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外来人”与一个“石子”——

图片
2015年以来,先后有21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农技员等“外来人群”怀揣梦想,来到东兴区石子镇。虽然有过忐忑,有过彷徨,甚至有过“吐槽”,但是却无怨无悔,在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他们深情地融入了这片土地,在七星村(包括原车星村、三县村)、天星村(包括原石家村)、核桃村等各个精准脱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图片
曹海跃走访村民了解情况
回首五年来的奋斗,
他们都自豪地说:
“正好,我在。”
坚持+用情
2015年8月,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二大队民警彭剑波接到此前从未接触过的新任务:到东兴区石子镇原石家村(现天星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城里人,第一次“触农”,他的心里难免有些小小的激动。第一次下村,从内江城区出发,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到村口才却发现,全村只有一条2.5公里的进村水泥公路,其他都是坑洼的泥土路。一路颠簸着在村里走来,落后的基础设施,简易的办公场所,就是这个冷清的贫困山村带给他的“见面礼”。那一次,彭剑波的新车被路旁的杂草刮擦得满身伤痕,乃至于不得不到修理厂进行的维修喷漆。
见到这位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们都说:“能帮村里修一条好路,我们就满意了。”那种渴望的眼神,朴实而简单要求,让彭剑波怎么也无法平静,他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里。”
图片
彭剑波与村干部在疫情期间值守
顶风雨、冒酷暑、踏泥泞……几年间,彭剑波和驻村干部以及村支两委干部一起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心灵与群众交流,用真情传递党的声音,在原石家村8个组的田间地头和477户村民的庭前院后留下了他来来回回的一片片足迹。
按照“强基础、抓产业、重帮扶、助增收”的发展思路。历经五年的时间,彭建波带领村民用发展带来的变化,见证了“坚持+真情”铸就的奇迹。全村新修公路9.6公里,实现了“组组通”,翻新了办公室,新建了文化广场、村卫生室,安装了66盏太阳能路灯,绿化、亮化了学校道路,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发展集体经济上,投入45万元与天星村共同建造加工厂房,租用给涪丰药业,建成后每年按6%收取分红作为集体经济收入。与宏展粮油专业合作社合作,每年也有3万元集体经济盈利。
五年的农村工作实践,彭剑波从一名“门外汉”,逐渐成长为工作上得心应手的“三农”老手,并与队友们在争取衔接项目,夯实基础条件、实施产业发展、推动集体经济增长中并肩作战,带领全村整体退出了贫困村的行列。
与彭建波一道来的,还有东兴区蚕桑服务中心(原区蚕桑局)的刘邦全。他被派到了与原石家村毗邻的天星村任第一书记。天星村辖 9 个组,共 539 户,紧挨着资阳市安岳县元坝镇。由于天星与石家两个村地缘相近、基础相似、产业都相对滞后,工作上有不少相通之处,刘邦全和彭剑波在共同的扶贫事业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自然成为了人们眼中的“难兄难弟”。
图片
刘邦全请专家为村民讲解果树管理技术
印象中,刘邦全是一个很“醒”的人,说话随意,爱开玩笑。正因为如此,他到村上很快就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再加上他是蚕桑的专业人员,对农村工作更加了解,不管是走到哪个村民家里,都能很快找到合适的话题交流,很快就“混”熟了,村民有什么想法都主动来找他出主意。
按照村民的意愿,刘邦全的心中很快有了天星村的“交通规划”。为了这张可以一绘到底的蓝图,他常常“见缝插针”,跑项目,跑资金,协调土地,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最终收获了一张张不错的成绩单:2018 年, 5 组和7 组道路贯通;2019 年 ,4 组道路贯通;2020 年 ,6 组 和9 组、1 组 和4 组环线道路相继贯通。加上2 组、 3 组和 8 组已有的环线道路。到 2020 年 9 月底,天星村水泥硬化路高达 12 余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和“院院通”。
在产业发展上,刘邦全结合天星村的特点,着重发展种植和水产养殖,1 组流转土地 200亩给东兴区新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柠檬,为了加大种植业主投资信心,还利用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25 万元建设滴灌,出租给业主使用,既减轻种植业主的资金压力,又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1.5 万元。流转 2 组、3 组、8 组 的220 亩土地用于稻虾养殖,流转 5 组 60 亩土地给黄贤志肉鸭养殖农场……
