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情系归侨侨眷 慈善帮扶群众

在渭南市临渭区的渭南脊柱康复医院门前,挂着一个“侨爱心医院”的牌匾,缘何要单独挂这样一个牌子,这还要从院长赵哲勋说起。
赵哲勋是渭南脊柱康复医院的院长,澳大利亚侨眷,同时也是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陕西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渭南市“侨爱心”志愿者服务队队长。
他是“中医骨诊疗法”传承人
深受患者信赖
赵哲勋出生于1974年,从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回到渭南,从事医疗工作已有20余年。赵哲勋从医是受其父熏陶,其父亲赵安邦是渭南有名气的老中医,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血脉相传,父子二人骨子里都流动着从医者的血液。赵哲勋是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骨诊疗法”第20代传承人。“中医骨诊疗法”即“摸骨治病”,是中医学的精髓之一。在长期的疼痛、中医、康复理论研究、临床总结和不断探索中,赵哲勋秉承中医整体观念,四诊合参,创立“五步诊疗法”,主治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相关疾病。
在患者眼里,赵哲勋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在渭南,有颈肩腰腿痛之类疼痛疾病的,许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渭南脊柱康复医院,想到赵哲勋。
“谢谢你,赵大夫!要不是你给我免费治疗,我真不知该咋办。”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是临渭区孝义镇人,患腰椎间盘突出多年,因家里贫穷无钱医治,治病的事便一拖再拖,后发展成走路都要人搀扶。后来,他知道渭南脊柱康复医院有民政局的项目支持,可以免费为贫困户看病,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前来治疗,经过赵哲勋的精心治疗,她的病情得以好转。
“侨爱心”志愿者服务队走村入户
为群众义诊
“作为一名医生,我觉得除了要有医术和医德,还应该有义务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在我擅长的领域,为更多人提供帮助是让我快乐的事。”赵哲勋说,“作为侨眷,以自己微薄之力,对归侨侨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侨联一起为群众义诊,提供医疗服务,这些也都是我应该做的事。”
赵哲勋热心侨联公益事业,从2012年至今,多次参加渭南市侨联组织的送温暖下乡便民义诊活动,对归侨及侨眷重病患者和留守老人开展上门义诊活动,提供医疗救助服务。2014年10月,他得知一位蒙古归侨患腰椎病瘫痪在床,随即多次上门免费诊治,像这样的事例近年来累计已出诊达30余次;他关心归侨侨眷健康,2016年在其医院挂牌“侨爱心”,对就诊的归侨侨眷患者实行免挂号、在医保合疗的基础上给予5%的优惠政策;他成立“渭南市侨联侨爱心志愿者义诊服务队”,带领团队多次上门义诊巡诊,2019年3月8日,同渭南市侨联一起在白水县史官镇丰乐村为贫困群众义诊,2020年4月27日、7月9日,在华州区柳枝镇、莲花寺镇为贫困群众义诊;多年来在大荔、白水、临渭区等地,为归侨侨眷进行脊柱健康普查三十余次。
医德为品,医术为质。2018年8月,赵哲勋被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他有仁者之心,也有慈善之举。
组建“脊柱健康志愿者服务队”
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公益
从医20多年来,从开诊所到办医院,赵哲勋坚持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免收挂号费;遇到生活困难的病患,他坚持提供免费治疗;他走村入户为群众义诊,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他还开办脊柱健康公益讲座,为贫困学生捐款,成为渭南市慈善协会理事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随着交谈的深入,赵哲勋和记者说起了一个深藏心底的记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经常吃馍夹辣子,记得有一次我把馍吃了一半儿就扔了,正在我准备去玩的时候,一回头却看到坐在院子里的奶奶缓缓起身,把我扔掉的半个馍捡了起来,她对着馍吹了几下然后又慢慢吃了起来。”赵哲勋说,“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也许只是觉得我不应该扔那半个馍,长大后才明白,只有体会生活的不易才能知道珍惜生活。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始终要求自己不能浪费。”
赵哲勋告诉记者:“我从小生长在农村,曾经看到过有些患者为了看病卖牛、卖粮,日子过得很艰难。奶奶捡馍那件事让我懂得了要珍惜生活,也在我心里种下了帮扶困难群众的种子,加上我出生在中医家庭,因此我立志学医,给人治病,帮人解难。”说到这里,赵哲勋的语气有些哽咽,他的眼里泛起了泪花。赵哲勋说:“过去做善事比较零散,加入慈善协会后,觉得找到了组织,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据了解,赵哲勋自从加入渭南慈善协会后,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还向慈善协会捐款用于教育和医疗帮困。“这些善举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赵哲勋说。
有人说善良是一种选择,选择善良的人,其实选择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我经常和员工说,慈善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如果有能力有条件,就应该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一个有温度的慈善人。”在赵哲勋的鼓励下,医院多名医护人员自愿加入渭南慈善协会的志愿者行列,并成立了“渭南脊柱康复医院脊柱健康志愿者服务队”,为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医院内热心公益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赵哲勋在医学上刻苦钻研,为患者解除病痛,情系归侨侨眷,帮扶困难群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位医者的高尚品格。近年来,先后被授予“中国特技名医”、“国际脊柱好专家”,获得“弘扬中医药事业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华商报记者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