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响应 精细精准防疫

上海又现本地病例。
疫情就是命令!连日来,无数的防疫“大白”们奋战在一线,与病毒赛跑。与此同时,本报摄影记者将镜头对准昭通路居民区(福州路以南区域)、宝山临江新村、中福世福汇大酒店、贵西小区等中风险地区,直击这些地区的封闭管理措施和转运措施。千人规模的社区在一天多的时间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昭通路居民区1800余户居民实现首次转运隔离……镜头之中,上海长久以来坚持科学防疫的精细化管理得到体现。
就在昨天凌晨,黄浦区贵西小区宣布落实社区封闭管理措施,对小区环境和人员进行全面筛查。同一时间的另一条战线上,许许多多的流调人员与社区基层工作者化身“大白”,连夜上门开展细致入微的排摸工作。当天上午8:30,记者来到贵西小区,看到现场管控有条不紊,街道调来的早餐车带着包子、煎饼停在小区出入口,工作人员引导有需要的居民逐个购买。环卫“大白”们全副武装,对着连夜清理出的生活垃圾好一阵消杀后,实施特种转运。
本轮疫情中,最先被列为中风险地区的昭通路居民区(福州路以南区域)从一开始就给疫情防控出了难题:这里是上海典型的老式旧里,居民彼此间共用大量公共空间,如果简单地进行区域封闭管控,既不太现实,也易引发集聚性的疫情传播。因地制宜,上海针对这一中风险地区首次启用了“异地转移+酒店隔离”的方法。1月20日深夜落实封闭,1月21日13时30分,第一班转运大巴就已驶出居民区前往隔离酒店,标准50人座旅游大巴,单次转运人数不超过30名,警车一路护送确保安全转运。千余人规模的居民区,防控人员冒着大雨连夜挨家挨户做工作,分批分时分段将居民送上大巴,截至1月23日,基本完成居民的转运。在此期间,面对腿脚不便的高龄长者,街道与疾控部门一户一策,让每一位居民都能转移得安心顺心。让居民在隔离中也能有获得感,这正是上海精细化疫情防控的体现。
除了奋战在一线的防疫“大白”们,我们的镜头还捕捉到更多暖心故事:一位91岁的老太太,不愿意去酒店隔离。他的儿子,也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隔着栅栏在外反复劝说,让他母亲安心去酒店隔离。老人对老太太说:去酒店隔离就是帮最大的忙。仅隔两天不到,宝山临江新村落实封闭管控,记者再次遇到了一位50多岁的上海爷叔,他同样是来安抚老母亲,顺带还给老人家送来米面粮油,使其安心宅家抗疫。
一座超大型城市,如何在确保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做好疫情防控?张文宏医生曾经说过:上海的疫情防控,是在陶瓷店里抓老鼠,我们希望既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希望不要因为防疫对社会生活产生大的影响,目前所有病例均在快速追踪线路上。
黄浦区贵西小区
图片
图为昨天上午,贵西小区外,工作人员正提醒前来送菜的市民将东西放在地上,实现无接触收取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图片
图为昨天上午,贵西小区内,居民正在接受核酸检测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图片
图为昨天上午,几名工作人员正耐心详细地为贵西小区一名沿街居住的大爷解释情况,对取快递和倒痰盂等实际问题作解答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图片
图为今天上午,工作人员对贵西小区生活垃圾桶进行消毒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黄浦区昭通路居民区(福州路以南区域)
图片
图为1月21日晚,山东中路上,昭通路居民区的居民收拾好日用品,分批由大巴闭环转运集中隔离。这是上海在疫情发生以来首次采用“异地转移+酒店隔离”措施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图片
图为1月23日凌晨3时10分,昭通路居民区外,工作人员在给完成转运的大巴消毒,不留死角本报记者孙中钦 摄
图片
图为1月23日晚上,福州路山东中路路口,运输医废的车辆驶入隔离区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黄浦区中福世福汇大酒店
图片
图为1月22日,中福世福汇大酒店在大门外设置了摆放快递和外卖的桌子,由专人拿取外卖送入酒店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宝山区临江新村(一、二村)
图片
图为1月23日上午,临江一村、二村小区内搭建大棚,对小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春节在即,
坚持“三件套”,
牢记“五还要”,
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我们终将迎来春暖花开。
本报记者 戴天骄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