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处是风流——黄冈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纪实

黄冈文化地标——黄梅戏大剧院

总有一些时间,会在历史的年轮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939年前,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北宋大文豪苏轼伫立在长江北岸的赤壁矾头,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横空出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黄州因此名扬天下。

如今,这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红土地——黄冈,克服疫情、汛情不利影响,打赢疫后重振、防汛救灾、脱贫攻坚三场硬仗,顺利通过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检查验收,文化小康五项指标全线飘红,昂首走向文化强市,健步跨进全面小康。

名人之乡:公共文化设施、队伍强弱项补短板

黄冈是一座充盈文化滋养的活力之城。历史文化是黄冈的血脉,红色文化是黄冈的灵魂,名人文化是黄冈的底蕴,医药文化是黄冈的硬核,禅宗文化是黄冈的品牌,戏曲文化是黄冈的名片,生态文化是黄冈的顔值。

黄冈也是全国著名的集中连片重点扶贫开发地区,文化建设长期欠账较多,设施落后。

“十三五”以来,黄冈突出“强工兴城、强农兴文”发展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建设呈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文化强市地位日益凸显。

党的十九大发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动员令。文化小康也是全面小康的重要一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黄冈人民的光荣和梦想。

自2018年4月12日,经省政府推荐,黄冈取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资格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阔步前行在追梦的路上。

在市区,全国最大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遗爱湖公园12个景区全部建成对外开放,市遗爱湖美术馆、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苏东坡纪念馆、市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包括市图书馆、市规划馆、市科技馆、市青少年宫等8馆在内的市综合馆主体工程完工。

在县(市),红安、武穴、黄梅3县(市)文化中心、麻城市图书馆、浠水县杂技馆、罗田县图书馆、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蕲春县文化中心、浠水县数字图书馆、英山县才知文化广场主体工程完工。

2020年11月27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用远程视频会议方式,对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进行验收集中评审。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在武汉分会场汇报黄冈创建工作情况,并就评审专家提问进行答辩。这一天,距黄冈取得创建资格,整整960天。

2020年是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验收之年,黄冈全面完成创建任务,先后通过了制度设计课题研究评审、创建过程管理考核、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实地检查验收和会议集中评审五个环节,在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2020年12月29日,黄冈城区历史文化遗址景观展示项目——对面墩汉墓遗址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全方位展示我国江南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砖石结构建筑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对面墩汉墓一号墓遗址和出土文物,阐释汉代黄冈历史重镇邾城的历史沿革,揭开黄冈城市之根的神秘面纱,为黄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写下浓墨重彩的收官之作。

与城区相比,农村文化设施滞后、人手不足,曾经是黄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最大弱项和短板。

创建以来,黄冈把乡镇文化站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鼓励因地制宜,采取新建、联建、改扩建、调剂使用等多种途径,完成1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探索建立乡镇文化站“县聘乡用”和村(社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通过文化馆总分管制度,派驻126人到乡镇分馆(文化站)工作,落实4074名村级文化管理员的财政补贴,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缺口。

3年来,黄冈投入资金近300亿元,新增市级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6.4万平方米,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面积9.9万平方米,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5.8万平方米,村级文体广场面积99.6万平方米。“遍布城乡的文化场所,形成老百姓共享文化权益的‘10分钟文化圈’。”黄冈市文旅局局长王建学说。

红色热土: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创精品惠民生

黄冈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孕育了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文曲戏、东路花鼓戏六个地方剧种,走出了京剧鼻祖余三胜、黄梅戏宗师邢绣娘等中国戏剧奠基人。“一去二三里,村村皆有戏”,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四戏同源”,形成黄冈独特的文化景观。

作为一块文化高地,长期以来,黄冈文化资源富集而开发利用相对不够,同质化供给与多样化需求造成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相对过剩与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

3年来,黄冈不断发掘本土深厚的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振兴地方戏曲,创作上演了黄梅戏《大别山母亲》《槐花谣》《桃花开了》《青铜恋歌》《我的乡村我的亲》《蕲河汉子》《扶贫新郞》《铁面金光悌审和珅》、楚剧《深渊》《围猎》、东路花鼓戏《麻乡约》《江姐》、文曲戏《乞丐县长》、大型原创音乐剧《红安回响》等优秀剧目40多部,演出8000多场。

