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深圳科创发展会更好,香港的机遇会更大

2021年1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在香港主持了一场特别的研讨会——“开辟港深合作新天地——创新科技”研讨会。
“香港和深圳合作堪称‘天造地设’。可以预料,未来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力度会更加大,成果会更为明显,因此香港的机遇也会越大。”梁振英在致辞中说。
图片
据悉,梁振英近期曾专访深圳,就深港“大科创”这一课题进行了详尽考察和研究。经过调研,对于深港“大科创”的未来,他是形成了以上的判断。
本次研讨会,由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等机构联合举办,采取线上和线下并行模式举行。
参会双方,深方有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前主席戴北方,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梁永生。港方有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教授李泽湘,他素有“无人机之父”之誉,大疆创始人汪滔是他的得意门生;有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香港科技园公司是港府设立的法定机构,负责规划及管理科学园、创新中心,为香港以至整个区域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图片
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对深港“大科创”的研究和观点,以下是记者梳理的嘉宾发言的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前主席 戴北方
戴北方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成立了由书记、市长牵头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建设领导小组”,还组建了工作专班。
他说,在深港两地政府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日益密切。就此列举了一系列数据: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已经引进或确定入住的香港和国际优质的科研项目达到了85个,正在洽谈对接中的优质的科研项目有102个,建设了10个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和知识产权的服务机构。
截至目前,有6所香港的院校分别在深圳设立了大学或研究院,累计联合培养了各类人才10371人。还设立了科研机构82家,转化成果和技术服务有449项,孵化企业240多家,承担了国家和广东省、深圳市科研项目1857项。
图片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戴北方说,现在有利于深港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条件,更加成熟了。深港两地要在合作机制、规则对接、平台建设、项目协同、氛围营造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合作,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但是深港合作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他用“大门开了,小门未开”来形容目前双方科创合作的状态,“规则不兼容,标准不衔接,科创资金双向的跨境流动,科研实验用品的跨境运送,科研人才流动等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一些制约。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向纵深发展 ”。
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 梁永生
作为深圳市政府科创部门的“掌门人”,梁永生的发言格外引人注目。
梁永生说,展望未来,香港和深圳应携手发展“大科创”,联通“双循环”。深港应该一起合作,打造一支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科技王牌军,去参与,甚至是主持国际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计划。
他介绍,近期,国家在深圳布置了一批大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接下里,深圳还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建设国际人才特区和国际人才蓄水池,从而助力港深联通世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这一点要跟香港密切合作。
梁永生透漏,为进一步加大两地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深港双方正在联合制定一个“政策包”,“借助于这个政策包,人才和其他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都可以得到实现了。”
图片
(在深圳参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香港青年)
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 黄克强
香港的大学在科研力量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孵化科技产品,却是香港的劣势。可以同深圳合作,向深圳学习,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李泽湘
李泽湘、吴家伟等一批香港学人,早在1990年代,就开始积极推动粤港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合作了。近年来,崛起的许多深圳高科技企业背后,都可以看到香港高校参与培养的学生身影,这令他很欣慰。
他说,大疆这类高科技企业的诞生,其实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突破,这也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要想大湾区有更多大疆的出现,就需要培养更多的汪滔。
“找到一个大目标,不遗余力的去把它实现,我们需要大量的这种年轻人。但现在的这种应试教育,实际上很难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更高的目标。”李泽湘说。
他认为,深港双方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在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上大胆先行先试。“让他们知道怎么去创新,怎么去利用大湾区的资源,一步一步地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图片
(李泽湘与汪滔,图源:新华网)
记者:郭保瑞
编辑:庞诗凡 李添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