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史拂尘更留芳

《艺史芳尘——江右近现代书画珍品展》近日在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美术馆展出。展出的书画家不仅有早为人熟知的李瑞清、陈师曾等一代大家,更有当年曾出入翰林、名重一时,如今却被人淡忘的朱益藩、赵世骏、刘未林、谢远涵等书界学界名流,以及身负一技之长,蜚声海上画坛的汪琨、洪庶安、黄晓汀等职业画家。他们留下的翰墨,都属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珍重和再认识。
这次展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一说。
这类将目光越过“江西十老”、走向晚清的书画展,在江西并不多见。因此,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此次展览,是一种美术视角下的文化自觉,是不断深入传统、理解传统的一次有益策展。大家都知道,2007年,江西画坛出现了“十老”概念。当年,民间一家艺术机构的一次展览,整体推出了江西已故的十位老画家,如黄秋园、陶博吾、彭友善、杨石朗、梁邦楚等,这体现了当时江西艺术界对于上一辈画家的尊敬,也是艺术领域的一次文化自觉行动。但是,十余年过去了,我们恐怕不能仅仅停留在“十老”这个坎上,还应更深情地回望更深的传统。
回望美术传统,当然需要一定的条件。古代字画在博物馆层面来讲,一般而言都是一个展览大项。但多年来,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省级及部分市级博物馆,在江西古代先贤翰墨方面梳理、展示的功夫下得极少。此次以“江右近现代书画”为主题的展览,某种意义上填补了部分公立博物馆的一些不足。之所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能举办这样的展览,这与该院学术研究是分不开的。该院吕作用博士研究晚清民国时期江西籍文人书画家的专著《艺史芳尘》在本次展览首发,为展览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
有了学术支持,还要有藏品的支持。此次展览得益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团结了一个南昌古字画交流群“豫章过眼”成员,这些古字画藏家们,在极短的时间拿出自家珍藏,都是本着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大家都知道,古字画在博物馆是要做特殊保管和展陈的。一件古字画往往都留存了上百年以上,纸等材质容易发脆,每一次展开、悬挂,都存在着不小的破损风险。因此,此次展览,民间藏家也做出了贡献。
拂去尘埃,艺史留芳。晚清进士、工笔花鸟大家范金镛,“同光体”诗派的代表陈三立及其儿子——首倡“文人画”的陈师曾,与翁方纲齐名的金石名家、书法大家赵世骏,一代教育大家、民国五大书法流派宗主之一的李瑞清……他们留下的珍贵翰墨,也代表着从江西走出去的大家为艺术史做出过应有贡献。(陈米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