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石家庄人

王立博(@王立博637)在做核酸检测的现场
住在石家庄市区的大鹏和雅雯,回想起封城那天,都觉得消息突如其来。
1月2号以前,石家庄已经连续很久都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距离肺炎最初在武汉爆发,时间转眼之间过了一年。纵然医学专家早有断言,新冠肺炎在秋冬会再卷土重来一波,但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都是无法预料的事情。人们沉浸在岁末交替的快乐中,对暗处蔓延开来的病毒始料未及。
1月2日,石家庄市藁城区小果庄村发现首例感染病例。藁城在石家庄的二环以外,住在城里的大鹏和雅雯知道消息,却都感觉模模糊糊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几天急转直下,1月5日,河北宣布进入战时状态。第二天,石家庄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石家庄客运总站、火车站、和机场航班暂时停运。
01.
大鹏是在5号晚上得到的消息——明天不用上班了。他是家饭店老板,和合伙人田永青在桥西区东风路上开了一家名为庄鲤宴的饭店,拿手菜是黄河大鲤鱼。店规模不小,三层楼,3000平,有散台有卡包,还有个宴会大厅,承接各种酒席。元旦前后年岁交替,正是生意最兴隆的时候,一天能收入四五万元。
雅雯刚结束了在阿尔山一带的旅行,旅途中她穿着红色斗篷,拍摄了许多雪景照片,5号上午刚刚回到石家庄。
原有的生活被打破,石家庄的许多普通人被卷入其中。疫情之下,许多人主动走到了抗疫一线。
大鹏的合伙人田永青和餐厅工作人员6号集体去做核酸。那天刮大风,天气很冷,核酸的地点在紧邻自家饭店的街道。轮到他们检测的时候,早已过了午饭饭点,田永青随口问工作人员:“你们吃饭了吗?”
“从早上到现在,没吃呢,顾不上。”
石家庄全市启动核酸检测,1100万人的检测要在三天内完成,时间非常紧迫。
小田说:“那饭我给你们安排吧。”
店里的四个人,不到两小时,剁馅卖肉,给检测点的医护人员送去了40份饺子。工作人员一直对他们说谢谢。小田有点不好意思,他觉得工作人员是付出更多的人,他们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天以后,店里的2位采购每天凌晨5点半去菜场采购食材,还有几位做饭阿姨,他们住在了店里,除了送饭给一线抗疫人员,也送给交警、来采访的记者,打电话求助的人。
图片
大鹏(@大鹏大鹏)所在的餐厅为医护人员送餐
与庄鲤宴的采购员出门采购差不多的时间,雅雯和车队的司机们已经醒来,准备等待接单的需求。没在家闲两天,雅雯就加入了志愿团队。团队6号临时成立,在9号组建了车队,有7位管理人员。在接受采访2小时前,才刚刚确定了自己的名字“星火志愿”,原因是许多媒体找上门来采访,被问得多了,这才发现团队连名字还没得及取。有人借给他们一辆房车,这成了他们的办公地点。
最初,志愿团队帮社区完成进行核酸信息录入、维持现场的秩序,也帮助一些缺乏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消毒、站岗。天气最冷的时候,护目镜会起雾,用前需要用肥皂水不停擦拭。
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车队成立了。雅雯也没想到愿意做志愿者的人特别多,涌入了450多位司机师傅,常常接单的几十位司机,都在抢单。其中几乎没有人以司机为本职,有人在幼儿园上班,有人开小店,有公职人员,还有开着豪车就来做志愿服务的人。他们送医护人员去前往医院和各个检测点。
车队的司机们与医护人员素昧平生。有一次,他们送一群医护前往人民医院建华院区,是间收治确诊病例的医院,这些医护人员被送去那里,以后的吃住都在院区附近,短时间内不会再回家了。司机只能送他们这一段路,不知道何时还会再见,再见也不知能否相认,许多人都哭了。
13号一天,大鹏的店里供应了172份早餐,180份午餐,以及185份晚餐。为大鹏店里送食物的魏飞是第二次出现在抗疫一线了,他曾经是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志愿者。8号,保定小伙魏飞踏上了前往石家庄的火车,他说,进入河北之后,火车里几乎是空了,石家庄火车站也空无一人。
图片
‍魏飞(@魏飞正能量)在大鹏的餐厅干活儿‍
2月初,魏飞在保定的市场采购了口罩、消毒液、速食餐,借了朋友的一辆面包车,奔向了千里之外的武汉。魏飞86年出生,2002年入伍,当了两年兵。军旅的时光一闪而逝,但是曾经作为军人的责任感和意志力一直影响着他。
在武汉做志愿者的时候,魏飞摸不清道路,一直靠着导航出行。他对于武汉的记忆由一些医疗场所构成,谈到最多的地点是同济医院、金银潭医院、方舱。加入了3个车队,每天七点起床,运送物资去各个医院。忙完一天的工作,就开着车绕行在武汉的大街小巷,看哪里有人需要帮助。
去石家庄,魏飞多了一份责任感,他觉得自己有在武汉的抗疫经验,不能坐视不管。他给自己设定了在石家庄的目标,他要帮助社会边缘群体,让武汉当时慌乱的情况少一些,再少一些。
02.
