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舞“龙头”

隆冬时节,在渤海之滨的黄骅港,随着声声汽笛划破长空,一艘艘货船缓缓靠向岸边,码头生产作业区也热闹起来。
2020年黄骅港年吞吐量首次突破3亿吨,刷新了自1986年正式开港运营以来的历史新高。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72万标箱,打破了自2016年集装箱正式运营以来的历史纪录。
黄骅港运营双创新高,是我市大做沿海文章,向海洋要动力、要活力,加快推动沧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全市上下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省委书记王东峰历次来沧调研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加快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按照市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吹响了“大做沿海文章、苦干实干三年,加快推动沧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号角,持续掀起沿海大开发、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热潮。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沧州,这座因“沧海之州”而得名的城市,正挥动如椽巨笔,聚焦“以城定港、港城融合、产城共兴”,书写着“向海图强”的崭新篇章。
港口转型升级强“龙头”
“沿海是沧州最突出的优势,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王景武明确要求,全市上下要增强沿海意识、大做沿海文章,向海图强、以海强市,坚持“以城定港、港城融合、产城共兴”,对标国际一流港口和沿海开放城市,统筹推动港产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龙头和全省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沿海要发展,港口是龙头。历经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黄骅港基础设施功能日益完善,已成为全国第一能源大港和环渤海港口群中具有良好成长性的综合大港。但与周边老牌港口相比,黄骅港仍存在集疏运体系不健全、码头结构单一、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短板所在就是攻坚所向。“突出抓好港口转型升级”“积极融入环渤海港口群,加强与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等协同配合”“推进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市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接连发出“港口转型升级”的动员令,我市港口建设目标明确、快马加鞭。
过去一年,针对港口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我市全面推进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提升港口通关能力、货物吞吐能力和吸引集聚能力,着力推进黄骅港由能源港向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转变。
编制完成《沧州黄骅港转型升级规划》;加快推进总投资344亿元的集装箱、原油、LNG等15个码头、29个专业化泊位建设,其中,黄骅港综合港区船舶燃料油码头等总投资53亿元的6个项目已开工;充分发挥津冀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合资平台作用,与天津港联合推出了集装箱“天天班海上快线”,开通至印度冈加哈帕纳姆港的化肥外贸航线和4条黄骅港集装箱内贸航线,积极开发腹地新市场、拓展货源新品类,促进集装箱快速发展;依托朔黄、太中银、邯黄三条铁路干线,加强与腹地政府和铁路公司合作,沿“三线”规划布局20个内陆港,现已建成五台、平遥、鸡泽3个内陆港,平乡、安平等8个内陆港正在加快建设;开通黄骅港至武安敞顶箱专列,黄骅港向港口腹地服务链条进一步延伸,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全面落实集装箱码头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简化通关手续、压缩通关时长等措施,外贸货物进出港效率大幅提升……
举措“组合拳”换来港口业务稳步提升。去年,黄骅港吞吐量年累计完成3.01亿吨,同比增长4.74%,首次突破3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73.07万标箱,同比增长29.14%,首次突破72万标箱。
做优做强临港产业夯根基
大做沿海文章,必须在壮大临港产业上求突破。
过去一年,黄骅港“长大”“变强”,对沿海和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与日俱增,项目来沧落户、在沧发展的信心更足。
“瞧,那就是我们制造的鲨鱼飞机,今年就可以实现量产了。”顺着中捷通用机场常务副总经理王廷树的手指看,一架轻型飞机腾空而起。
当初接收捷克斯洛伐克赠送拖拉机的中捷农场,如今成了通用飞机产业的基地。一条新建的3600米跑道,将于今年开航,届时可起降除A380之外各型飞机。这里将发展成为集通航飞机生产制造、飞机拆解、航空物流、飞行员培训、文旅服务、娱乐飞行等于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园。
舞好“龙头”带“龙身”。如果说港口是我们展示形象、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那么临港产业就是我们打牢基础、加快发展的根基和引擎,事关全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局,做优做强临港产业“慢不得”“等不得”。
过去一年,我市始终把临港产业转型重塑作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着力点和关键突破点,全力提升沿海发展能级和水平。特别是突出项目建设这个核心,下大力抓好项目谋划、落地、开工,持续扩大有效投资。2020年,渤海新区重点项目开工162个,总投资618亿元,开工数量和投资总额全市第一。中海油中捷石化与中石化沧州炼化公司合作发展及化工新材料升级改造项目列入中海油和中石化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开放平台作用,扎实开展重点区域常态化招商,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重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渤海新区共完成技改投资270.8亿元,其中绿色石化产业占比达60%以上;与京津雄签约的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80.4%,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获评2020年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落地高端医药项目74个,竣工投产32个。
滨海新城展新颜
崛起的港口,兴盛的产业,必然呼唤一座现代化的滨海新城相伴而行。
过去一年,围绕“以城定港、港城融合、产城共兴”思路,我市立足提升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推进主城区和渤海新城“双城”建设,打造沿海经济带跨越发展的样板城市,带动了整个渤海新城快建设、大发展。
在基础设施方面,集中实施总投资49.6亿元的107个市政基础配套项目和总投资30.7亿元的40个公共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总投资2.1亿元的黄骅新城津汕高速黄骅北互通收费站正式开通,G337南大港段已通车运行……
在塑造海滨城市特质方面,统筹设计城市绿化、建筑色彩和风格,搞好城市建筑风貌设计和单体建筑设计,提速推进恒大文旅城、沧海金沙滩文化中心等精品项目建设,抓好奥特莱斯国际购物小镇、中东欧商务中心等城市品牌项目,打造城市“会客厅”、特色街区、风情街区。
同时,统筹抓好渤海新区和渤海新城规划建设,推进黄骅市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港城区的有序融合发展,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努力建设面向中东欧为主的全面开放新城、滨海特色的繁荣宜居新城、创新发展的绿色智慧新城。
如今,一座美丽、现代、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正崛起于渤海之滨。
全域开放“春满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统筹推动渤海新区港产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市十分注重发挥渤海新区在开放合作、改革创新等领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千方百计在带动全域开放上求突破。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成立深化渤海新区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赴唐山曹妃甸区、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学习考察管理体制改革先进经验,科学制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新一轮“南资北移”的黄金机遇,聚焦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根据经济实力、产业发展结构匹配度等条件,组织370余名干部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培训11期,学习港口建设、招商引资等先进做法。
推动各县(市、区)进一步打破“内陆思维”、增强沿海意识,转身向海、紧跟布局,与渤海新区实现全面对接、联动发展。“加强渤海新区直通直联,在规划、交通、产业等方面协同对接,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完善常态化‘走出去’机制,面向京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引进一批外贸服务企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以点带面、同频共振,全市发展呈现全面开花良好态势。
如今,以深入开展“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为契机,各县(市、区)进一步树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沿海意识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相关部门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突出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行动,集中签约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全年共引进项目378个,总投资1385.4亿元。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个新”要求,积极融入大局大势,努力创先争优走在前列。
东风鼓满万里帆。推进打造全省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和改革开放新高地,实现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沧州正奋楫前行!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 张 伟 通讯员 王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