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林下菌药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实现裂变式发展

安龙县林下食用菌产业基地。钱凌芸 摄

人民网贵阳1月21日电(王秀芳) 1月21日,记者从贵州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获悉,2020年,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切实增加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和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黔西南州采取超常规举措,新增林下菌药14.20万亩,累计用工达51.60万人次,发放工资4100余万元,推动林下经济从零星种植到规模生产,从安龙一枝独秀到各县市百花齐放,实现裂变式发展。

为最大化整合利用州内森林资源、土壤条件和气候优势,实现药、菌、果同步推进发展,黔西南州明确两年内实施20万亩林下菌药目标,各县(市、新区)因地制宜确定1个林下菌药主导品种,初步形成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的林下菌药产业发展格局。同时,组建百人专家团,确保每个县(市、新区)有1个以上博士或研究员领衔的技术专家队伍,每个基地有1支副高级以上专家领衔的技术服务团队。

晴隆县规划发展林下种植红托竹荪。陈亚林 摄

为最大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黔西南州还围绕全州3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打造了30个千亩以上核心示范基地,切实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同时,采取“国有平台公司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组织方式,深化拓展各类带贫益贫模式。

为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黔西南州级筹资1.1亿元入股县级林产公司,在各县(市、新区)投资新建1个以上菌棒加工厂,满足生产需要。积极争取财政专项产业资金、产业扶贫资金及农银企项目资金,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晾晒场、烘干房、菌棒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着力补齐短板。积极推进“农调扶贫险”,为所有基地提供“自然损失 价格指数”双保险,切实降低生产风险。

群众在兴义市洒金街道林下菌药产业种植基地务工。郑明鸿 摄

为解决菌材林需求和药材育苗问题,黔西南州还统筹规划推动10万亩菌材药材育苗基地建设。现已培育良种刺槐1200万株、良种莲翘1000万株、其他药材育苗200万株。另外,为增强群众种植积极性,州级财政每年还将支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林下菌药产业发展考核奖补。

安龙县利用深厚的产业基础,发展林下食用菌;兴义市物尽其用,“树上中药材,树下食用菌”;兴仁市变废为宝,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薏仁菇……通过近一年的探索,黔西南州走出了一条条既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下一步,黔西南州将坚持资源大整合、环境大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两大一高”主基调,紧扣20万亩林下菌药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为主的林下经济,积极培育林下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