石家庄按下了暂停键,暂停的是交通出行,在空荡荡的街道背后,还有许多人为城市的运转付出努力。许多人经历了不眠之夜,最辛苦的无疑是做核酸检测的一线抗疫人员。
王立博就是一线抗疫人员中的一位。他的快手账号“王立博637“发了许多自己工作的内容。在每个视频配文的最后,他会说:“王立博加油,赵八镇全体医护人员加油!” 此前,他的账号只发过3条内容,一条是和儿子的合照,一条是一家人和乐融融的画面。
1月8日,他上传了自己入户做核算检测的照片:“两天没睡觉,一天两顿方便面,不敢喝水怕上厕所。”
这是那几天王立博工作的常态。深泽县赵八乡南赵八村有两位村医,王立博是其中一位。1月5号,他得到上级命令,要开始给周围的村子做核酸检测,第二天早上5点多就起了床。
他清楚地记得天气特别特别冷,有零下十七八度。上午,他们去北刘家庄村给2000多位村民做核酸检测,大队部支起一个帐篷,村民们拉开距离。王立博的防护服里穿着羽绒服,戴着橡胶手套,完全抵不过刺骨的寒风。他眼睁睁看见带出来的一杯水结了冰冻住了。一天下来,晚上吃饭的时候手拿筷子止不住抖。
图片
‍王立博(@王立博637)的护目镜起雾了‍
等到12号和13号,第二次核酸检测开始了,这一次检测更加彻底,涉及的人数也更多。北方的村子广阔,从村南走到村北,有好几公里路程,村里的干部带着王立博和其他检测员去行动不便的村民家里,忙完之后才有空感觉到累,“腿都不是自己的”。
除了原本的检测任务,王立博海被安排去为南赵八村养老院给老人们做核酸检测。养老院里温度特别高,出来以后又特别冷,冷热之间,脱下防护服,保暖内衣上全是水气。
王立博和队友们完成了四个村几千人的检测人物。第一次检测的时候,从早上一口气工作到了晚上12点,后来渐渐得心应手,第二次核酸检测两天就全部完成。
石家庄平安医院的许多医生也在抗疫第一线,在一则快手视频里,平安医院的病区护士长接到孩子的电话:“妈妈,我想你了。”这位护士在一线连续工作了好几天,对着电话潸然泪下。
平安医院在核酸检测之初,承担了裕华区两个半街道,将近9万人的检测任务。医护人员几乎是昼夜不舍地工作,每隔八九个小时,就去一拨100多位医护人员。在实验室工作的张老师忙着加样、提取,手肿得像个包子。
据医院袁院长介绍,在完成第一轮核酸检测后,医院有十几位医护人员前往3个隔离点工作,他们对隔离点的密接人群进行核算检测,也进行环境采样。而医院目前依然维持运转,保证肿瘤、白血病等病人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
03.
