非常好,在装备制造、重化工等领域有了很好的基础,未来要在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方面上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其内生增长动力。
第二是“马阵跨阱”。如果把中国所有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比作一匹匹骏马,跑在前面的“快马”就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及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广大中小城镇和农村的“慢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形成快马拉慢马、慢马追快马的局面。所以成渝地区必须培育一大批快马,形成集群,在集群内拉动周边地区实现趋同发展。因此要建设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要把重庆、成都通往北京、上海、广州的高铁建设好,使重庆和成都通往沿海三大经济增长中心的时间压缩至6个小时之内。
第三是“板链拉动”。城市集群就是“板”,高铁、高速公路、航空和“互联网+”是“链”。内部的“板链拉动”,是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趋同增长的“微观”地理空间布局,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所形成的“宏观”地理“板链拉动”全国性大格局相映照,相得益彰。
成渝应加强相向发展的力度
图片
上游新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哪些方面更具优势?
姚树洁:内陆开放和生活宜居是成渝地区发展城市群的优势,这也符合中央对其定位。
近年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重庆成都-东盟铁公联运、渝(成)满俄、渝(成)甬班列等新通道的建设和开通,成就了重庆和成都的对外开放。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重庆,更是通达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个港口。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些通道也发挥了“逆势增长”的巨大优势,展现成渝地区作为西部开放高地的关键作用。
此外,“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更是成渝能够“赶超”东部经济增长中心的关键点。以前山水是发展的障碍,现在山水却变成成渝的特有优势。为什么呢?因为桥梁、隧道技术突破及迅猛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互联网,使山水阻隔的瓶颈被打破了。成渝的生态建设,成为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的天然优势,这是其他城市集群所没有的巨大优势。
上游新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还面临哪些挑战?
姚树洁:成渝经济圈建设,的确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川渝两省市,2020年GDP总量超过7.3万亿人民币。但是,成渝双城以外的城市副中心实力还不强,没有超过四千亿GDP体量的城市。
上游新闻:您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举措有哪些建议?
姚树洁:首先,要加强相向发展的力度,成都向东,重庆向西,尽快形成合力及规模。现在成都的东部新城发展,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重庆正在努力打造高新区、重庆大学城科技园区,这也是重要的一步。
图片
成渝经济走廊6万平方公里,长度300公里,南北宽度200公里。里面的回旋余地很大,覆盖的人口和地域发展空间很大,这应该成为成渝经济圈重要的发展走廊,要以科技来推动,在关键领域、特色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但是,这也不等于周围不发展,成渝还必须努力在走廊之外打造规模比较大的副中心城镇集群,建设层次分明的城市群,形成“板链拉动”态势。
同时,成渝应该营造一个互利互赢、协调发展、共同布局的格局,通过制度创新、破除藩篱 。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