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红军村:一枚银质奖章背后的故事|夜读往事FM·村落里的红色故事

开栏语:

红色潇湘,薪火相传。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政协云、文史博览·力量湖南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夜读往事•红色故事”系列节目,由湖南省政协委员倾情讲述,带领我们去发现潇湘大地村落里的红色故事,从村落故事里去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风云,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密码,激励更多人去传承红色精神。

文丨刘晓平 王成均

毛垭村地处偏僻深山,与湖北鹤峰接壤,在2016年合村并乡的行政改革中与邻村合并了,如今已改名叫红军村,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

为什么改名叫红军村呢?当年贺老总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毛垭这个仅有36户100多人的村庄,就有30多人参加了红军,7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在村里驻扎着400多名红军指战员,在文家界、苦竹塔、云头山的战斗中,有200多名红军指战员英勇牺牲,毛垭村是真正的红军村。

2017年3月19日,一个叫杨光雄的红二代死了。他死在野樱桃花盛开的烂漫里,死在野草破土而出的希望里。微风拂过一缕缕野樱桃花香和泥土的清香,弥漫在病床边守候的亲人心间。吊脚楼外一树树粉白粉白的野樱桃花,此时却幻化成一朵朵送别的白花。一年又一年的这个季节,总会有老人嗅着花香闻着泥香静静地死去,毛垭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早已炼就了视死如归的勇气。

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临终前,杨光雄示意儿子杨生前拿出一枚银质奖章,85年的珍藏,银质奖章仍闪耀着光泽。银质奖章正面,五角星包裹着镰刀斧头熠熠生辉,背面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军九师二十五团政治处竞赛胜利奖章”等23字清晰可见。杨光雄用生命的最后一丝余光望了望银质奖章,喉管动了动,滑过一句浑浊的声音。儿子杨生前靠近父亲的嘴边,听到了几个字:完—成—爷—爷—心—愿!

爷爷心愿是什么呢?守候在病床边的后人们心里清楚,那就是守好这块土地,建设好这块土地,挖掉这块土地的穷根。

银质奖章是杨光雄父亲杨云清传给他的。1975年6月9日,是70多岁的父亲临终的日子,父亲握着银质奖章,告诉杨光雄,要好好珍藏这枚银质奖章,贺老总回家乡,就把贺老总奖的这枚奖章拿给他,对他说:“您的警卫排长等不到您回来的那天,可他守住了毛垭这个村庄,守住了毛垭这块土地,并决心世代建设好这块土地。”

奖章是红三军九师25团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奖品。当时,身为贺龙警卫排长的杨云清陪贺老总视察九师25团。正在开展竞赛活动的25团举行射击比赛,一时技痒,杨云清参加了射击比赛,打惯跑动猎物的猎人杨云清一下夺了个头彩。警卫排争了光,贺老总也高兴,亲自为7次身负重伤的警卫排长杨云清颁发了这枚奖章。

红军10壮士英勇跳崖遗址

杨云清忘不了颁发奖章的时刻,贺老总要他脱下衣服的情景。贺老总用手轻轻抚摸着杨云清身上的7处伤疤,对红军指战员和乡亲们动情地说:闹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我们拼死拼活为了什么,就是要让贫苦乡亲过上“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出门有车,进门逮酒肉喝香茶”的日子,让下一代不再担惊受怕遭欺压。

杨云清听进了贺老总的话。看着台下的红军指战员和乡亲们向他射出敬佩的目光,他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动而亢奋地吼起了山歌。他一吼,参加竞赛活动的红军指战员和乡亲们一起吼起来,激昂的吼声如酒液点燃了革命的激情,伴着山谷的回响,形成天籁之乐——

要吃辣椒不怕辣

要当红军不怕杀

刀子架在颈项上

脑壳掉了碗大个疤

视死如归的豪迈声音回荡在毛垭激情燃烧的山寨。那时那刻,杨云清发现毛垭的山水早已描绘出一幅乡亲们安居乐业的幸福图画。(文章有删改)

图片来源于时刻桑植,摄影/陈少华 胡卫衡 张林海

- END -

文史博览·力量湖南融媒体

出品

监制 | 杨天兵

统筹 | 黄琪晨

执行 | 吴双江

设计 | 高杉

转载注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