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 未来城丨青浦新城:“生态智能”产业聚 未来之城环水立

进击的新城
东至老通波塘、南至沪渝高速、西至淀山湖东岸、北至沪常高速,规划总面积92平方公里便是青浦新城的所在。
作为青浦区行政文化中心,青浦新城是“襟带”,本质上是为了解决青东、青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今,随着两大国家战略在青浦落地,青浦新城也肩负新的使命。产城融合、水城融合、城乡融合、人民城市示范点……在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中,青浦新城将成为代表青浦的未来之城。
图片
图说:青浦新城核心城区航拍全景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产业引领谋布局
五大产业对标未来发展
如果新厂房后期工程、调试推进顺利,今年4月,陈欣怡将见证公司的第五次搬迁。这一次搬迁,对于公司来说,无论是产能还是产值,都将是一个“能级”的提升。作为公司元老级员工,陈欣怡经历了上海上药杏灵科技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杏灵公司”)几十年的发展变迁。此时,他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说起当初落户青浦工业园区,杏灵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李蓉蓉说,原因很简单,“为了生产基地”,10亩地外加厂房改建时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让他们毫不犹豫地来到了这里。“我们搬过来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里有一天会成为生物医药企业的聚集地。”
作为青浦新城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之一,从2013年至今,杏灵公司的发展有目共睹。凭借公司对两大支柱产品——银杏酮酯和人工麝香原料药的高标准生产要求,依托张江研发中心的后期研发,杏灵公司不断拓展市场,2019年,公司成为青浦工业园生物医药企业亩均产值冠军,随之而来的,老厂房产能明显不足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
图片
图说:位于青浦工业区的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新厂区。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2018年,在距离老厂房20分钟车程的华青路1991号,杏灵公司新的生产基地奠基——这个占地64亩左右、投资5.8亿的新公司,将满足他们未来7年的生产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周边,辰光、赛伦、宝龙、绿谷等一大批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军企业聚集,作为青浦新城“十四五”期间着力打造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这里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并将把创新优势向产业转化。
在李蓉蓉看来,生物医药企业的集聚或许会有竞争,但更多的是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是未来的聚集效应带来的全球优势配置优势,是产业链完善以后更好、更便捷的市场,或许这就是这一次的搬迁之所以让人期待、憧憬的理由。
上海的新城建设如何打造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青浦新城的发展规划中,产业的引领和带动尤为重要。据介绍,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区、氢能源产业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在内的产业创新园区,将是青浦新城“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块。这些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将成为青浦未来在智能制造发展上的无限潜力。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下,青浦新城作为一体化示范区主城区、长三角枢纽地,产业的发展也将为青浦未来从平台经济走向枢纽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城融合真受益
在社区看见“幸福”的模样
因水而生、依水而建的青浦,面向未来的发展,势必要做好“水”文章。
而说起青浦新城和水相关的故事,“十三五”期间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环城水系公园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在这个由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和西大盈港等四条共约21公里的骨干河道围合而成的约24平方公里区域,是青浦新城的核心区,这里有“十四五”规划中的新城中央商务区和老城厢更新实践区,更集聚了青浦区36万居民。
环城水系公园,是青浦独有的、专门为青浦量身定做的生态环境治理的标志性工程。43公里的滨水绿道、近3000亩的滨水开放空间,有休闲运动场所、有骑行道、有步道、有驿站、有图书馆……历时3年多,环城水系公园在2020年的第一天全线贯通。
家住赵巷镇青湖轩小区的薛春荣便是受益者之一。随着环城水系公园全线贯通,这个走过去只要几分钟的开放式公园,是薛春荣几乎每天都要去打卡的地方。以前都乱糟糟的河浜,如今完全变了模样,景色宜人,夏天有凉亭,冬天有图书馆,他总能在北淀浦河畔找到自己的乐趣。
图片
图说:环城水系步行系统将万寿塔与青浦老城、商业空间三个地块串联起来。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而这仅仅是薛春荣的“幸福源泉”之一。2014年,薛春荣从崧泽村搬进青湖轩小区,在这个位于青浦新城东部的大居里,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以前买个菜、看个病、到银行取个钱都不方便,现在这些事情在家门口就能办好了。”和原来村子里的生活相比,大居各方面的配套有了很大的改善。即便是有出行的需求,公交就在小区门口,坐个环线就能到地铁站。对71岁的薛春荣来说,这些都让他幸福感满满。
