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反诈|重要提醒,请勿上当受骗!

来源:熊猫反诈、成都公安、省公安厅反诈中心、自贡反诈中心等

成都无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糖信息”)负责人表示,他们对多条新冠疫苗接种诈骗短信进行测试,揭开了钓鱼链接的“假面”,这些短信不仅有很多种模板,而且网址更换十分频繁。

对短信中的几个钓鱼链接进行测试后,无糖信息还发现,这些链接的界面竟然打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旗号,看起来颇像那么回事。然而,一旦相信这些伪装,进入其预约新冠疫苗的办理程序,便会被要求输入真实姓名、银行卡号、验证码、手机号等重要信息。“如果输入了银行卡号,特别是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后,就相当于把自己银行卡里的财产双手送到骗子手里。

根据技术分析,以前同类骗局比如银行卡兑积分、ETC认证等采取的原始源代码,是在同一个模板上的优化,这次却改了,“骗子用了新的技术编写,模板跟原来完全不一样,因此即便是之前被骗过,这次也可能再次被骗。”

有接种新冠疫苗需求的群众,一定要认清上述骗局套路,不要轻信短信内容,一定要及时关注当地官方媒体的消息。若已经被骗,应尽快报警。

哪类人群容易受骗?

很多年轻人对电信网络诈骗不以为然,觉得老年人或者不懂网络、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才容易“中招”。真的是这样吗?

据大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省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中,高中以上学历者约占70%,90%以上的受害者年龄集中在20-50岁。2020年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最多的群体,竟然是高学历的年轻人。甚至一些骗子专门针对“善用网络”的年轻人“研究”了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术。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3成人被骗因不听劝,有人自作聪明被骗十万

“我怎么可能被骗?”“不要拦着我赚钱……”去年6月,中国警察网联合某支付平台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3成年轻人被骗因不听劝阻,其中“95后”居多。

“有些人就是盲目自信。”民警告诉记者,曾有一名受害人自认为识破了刷单返利的骗术,第一次就向骗子转款10万元。本以为骗子会放长线钓大鱼,没想到对方“见好就收”,马上将他拉黑。

在另一起冒充淘宝客服的诈骗案中,受害人早已识破骗局,却想捉弄骗子。认为银行卡余额0元,不会造成损失,便将验证码发给了对方。结果骗子来回操作几次,受害人在混乱中将有存款的银行账户验证码发给了骗子,最终被转走1.3万元。

“杀猪盘”盯上单身人士,人均被骗20万元

“你把他当宝贝,他却把你当猪喂!”民警介绍,这就是“杀猪盘”诈骗。截至去年十月底,全国有报警登记的杀猪盘受害者已超1500人,总被骗金额达3亿元,人均被骗约20万元。这还不包括大量被骗后羞于报警的受害人,以及正在发生的骗局。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骗子就是瞄准了单身人士感情寂寞的心理,以恋爱为幌子实施诈骗。”民警介绍,该骗术主要分三步实施:

●圈猪,通过社交平台物色作案目标;

●养猪,包装人设,利用设计好的剧本与受害人网恋,骗取信任;

●杀猪,从感情切入博彩、投资,引诱被骗者投钱,待“榨干”后,拉黑消失。

从公开报道来看,该类诈骗自2018年泛滥以来,女性受害人越来越多,且被骗金额普遍较大。去年4月,成都女子汤某被网恋对象引诱在网上投注,分四次骗走150余万元。9月,南充女子李某结识自称掌握赌场后台的网恋对象,被骗充值200余万元后无法提现。11月,自贡女老板周某被网友引诱投资,骗走195万元。

“最恐怖的是,骗子会诱导受害人刷信用卡、办网贷、卖房卖车。”民警表示,这类骗子骗钱骗感情,最严重的或导致受害人自杀。应对此类骗局的最有效办法,是多花时间鉴别真爱,因为骗子最缺“耐心”。

以短期、高利,诱骗想赚快钱的年轻人

去年2月,成都邛崃周某受微信网友诱骗,投资虚假理财交易,被骗133万元。9月,成都高新区刘某被人引诱进入网上平台“炒股”,被骗23万余元。警方调查发现,涉案的理财平台,实为骗子搭建的假平台,可随意更改后台数据,各种投资群内“赚到钱的人”“理财专家”都是骗子假扮的。

反诈民警表示,骗子就是以短期、高利,来吸引那些想要赚快钱的年轻人。凡是陌生人诱导你在一些来历不明的网络平台上投资理财,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对公账户,并要求你转账到指定银行账户的,就是诈骗。

利用求助心理,对创业者实施网贷诈骗

去年5月,绵阳北川吴某因创业需要资金,通过网贷中介办银行贷款,先后被8家公司以服务费、沟通费、操作费等为由骗走27万元。警方调查发现,这8家公司其实是由同一家中介公司的员工伪装而成。骗子明知吴某不能通过银行的贷款审批,仍以帮办贷款名义向其行骗。

“急需资金是此类诈骗受害者的共同点。”民警提示,网贷诈骗重点针对创业、高消费的年轻人群。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发不明链接,要求下载贷款APP,并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利用敬畏心理,冒充乡镇干部行骗

“去年10月以来,冒充领导类电信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且被骗率极高。”民警介绍,去年10月,有骗子冒充达州达川区某乡镇领导,以亲戚急需资金周转,自己身份不便出面为由实施诈骗。当地警方破案后,在嫌犯手机、电脑中发现大量以全国多地领导照片作为微信头像的微信号。

民警表示,此类骗局中,骗子从政务网站获取干部头像,通过非法买卖获取受害人信息,实施精准诈骗。骗子抓住受害人对领导充满敬畏、不敢质疑的心理,频繁催促,故意营造紧张氛围,防止受害人核实转账真假。要防止此类,最好是当面核实借款情况。

利用贪财心理,引诱大学生、农民工卖卡

“很多人觉得手机卡、银行卡都实名了,就放松了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警惕。”民警告诉四川手机报,很多骗子得逞就在于购买利用他人“两卡”来实施犯罪,实名却不实人。

警方在办案中发现,除专业从事黑灰产人员外,大中专在校学生和农民工是出售“两卡”最多的人群。“每张电话卡可卖50-100元,银行卡可卖一两千元,对缺钱的人来说很有诱惑力。”民警介绍,违法分子线上线下大量收卡,然后用于诈骗或洗钱。目前,人民银行已出台规定,对买卖两卡人员实施联合惩戒,一旦被列入黑名单,至少五年内不能网购、不能贷款、不能网络转账等。

防诈骗宣传妙招频出

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为了提升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警察蜀黍可是操碎了心,在防诈骗宣传上也是妙招频出。

听说新出了“反诈奶茶”,你喝过吗?

什么是“反诈奶茶”?

反诈奶茶

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人群主要集中在70后、80后、90后,而这些人员是奶茶店铺的常客,所以警察蜀黍才萌生了在杯子上贴上反诈提示的想法,可以更好地提醒大家做好防范。

是不是感觉这杯“反诈奶茶”既暖心,又安全感满满。

年关将至,骗子猖獗。八条防骗小知识送给大家,管好自己的money哦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我们需要您的参与!

多一人转发,

少很多人受骗!

编辑:许路曼

校对:张骥

审核:徐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