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品质通川·有礼之城” 四川达州通川剑指“川渝宜居消费新中心”

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十四五’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期间,将迎来党的百年华诞、党的二十大召开,历史大事件在此交汇,新发展格局在此构建。每一个重大历史节点,每一项改革发展任务,都需要我们把准时代逻辑、交好历史答卷。”1月23日,达州市通川区委书记张杰在中共达州市通川区第五届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说。
张杰表示,通川区将“十四五”期间的奋斗目标锁定为,紧紧围绕建设“品质通川·有礼之城”的总体定位,加快构建“一中心、四示范”,即川渝宜居消费新中心、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东西部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示范区、全国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区。同时,实现经济总量突破800亿、人均GDP超过7万元、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以上,城镇化率超过80%,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着力“内涵再提升” 构建核心主城新形态
如何提升城市发展内涵?据了解,通川区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大力推进业态创新,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主要体现在加快老城有机更新,加强城市新区建设和加大消费业态培育。
老城有机更新方面,推进“六路四街六片”升级改造,重拾老街古风古韵。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推进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品质。
城市新区建设方面,编制完善罗江片区、明月江新区、柳家坝东片区、马踏洞外围西片区等空间拓展规划,启动柳家坝片区学校、医疗机构、政务中心等功能配套,力争完成柳家坝湿地公园、弦乐博物馆建设。
消费业态培育方面,持续提升优化成熟商圈功能品质,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做优培强一批商贸集聚区。创新培育“互联网+”新业态,大力发展在线经济、云端商务。继续推进服务业标准化领航工程,深入开展“通川有礼·服务有你”十大行动。
着力“产业再升级” 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紧紧扭住“3+2”重点产业,加快打造一批产业强链、科技强企、市场强品,坚定走好产业强区之路。持续壮大“一区四园”,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据了解,通川区将拓展优化“一区四园”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着力抓好标准厂房定制、高端品牌培育、科创能力提升等重点环节,充分发挥北京中关村(达州·通川)飞地孵化器科创能力,助力通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一行动三工程”,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
同时,编制完善全域旅游联网规划,持续推进旅游资源整合、业态调整和服务供给,着力打造川渝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美食名城。并加强与防城港、成渝等地口岸物流合作,扩大“蓉欧+达州”“冷链+普货”班列跨境业务。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积极打造连接“双城圈”、辐射“示范区”的大宗货物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
图片
着力“合作再扩大” 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上,通川区将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纵深推进改革工作,加快积蓄创新动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行“一件事”集成服务,大力实施“全程网办”,着力建强智慧政务平台,打造川渝政务服务品牌。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探索推进“三大引才计划”,集中引培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另外,深度参与“双城圈”“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与智库院校合作,全面加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园区、苏州工业园区链接。深化中介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三类500强”企业3家以上,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400亿元以上,招引到位资金180亿元以上。
着力“融合再深化” 打造乡村振兴新示范
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推动农业“提质提效”。扩大“农业+”叠加效应,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全面推行农产品“红黑”名单制,着力打造一批通川农业金字招牌,推动“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走出达州、走向全国。创建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打造智慧农业“通川样板”。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宜居宜业”。构建布局合理、连线成网、城乡对接的基础设施管网,推进城乡“五网”上档升级。持续推动撤并建制村联网路建设、村组道路破损维修整治。打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文化发展。
聚力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大力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充分释放农村“三资”增收潜力。用好用活农村电商平台,持续加强优质农产品营销推介。建立健全入园企业、项目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让农户获得更多发展红利。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促进就近就地就业。持续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着力培育一批“新农人”。
图片
着力“民生再改善” 交出惠民利民新答卷
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品质教育,深入推进合作办学、集团办学;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扩建,力争区中医院西迁项目建成投用;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突能力,提高疾病防控综合水平;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着力强化民生保障。扎实抓好创业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面落实困难救助政策,加大援企减负稳岗力度;加快推进区殡仪馆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用;深入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突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管控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餐饮油烟等行业污染;大力推进双龙河、魏家河流域污染治理和乡镇水源地污染整治,持续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加强土壤环境综合监管,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