如果非要说还有需要些什么,就只能说小区的老年活动空间有点小,平日里老人多有些吵;助餐点还没到位,想图方便不烧饭的梦想尚未实现。事实上,薛春荣的这个“梦”,相对于青浦区正在试点推进的“幸福社区”建设来说,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社区承载着居民高品质新生活的愿望。‘幸福社区’将努力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最佳实践范例。”在青浦区委研究室主任朱加军的介绍里,酝酿了两年的“幸福社区”,将颠覆传统的综合治理模式,给予老百姓的福利是实实在在的。
社区将成为政务服务、事务办理、老人助餐、日间照料、看病配药、医疗保健、文化休闲、亲子活动、快递服务等“集成化”的服务综合体;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等零售网点的设立也将向企业开放;“数字”概念将融入其中,一朵“幸福云”把各种服务用数字化的方式延伸到老百姓的手上,只要居民有需求,服务端口就可以向相应的服务商开放……这些让人充满期待的场景,已经不是设想,在青浦区今年计划推出的20个幸福社区中,薛春荣所在的小区就是其中一个。
如今,青湖轩大门入口处近8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已经初见规模,打破了传统居委会柜台式布局的设计,这里更像一个社区会客厅,而在青浦新城,这样的“幸福社区”至少还有6个,让社区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源泉”。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
书记专访
图片
图说:青浦区委书记 赵惠琴
青浦区委书记 赵惠琴:新使命 联动两翼 率先崛起
记者:青浦新城在青浦的发展中,有着怎样的定位?
赵惠琴:青浦新城是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在“一城两翼”中发挥着“襟带”作用,也承担着门户城市对外服务的重要职能。要立足“服务示范区、辐射长三角”的大局,担负起“联动两翼、率先崛起”的新时代新使命。要率先打造上海之门新形象,努力成为上海的城市副中心、示范区的主城区和长三角的枢纽地。
记者:“率先崛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惠琴:要率先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产业化和城市化、高端化和价值化相融合。要率先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推动空间融合、产业融合和功能融合,加快对接布局“四大核心”功能。要率先打造人居品质新标杆,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商业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品质、文明风尚等要素,不断提升新城的宜居指数。要率先打造智慧城市新样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积极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记者:如何将这张蓝图变成现实?
赵惠琴:关键是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紧扣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条主线,在党建统领城市治理的大框架下,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要统筹好城市更新和产业更新坚持点面结合推进旧区改造,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全面升级,分类推进城郊融合型和点上示范型乡村振兴,抓好城市治理的系统工程,进一步激发新城的生机活力。
■要统筹好环境升级和服务升级环境整治要注重常态长效,生态建设要注重功能融合,公共服务要注重提质增能,努力把服务有机嵌入环境,把环境打造成为服务的“名片”。
■要统筹好城市空间和社区空间公共空间要更好地体现人文温度,建筑空间要更好地彰显文化品位,社区空间要更好地提升管理品质,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各类空间的舒适性、友好性和功能性,彰显“上海之门”的城市形象、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色
■要统筹好科学赋权和科技赋能加强服务与资源的联动、管理与授权的联动、智慧与数据的联动,科学整合管理服务功能,合理优化权力责任配置,有效加强数据网络支撑,让基层真正有权、有责、有能。
■要统筹好内部协同和外部协作着眼于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全局,进一步加强“一城两翼”协同、发展管理协同和示范地区协作,共同做好“青中率先崛起”这篇大文章。
专家把脉
图片
图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 陈雯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 陈雯:新优势 绿色发展 健康生态
青浦新城的优势,首先在于区位优势:襟带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既贴近长三角交通枢纽的中心位置,充分借势虹桥的进出便利及商务总部功能的辐射服务,充分利用上海中心城市势能,也能更好服务和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其次,新城相对拥有较为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和政务服务体系,相对上海市中心,开发密度不高,也预留了较好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有利于奠实上海的实体经济的基础,增强制造业的地位和体量。