对杨大海而言,疫情对他造成的影响要大许多。杨大海是杨马村农民,杨马村与此次疫情中心的小果庄村行政规划上同属藁城区增村镇,直线距离不过4公里。1月5日起,小果庄村被划为高风险地区。杨马村也被封了。在家里无事可做,杨大海在快手实时播报自己见到的一切:“大家不要恐慌,不要着急,虽然这次疫情来得突然,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力量。五千口人的村,来了二十多个医疗点,每个医疗点就有核酸检测,有十五到二十个医务人员……”
增村镇的疫情更为严峻。1月12日,河北省疾控中心主任、流行病专家李琦在发布会上介绍,从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和部分第二轮检测数据看,所有阳性患者分布均呈局部高度聚集性。截至1月11日24时,石家庄的疫情分布在12个县区,其中76.39%病例发生在藁城区,藁城区95.62%病例发生在增村镇。集中爆发的村庄成了本次疫情的中心眼。
藁城区对发现病例最多的3个村和有病例的12个村,决定实行集中隔离。杨大海的村子也在异地隔离的行列中。村里人有的被送去藁城县的宾馆,还有的被送去了中学的学生宿舍。杨大海对着镜头说“我们几个老头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
卡车司机云歌的老家在藁城区贾市庄镇南古庄村,距离疫情最严重的增村镇直线距离只有四十公里。云歌1月2号的时候刚刚从云贵川出车回来,想休息休息在家过个好年。在她当天更新的视频配文里,她写道:
“卸车回家,跑了29个小时到地方。明天休整一天回驾校。”
图片
‍1月2号,云歌(@开卡车的云歌)从云贵川赶回石家庄‍
除了跑车赚钱之外,云歌开了一家驾校,做起了汽贸生意。1月5号白天的时候,她还拍摄了自己给学员们科目一科目二考试加油的视频。
但疫情将她的规划打乱了。南古庄村有几千口人,自从5号接到通知要隔离到17号晚,全村已经做了四轮核酸检测。驾校不能去了,但员工的工资还要发。“我们有几十位员工,客服一天就100块,教练一天200块,一天就得好几千,隔离十几天,五六万块钱没了。”
但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也给她带来了和以前不一样的一些思考。
“最大的感触就是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变多了,以前很忙,我和爸爸都在外面跑车,还要弄驾校的事情。妈妈做饭,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现在我们一家子都住在一起,每天没事刷刷短视频,看看直播,打打麻将。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感觉也挺好,也算休息了。”
云歌还聊到了因为疫情改变的购物方式。比如买菜,以前大家都是去超市买,现在因为不让聚集,村里每天有工作人员集中采购米面粮油、青菜和肉,用广播通知,放在几个地方,让村民分批次去现场买。
“刚开始封城的时候物价还是挺高的,因为大家都抢嘛,都去囤货,当时肉什么的根本买不到。但后来有秩序了,大家也不抢了,价格就又下来了。多亏有之前武汉积累的经验。”
04.
除了微信,石家庄居民最爱用的社交工具是快手。疫情之中,他们通过拍摄视频交流信息,表达情感,有超过270万石家庄用户每天使用快手。
疫情前,许多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藁城养殖棚立哥”的专长是搭建养鸡养猪的大鹏,拍摄的都是自己的工作画面,“小果庄神秘花园日化批发”到现在已经离开小果庄5天了,她卖化妆品的生意停滞下来,每天拍摄的是酒店隔离视频。“藁城增村镇阿坤”晒出了自己的变红了的健康码 ,苦中作乐在酒店,拿着冰红茶的瓶子,念着自己编的rap。还有“雪姐家纺”,过去卖睡衣和床上用品,她烫着小卷发,对着镜头说:“居家不外出,不给政府添乱。我陪快手度过隔离的每一天”
藁城人离开了熟悉的家乡,他们记录自己的隔离生活,聊以慰藉。“快乐时光”拍摄自己每日三餐,她快手上上传了志愿者拍摄的姚村画面,那些画面中,有人问:“人都出来了,家里的兔怎么办?志愿者能不能上门看看?”快乐时光配文说:“村里留下的志愿者拍下的家乡街道、门口,看得乡亲们儿热泪盈眶…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希望我们可以早日平安返回家园。”
“我叫玉倩”是位聋人,疫情之前,她常常拍摄的全是自己的美食视频,自制圣诞老人蛋糕、孜然鸡翅、油焖大虾,也讲述和丈夫的家庭生活。现在除了美食视频,她打着手语,向和她一样的聋哑人诉说这自己的隔离生活。此时,短视频成了情感电台,人们通过彼此观看、点赞和评论在封闭的沉默里获得安全感。
据统计,自1月6号封城后,快手账号“石家庄新闻”共发布视频74个,平均每天发布6个。快手上的石家庄本地用户“藁城丁丁哥”共发布视频14个,总播放量4046578次,总点赞36798次。
每一个数据的增加都代表着人们对石家庄的关注。
杨大海在快手实时播报自己见到的一切:“大家不要恐慌,不要着急,虽然这次疫情来得突然,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力量。五千口人的村,来了二十多个医疗点,每个医疗点就有核酸检测,有十五到二十个医务人员……”云歌的态度则更为洒脱,她的声音洪亮而坚定:
“我有些话想说啊:疫情的来临是大家控制不住的,既然来了,就勇敢面对它,着急也是这样过,不着急也是这样过。”
@我叫玉倩 在用手语为石家庄加油
来源于公众号:人间后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