目前,天星村有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实现了流转,年土地流转费近 40 余万元,就近务工收入达 30 余万元。柠檬种植、莲藕种植、稻虾种养殖、肉鸭养殖、蛋鸡养殖等产业都发展得有声有色。
在今年的村建制调整中,原石家村和相邻的天星村合并为天星村,仍然坚守在第一书记岗位上的彭剑波和刘邦全实现了“强强联手”,认为在下一步的乡村振兴中将会有更大的一展身手的空间。
恒心+耐心
“要在贫困村做好一件事,要遇到多少波折,只有经历了才会明白,但是成功后你看到村民们的笑脸,瞬间又觉得一切都值得。”东兴区政研室派驻石子镇核桃村第一书记谭勇如是说。
2016年,在了解核桃现状和群众意愿,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强基础、壮产业、重帮扶、抓治理、固提升”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明朗。
为了圆3组、7组村民盼了几十年的“修路梦”,谭勇想尽了办法四处“化缘”筹集筑路资金。然而,当好不容易争取到60万财政资金,需要受益村民人均集资1000元时,大家却情绪开始低落,并不愿意自掏腰包筹集剩余修路经费。
“不能让刚冒出的希望之火又熄灭掉!”于是,谭勇挨家挨户上门拜访。可是,只要谈到集资,大家总要找各种理由进行推脱。
有人劝说,责任尽到了,村民不愿意,不能怪干部。可谭勇却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这一次,他和村支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从村里有威望的长辈身上找了新的突破口。几经走访,经历了无数次的舌战“交锋”和心与心的碰撞,最终,村民的心动了,22.5万的集资款也很快顺利到位。
可哪里知道,接下来的波折才刚刚开始,公告贴出一周后,施工招标因价格太低竟无人问津。后经过多方努力,按照相关程序,好不容易引来四川泰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却因建筑方其它项目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修了一半的路就此“烂尾”,半年没有动静。
这下,核桃村砸锅了。村民情绪激动,纷纷要求退款。
开工没有回头的箭。谭勇也只有挨家挨户拍胸脯作保证,千方百计寻找新的建设公司。当得知一驻村队员的朋友有资质且专门承建公路项目时,谭勇豁出去了,连续几天“纠缠”不休,已经“烂尾”的公路建设才终于重新启动。2018年,这条2.6公里的组道公路顺利竣工通车的那一天,村民们开心地笑了,悬在谭勇心中的大石也终于落了地。
如果恒心是谭勇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那么,耐心则是他做群众工作的一大法宝。
村民敖群英独居20余年,性格难免有点怪癖。谭勇在第一次走访她时,就遇到抵触情绪,没有好脸色不说,连门都不让进,还把送去的牛奶等物品统统扔掉。连续几次如此,好多人不仅气愤,而且谭勇能否架好这座干群“连心桥”也不再抱任何希望。
2018年,敖群英被确诊为宫颈癌。危难之际,谭勇主动帮忙联系120,忙前忙后帮助办理住院手续。后来,谭勇发现她家中住房漏雨,又主动帮助申报危房改造,寻找施工队伍修缮,帮助硬化院坝。还竭尽所能帮助添置床、桌子、板凳、衣柜等,帮忙修理坏了的电视。
慢慢的,敖群英从拒绝到试探性接触,从拒之门外到不再阻拦。盛夏时节,当谭勇再次来到她家时,敖群英突然拿出一把刀,当时谭勇心头还有点慌,以为她要干出什么过激行为,没想到她走到桌子旁边,把放在上面的西瓜切成小块递到谭勇手中,笑着说:“吃,吃。”
与谭勇一样,原三县村(现与七星、三县合并为七星村)第一书记叶丹,也是一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角色。村上有位以“懒”出名的“大名人”,是块难啃的“懒骨头”。叶丹到他家中走访了十几次,给他讲道理,他不听;帮他找工作,他也不干。面对这样的“顽固派”,叶丹认真分析他家的情况,主动帮他儿子申请了低保和“雨露”计划,解决上技校的费用,在其老婆生病住院时,叶丹又主动帮助办理住院手续,并多次到医院看望;在他被流浪狗咬伤后,还自掏腰包购买了生活用品,与村两委干部轮流到他家中照顾。
在叶丹的轮番“攻击”下,这位“大名人”终于在这样有耐性的扶贫干部面前“缴械投降”了。2020年,“大名人”完全同意了叶丹为他介绍到广东珠海的工作,从此改变了他家的经济状况,他说:“是扶贫干部的真情帮助改变了我。”
真心+努力
沿着石子镇到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的公路前行3公里,当人们途经石子镇七星村村口时,醒目的村名标识牌、Y字型分设的进出道路,显眼的道路减速拱,无一不让人赞叹这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图片
曹海跃走访村民了解情况