仅隔三个月,黄冈抗疫故事也被搬上戏剧舞台。

2020年7月25日,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排练,由黄冈艺术学校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打造的全国第一部抗疫题材大型原创黄梅戏《疫·春》完成首次彩排,并于8月19日举行首场公演。《疫·春》以黄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一线医务工作者为原型,通过剪发、抢救、庆祝生日、休整、送别五个生动场景,艺术地再现了山东、湖南两省援黄医疗队在鄂抗疫故事,展示了黄冈艺术实践教学和戏曲人才培养成果。

2020年11月28日,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举行。在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原创黄梅戏《东坡》基础上改编的黄梅戏电影《东坡》获最佳戏曲片提名,成为全国首次获得金鸡奖提名的黄梅戏影片。该片以东坡赤壁、遗爱湖为主背景,结合棚景拍摄手法,描写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的政治、文化、生活故事,精彩变换的情节,震撼感人的画面,悠扬婉转的演唱,突出了黄梅戏韵律,也为湖北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

公共文化设施既要“建起来”,更要“用得好”。3年来,黄冈各级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实行免费开放,累计接待读者、观众、游客达1亿人次。

黄州区利用便利的文化设施,推动广场舞持续健康发展,使得这一源自民间的广场文化活动,从单纯的娱乐健身向表演艺术转型升级,原创广场舞《黄州俏大妈》惊艳中国艺术节,并在全国健身交谊舞锦标赛中拔得头筹。

2020年9月28日,湖北省第五届广场舞集中展演在恩施州宣恩县举行。由黄冈市文旅局、黄州区文旅局选送的广场舞《舞起来》《幸福大妈扭起来》均获一等奖,其中《舞起来》荣登榜首。

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释放出无穷活力,百姓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中迈向更加幸福的生活。

幸福家园:公共文化机制、制度塑优势添亮点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黄冈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实现全面小康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省委、省政府对黄冈的重托和厚望。

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具体部署申报创建资格,到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黄冈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将示范区创建列入工作报告和综合考核目标,到市人大、市政协就创建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协商;从黄冈市委常委对各县(市、区)创建工作实行包保责任制到通过预算安排、盘活存量等方式,落实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配套经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新增图书购置经费和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费……一项项重磅措施密集推出,黄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创建机制和保障机制。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黄冈紧盯城乡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制度设计入手,以强化组织载体、活动载体和空间载体为核心,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机制、文旅融合助推脱贫攻坚机制、文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机制、传统文化空间创造性转换机制和非常态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应急机制。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资深专家来其发认为,黄冈强化制度引领,经验特色亮点频现,对中部地区“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黄冈利用网络技术组织抗疫题材文艺创作,宣传先进事迹,记录战“疫”时刻,推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网上战“疫”有声有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黄冈各专业艺术院团、公共文化场馆通过融媒体、抖音、黄冈文旅云等平台推出直播活动1000余场次,给人民群众带来心灵慰藉、文化滋养和艺术享受。

2020年7月18日晚8时,全国人大代表、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张辉和他的关门弟子来到湖北辉歌黄梅戏演出有限公司抖音直播间,演唱《东坡》《李四光》等剧目中的经典唱段,戏友粉丝围观高达10万人。当晚9时,央视著名主持人赵保乐与张辉连线互动,把直播推向高潮。

线上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带动黄冈公共文化场馆复苏回暖,上图书馆品读好书,进文化馆享受公益培训,在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魅力,到大剧院欣赏高雅艺术,人们熟悉的文化生活全面回归。

1月17日晚,黄冈遗爱湖畔的高雅艺术殿堂——黄梅戏大剧院丝竹齐鸣、妙音袅袅,独具时代气息的民族乐团——女子十二乐坊带给黄冈观众一台精美的《炫音世代专场音乐会》,闻名海内外的《奇迹》、神秘而缓慢的《敦煌》、清新悦耳的《茉莉花》、观众耳熟能详的《新赛马》等国乐经典和《拉德斯基进行曲》等世界名曲先后奏响,令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演出结束后,家住附近小区的湖北省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老师邹培琳仍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我们一家花300元钱买了3张惠民演出票,很划算!民乐与西方音乐交相辉映,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

黄梅戏大剧院是黄冈的文化地标。坚持“高贵不贵,文化亲民”的经营模式,通过开展地方戏曲惠民展演和公益演出,打造文化惠民新高地,是黄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能的一个缩影。

文化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在阳光雨露的照耀、滋润下,在黄冈这片古老而又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

(图片由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责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