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隔离柱、组合防撞桶……新型“护身符”上路,武汉交通事故降2成

极目新闻1月22日讯(记者吴昌华 通讯员焦宣)2020年9月6日下午3时,武汉市公安交管局设施大队民警刚刚在解放大道单洞门天桥下将防撞桶安装完毕,一辆白色小轿车就撞了上去,车辆侧翻。因防撞桶有效吸收了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车内无人员受伤。

今日,武汉交管部门介绍,一系列新型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已经悄然上路。新型防撞桶、新型防撞垫、新型防滑斑马线、右转警示区、新型柔性隔离柱等5类新型先进交通安防设施。随着这些交安防护设施的使用,安装实施区域交通事故量明显下降。2020年全市交通事故数下降20%,死亡人数下降18.31%,受伤人数下降22.41%,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

新型组合防撞桶

去年夏天,武汉交警在传统防撞桶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升级,在江城大道(沌口段)就试点设置了新型组合防撞桶,以进一步提高安防设施防护等级。

防撞桶为黄色,色泽鲜明亮丽,桶身材质采用HDPE高强度塑料制成,有效提升了警示效果与防撞等级。该设施能有效吸收强大撞击力,可以随道路做弯度调整,灵活方便,并且夜间更加醒目,减少事故的发生。

武汉市公安局开发区交通大队的民警介绍,新型防撞桶特别显眼,能有效提高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辨识度,预防车辆撞上隔离护栏。如不幸撞上,防撞桶也会吸收强大的撞击力,减少损失及伤亡。

2020年9月6日下午3时,武汉市公安交管局设施大队民警刚刚在解放大道单洞门天桥下将防撞桶安装完毕,一辆白色小轿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撞了上去,车辆侧翻。现场交警介绍,因防撞桶有效吸收了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车内无人员受伤。

新型防撞垫

除了防撞桶外,还有一种新型防撞垫也出现在了武汉市的道路当中,防撞垫和防撞桶可以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设置,目的就是在车辆发生事故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

近期,在三环线江岸等区分流处,武汉交警共试点安装10处新型防撞垫,整体钢结构,性能稳定,车辆碰撞后, 通过端头部分的变形、吸能材料将吸收碰撞车辆的能量, 后背支撑用来抵抗车辆的冲力,安全等级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在传统防撞垫基础上升级设置了太阳能LED发光导向标志,大幅提升了在夜间和恶劣天气的能见度,可视性。更好的保障了全市驾驶员的安全出行。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交通大队民警告诉记者,车辆高速行驶情况下,如果撞击到新型防撞垫,新型防撞垫可以通过后背的支撑来抵抗车辆的冲击力,大幅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碰撞后的伤害。

新型柔性隔离柱

在城市环线道路上,车辆速度一般都比较快,尤其是在夜间车辆需要并道的道路节点上,就存在着更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型柔性隔离柱就开始“上岗”了。

在三环线上江岸段就已经安装了新型柔性隔离柱。交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该设施应用 3M 柔韧棱镜反光科技,极大地提升了视认性和可视距离;厚重的底座可以有效降低重心,达到最佳的平衡稳定性柔韧性材质,碰撞后可复原,不会造成二次伤害。该设施性能稳定,特点是低温条件下不发脆,高温条件下不软化;抗紫外线配方,具有良好的保色及耐老化性能。

右转警示区

在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中,大车转弯时有一个“内轮差”,同时大型车辆还存在着很多的视觉盲区,如果行人、非机动车离得太近是非常危险的,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右转警示区的施划不仅提醒了行人非机动车,还提醒了大车驾驶员。江汉区市民陈先生说:一小块红色区域的提示,却为市民出行上了双保险,非常棒!”

在具体的道路交通实践中,“右转警示区”可以起到提示广大市民,在等候红绿灯时不要进入“右转警示区”内等候,尽量保持一定距离,等大型车辆完成右转后再通行;同时也提醒大型车辆右转弯时在警示区外围行驶,不要压越“右转警示区”的外侧实线,要绕过警示区转弯,尽量远离行人和非机动车,确保安全。目前,公安交管部门已在全市26个路口设置“右转警示区”,警示效果明显,施划路口交通事故发生率较往年同期明显下降,较好的预防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新型防滑斑马线

硚口区市民王先生每天通过中山大道利济路口,路口的彩色斑马线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彩色斑马线,漂亮、防滑,很实用!”

除了在中山大道利济路、游艺路口施划彩色斑马线外,这些靓丽的交安设施在武汉市很多路口都已经投入了使用,彩色斑马线色彩鲜艳,采用新型施工工艺。黄白间隔的图案还是“斑马线家族”的首创,尤其是在夜间、恶劣天气期间,还能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提醒驾驶员经过斑马线前减慢车速,保障行车及行人安全。而且从工艺上来说,使用的是甩涂工艺,能够更好发挥防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