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步兵:“万岁军”铁流雄风

晨晖军事
可阅全部文章
——中国军兵种部队扫描(十六)
陈 辉
1985年7月,在中华民族的改革春风中,我军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宣告诞生,它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又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图片
华北某地,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我军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正在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我有幸观看了这幅现代化立体“战争”的场面:
数百辆涂着保护色的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火箭布雷车、导弹发射车、防化洗消车、电子干扰车和上千辆挂着伪装网的运输车、救护车、指挥车、通信车、工程机械车,整齐地排列在集结营地,头顶钢盔的上万名官兵严阵以待,充分展现出诸军兵种合成作战的新阵容。
图片
演习开始后,坦克疾驰、装甲车飞奔,武装直升机在空中盘旋,炮兵、工程兵、防化兵、侦察兵、通信兵等10多个兵种,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兵器各显神通。
演习场上,雷达、夜视器材、飞机摄像等现代化的侦察手段,令人耳目一新。电子干扰车对蓝军施放电子干扰,通信车开辟了野战通信枢纽。战场气象车、防化洗消车、野战医院系列车,也一显身手。
图片
自动化指挥中心在紧张地运转。一部部微机在闪烁,一条条通信线路和无线网通向前沿。大屏幕投影仪上展现着蓝军的地形、地貌和红军的进攻路线。指挥员的命令等战斗文书都是通过微机完成的。军指挥所可以同前沿任何一个战斗单位直接通话,指挥诸军兵种部队协调一致,形成强大的整体打击力量。
图片
红军进攻开始了。各种战车组成的一路路钢铁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蓝军扑去。武装直升机和强大的炮群对蓝军阵地实施火力齐袭,坦克、装甲车掩护步兵展开多路进攻。炮弹、航弹、导弹、枪弹,使蓝军阵地陷入了红军从空中到地面的立体打击之中,很快土崩瓦解。
建立机械化集团军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军?在采访中,我一步步解开了这些疑问。
图片
机械化部队是指陆军的主要装备以内燃机和涡轮机为动力,以履带为机动式样,以容纳多种先进技术为特征的高度合成的部队。它的鲜明特点是机动能力强,由于装甲车辆和火炮都采用履带而不是胶轮,因此,不仅能在城市公路上机动,而且能在山地、草原、荒野等复杂地形上机动;另一个鲜明特点是防护能力强,机械化部队的车载装备都有装甲防护,并且有较强的火控系统,能够做到攻防兼备;第三个特点是把诸军兵种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军兵种合成的威力。这种把“矛”和“盾”合二为一的装备,以及把诸军兵种合成的部队编程,成为现代战争的最佳组合。
图片
德军坦克和士兵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械化部队的雏形就在英国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机械化部队最先大量出现于德国,德军以上万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组成的机械化部队向邻国发动闪电攻击,使欧洲许多国家和强大的苏联蒙受亡国和国破之灾。随后,苏军也组建了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对德军进行反击,直捣柏林,取得了“二战”胜利。“二战”后,世界各国军队都大力发展本国的机械化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开始关注组建我军的机械化部队。他特地把朝鲜战场上的陈赓调回国内,让他组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为培养驾驭机械化部队的人才先行一步。毛泽东给这所学府的训词中写到:“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海军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技术。”50年代,毛泽东还多次谈到关于建设共和国机械化部队的问题。
1955年3月,奉中央军委命令,以步兵某师为主体,接收苏军第7机械化师的装备,于4月15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机械化师,隶属原军委装甲兵领导。
图片
第一机械化师参加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
我军第1机械化师成立后,共编3个机械化团,每个团增编了中型坦克营、炮兵营、高炮连;此外,编1个中型坦克团、1个重型坦克团、1个高炮团、2个炮兵团,共8个团,成为我军有史以来机械化程度最高的诸兵种合成的部队,一支应付突发事件的重要突击力量。这个师成立后,于1957年参加了训练总监部组织的、叶剑英导演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演习结束时,彭德怀、贺龙、聂荣臻元帅、罗瑞卿大将检阅了部队,并对他们的演习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1958年10月,这个师又进行了“滨海防御战役中机械化师的机动作战”演习。演习在空军的配合下,连续进行了防空降、反突击以及向新的方向实施机动作战等科目,演习机动、战斗推演达180公里,机械化师的快速机动能力和整体突击能力,给观摩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习表明,这个师已经成为一支具有合同作战能力的机械化部队。
图片
但由于种种原因,到80年代我军还没有一支机械化集团军。这种状况不仅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同周边国家相比,也处于落后状态。在我国周边的国家中,除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低于我军外,其余都高于我军1至6倍。
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在提出我军裁军百万前,就酝酿组建一支机械化集团军。1983年,军委根据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转变的指示,在我军陆军部队中选择一个军改建机械化集团军。经过反复论证,选择了这个军,因为它有着比其他部队更合适的条件:
图片
这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部队。它的前身是由三支红军部队组成。1946年8月3日,这个军成立后,在我军以善打大仗、硬仗、恶仗而享有盛名。从东北战场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云南河口镇,途径13个省市,以1万余名官兵血撒沙场的代价歼敌21.6万余人,其中解放战争歼敌16万余人,抗美援朝歼敌5.6万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在世界打出了威名的就是这个军,彭总亲自起草电报予以传令嘉奖,并在电文中喜称这个军万岁!《人民日报》记者李庄满怀激情地写了战地通讯《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从此,“万岁军”扬名天下。
图片
这是我军第一支摩托化野战军。早在1969年2月这个军就在全军率先实现了“摩托化”。这是由“骡马化”发展成机械化集团军的必经之路。
这是我军第一支集团军。1984年4月1日,“万岁军”就由步兵为主的野战军改编为诸军兵种合成的集团军。这是改编机械化集团军的必要条件。
图片
我军第一支陆军航空兵部队建立在这个军;我军第一支陆军防空导弹部队也建立在这个军。
正是以上所述的优越条件,使“万岁军”在1985年7月,摘取了我军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的桂冠。
这个军技术部的领导为我介绍了半个世纪来,他们“鸟枪换炮”的六部曲:红军时期,大刀、长矛、“套筒子”;抗战时期,三八枪和“汉洋造”;解放战争时期,缴获国民党的美国枪、捷克枪、德国枪五花八门,被称为“多国造”;抗美援朝时期,以苏联的步骑枪为主,加上缴获的美国枪;50年代装备了国产的“5.6式”步枪、冲锋枪;90年代换装成以冲锋枪为主体的“8.1枪族”。
图片
有人用“三化”发展史,更形象地描绘出这支部队现代化进程。解放战争后期以兽力为主的“骡马化”,步兵打仗靠双腿;60年代末以汽油发动机、胶轮车为动力的“摩托化”,步兵打仗以车代行;80年代以柴油发动机、履带式车辆为动力的“机械化”,并具有装甲防护能力和进攻火力,步兵作战全部乘装甲输送车。从大刀、长矛,“小米加步枪”到驾驭现代战争的铁甲雄师,就是这支部队的壮大史。目前,我军的机械化部队已广泛开花结果,并开始向信息化跃进。
采访结束时,那首撼人心魄的“万岁军”军歌又一次回荡在我耳旁:“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心。秀水河子歼灭战,队伍打成钢。嘿!大小几百仗,仗仗有名堂。三下江南,打得敌人胆破心又慌。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跟着英明的毛主席。嘿!勇猛的向前进。”
本作品版权归“晨晖军事”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