未来青浦新城的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第一,周边竞争非常激烈,嘉善、松江、吴江等产业发展方向有较大的同质性,如何寻找和确定青浦在上海五大新城乃至都市圈中的分工定位和特色优势,具有较大挑战;
第二,在市和区权力架构的关系,新城的区域性基础设施配套等,有赖于市里的统筹安排,如何能够增强新城发展动力,也是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第三,生态绿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对青浦的发展既有可能带来健康生态环境和吸引新产业的优势,如华为的进入,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
青浦大量的空间水网密布、地势低洼。未来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水环境质量的问题,不能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一旦出现开发引发水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有可能带来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无论的科技项目开发还是住居项目落地,都要把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和健康良性循环,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水景观水空间营建,好风景不见得是好生态,可能维持不了几年。更重要的正确理解水生态系统健康,按照科学方法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建设、维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维护非常重要。
青浦故事
从消失的古城墙说起
图片
图说:周末市民趁着阳光,登上水城门城楼登高望远。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青浦的故事可以从流淌千年的泖河说起,也可以从藏在地底下的青龙镇说起。但如果说到青浦的根,或许就要从青浦设县说起。明嘉靖年间县衙所在的老城厢,正是如今青浦新城的核心区域所在——青浦人心心念念的古城墙,便是他们关于青浦最原始的记忆。
青浦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县治青龙镇,三十二年(1553年)废县。万历元年(1573年)复县,选定唐行镇(即今青浦老城区)为县治。古城墙的故事由此展开。万历二年(1574年),知县石继芳主持营建青浦城墙。春去冬来,民众不召自来,竭诚效忠。在官民的共同努力下,是年冬,一座高大坚实的城墙告成。
青浦古城墙共有6座城门,分别为镇海门、艮辰门、观宁门、永保门、来苏门、拱辰门,每座城门皆分为旱城门、水城门。古城墙自营建起,便历经雨旸风露、兵灾人祸。至解放初期,近400年历史的青浦古城墙损毁严重,部分坍塌。1958年,古城墙被拆除,不复存在。
图片
图说:青浦档案馆的《从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门——青浦建城五百年档案史料展》。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青浦镇加快发展速度,镇区范围不断扩大,老城区周围新建起大批居民住宅和商店、学校、医院、车站等。老城区也通过改造,旧貌换新颜。2000年1月,青浦撤县建区,开发建设新城区、保护改造老城区,努力打造滨水花园城市的新城建设发展规划进入实质性启动。2004年3月,青浦镇建制撤销,原青浦镇分设成盈浦、夏阳两个街道。
2013年《上海青浦新城(淀山湖新城)总体规划修改(2009-2020)》获市政府批复后,历届区委区政府坚持“产城一体、水城融合、江南风韵”理念,持续推动新城发展。近年来,青浦新城始终着眼于品质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形成“三轴、四区、五心”的空间结构。
我有一个新城梦
图片
图说:上海青浦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张浩
上海青浦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张浩: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
我是2010年到青浦的,从此就和青浦新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的梦想是让青浦人住在公园里,因为全程参与了环城水系公园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我亲眼见证了这个切实提升了周边60多个小区居民生活品质的项目从无到有的过程。
环城水系公园贯通了,我的梦想才刚刚开始。目前,环城水系公园三期建设已经启动,我们应该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以打造江南风韵的新江南水城为目标,发掘新城的城市文化,打造有有辨识度的城市。
在我的想象中,海绵城市建设是青浦新城未来的必选项,在这里,通过实施海绵城市战略,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清水岸绿、鱼翔浅底,水城融合;公园城市实践是可选项,在这里,通过新城核心区27条河道串联绿地形成覆盖全城的大系统,将构建新城的基于水岸开放的慢行系统;特色街区风貌是应选项,老城厢的复兴和特色街区的打造是重点,咖啡馆、漂亮的书店、温馨的花店、冒着烟火气的夜市,都将是新城的“温度”所在。
还有,我们提出了重点打造上达河产城融合区的设想,提升该区域建设强度,重点打造1平方公里中央公园,长三角艺术中心,以及青浦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等。我们希望上达河城市中心将真正引领青浦新城“十四五”期间实现全面跨越成高质量发展。
天气好的时候,我喜欢上班前先在青湖路上兜一圈,两侧住宅灰、绿、红的搭配和谐而不单调,是我想象中最具江南水城代表性的色彩,也是美丽街区建设中我最满意的一个案例。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对未来青浦新城的设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在我心中,青浦新城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