可是,这里的几年前却并非如此敞亮。2017年5月,该村第一书记曹海跃到这里来报道时,首先看见的却是路口设置在一个斜坡上,又弯又窄,车辆和行人通行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留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入村口与整村的地貌显得格格不入。
七星村地处大清流河畔,另有小溪穿境而过,浅丘沟谷和冲击平坝相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然而,由于村里的基础设施薄弱,村文化室、卫生室等等无法达到脱贫标准,精准脱贫之路任重而道远。曹海跃在与村支“两委”进行多次讨论研究,并征询镇党委政府意见后,制定了脱贫攻坚总规划、年度计划,建立了“一户一策”、“一村一品”帮扶工作台账……
九组不通公路,群众外出基本靠步行,阴雨天更是举步维艰。群众的疾苦一次又一次撞击着曹海跃的心扉,他积极向交通部门争取,多方协调项目支撑。然而,就在准备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前夕,项目却因故发生变更,造成5.6万元的资金缺口无法填充。在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无数次向帮扶单位汇报情况,及时与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沟通,最终解决了资金缺口难题,1.12公里的公路,结束的是九组村民肩挑背磨的日子,圆的却是当地人几代人的梦想。
村里存在啥问题,曹海跃总是爱记在小本本上,村级阵地、道路拓宽、村口改造、产业支撑、集体经济,一个个列成清单,一个个去督办完成。为了村口到村委会路段道路拓宽,他积极发动各方帮扶力量,先后募集资金140多万元;为了产业支撑,由帮扶单位区人武部、市住建局出资30余万元,为七星村村民及村集体种植优质核桃150余亩,投入产业扶持基金18万元,开发村集体荒废林场种植夏满蜜桃40亩。
经济要脱贫,精神更要脱贫。曹海跃组织开展了七星村“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争取资金开展“五个文化”阵地建设,修建路牌、公示栏、墙壁文化浮雕等,让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成为了该村的一种常态。
2018年,100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整村按计划顺利退出贫困村的序列。
图片
何驷瀚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奋斗的人生最美丽。作为原车星村第一书记,尽管何驷瀚面临的难题与别的地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由于“双挂钩”项目建设处于正在进行时,可旧房已拆,大多数村民住在窝棚里,每天都在关注“什么时候可以搬进新房哟”。感同身受的何驷瀚,一边与施工方交涉加快配套设施完善工期,一边与村民交心谈心,引导大家按工程进度耐心等待,用守护与真诚陪同大家共渡难关。2017年6月30日,当村民们满怀喜悦地领到了新钥匙,各自忙着乔迁新居,何驷瀚也发自内心地笑了。
再说产业,早在2016年,原车星村就通过土地流转,按“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夯实了该镇万亩中药材核心区建设的根基。以此为契机,何驷瀚和村两委多次商量,并找到合作社业主邹方文协商,请合作社技术顾问王治明对村民进行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让他们进入合作社务工,让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挣钱。贫困户曾中全说:“家里的土地流转一年有七八千块,去合作社干活,我们两口子一天还有一百多块收入,除了正常开销,一年还能有点积蓄。”
如今,何驷瀚所在的原车星村文化活动中心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气,村里的文化长廊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2017年和2018年,该村分别被评为市级“四好村”和省级“四好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彭剑波、刘邦全、谭勇、曹海跃,还有何驷瀚、叶丹、陈研汝、冯建彬……以及与他们一起来到这里的同伴、战友,在东兴区石子镇这片深情的土地上抛洒着青春和汗水,贡献着智慧和力量,领航着脱贫与致富。他们走进村组,深入田间,其奋斗的身影在脱贫攻坚战火的洗礼中,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途上,不仅彰显了他们个人无穷的魅力,同时也用他们的亲力亲为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巨变,见证了脱贫攻坚这个伟大的壮举!
图片
文图:钟雨君
编辑:谢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