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反腐利器助力中共遏制“微腐败”

图片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纪检监察人员展示惠农资金监管“331”平台。新华社记者张亮摄
新华社银川1月25日电 题:掌上反腐利器助力中共遏制“微腐败”
新华社记者张亮、李亚楠
“公安部门的数据显示这几个残疾人已经去世,但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这些人还在一直领取残疾人补助款。”去年六月,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大数据平台的预警下,发现了几组异常数据。
经过对这些异常数据的调查核实,最终确定有10名残疾人和10名高龄老人在死亡后仍然继续领取补贴款,涉案金额1.5万元。
十八大以来,中共持续高压反腐。近年来,中国多地在抓“大要案”的同时,正在尝试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让基层政务运行更加公开,挤压“微腐败”的生存空间。
陇县纪委监委利用纪检监察智慧监督大数据平台预警腐败现象就是一个有益探索。
记者在这一平台上看到,陇县全县27个县级职能部门、下属10个乡镇的民生项目、资金详情以及监督对象的相关信息一应俱全,这些基础数据经过系统的对比分析,可以让隐藏在角落中的“微腐败”无所遁形。
事实上,在手机应用市场上,由中国各级纪委监委开发的手机应用程序已多达数十款。小程序、二维码等“掌上监督”形式也层出不穷,随手拍、全民拍正成为基层监督常态。
“大数据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打通各县域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为纪委监委的监督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技帮手’。”陇县纪委书记张宝林说。
随着中国在脱贫攻坚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扶贫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微腐败”现象。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加强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强化对巩固“四个不摘”政策成果的监督,保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度被视为“不适宜人类生存”之地,2012年以来,每年有超过20亿元的扶贫资金投向这里。这些资金最终会以生态补贴、危房改造补助、产业奖补等方式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固原市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中发现,一些基层干部打起扶贫款的主意,截留、冒领、优亲厚友的现象不时发生。
“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权力运行不够透明,监督触角难以覆盖到最基层,成为涉农扶贫领域腐败多发的主要因素。”固原市纪委副书记杨耀峰说。
为解决上述问题,固原市开发了一个涉农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平台,涉农扶贫项目实施过程、政策依据、申请条件、补贴标准、项目受益农户花名册、逐级审批过程等信息在监管平台上全部公开,确保群众随时随地能够通过手机查看所有涉农扶贫政策信息。
“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村里谁家享受了什么政策补贴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谁也不敢作假了。”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什字村村民伍文余说。
固原市彭阳县有群众通过浏览监管平台公开的禁牧补贴名册,发现王洼镇邓岔村村支书海刚家享受的禁牧补贴面积有问题,并向县纪委举报。
经彭阳县纪委调查核实,海刚在家属名下多报了禁牧面积28亩,违规领取禁牧补助资金1050元。最终海刚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收缴违纪所得。
固原市纪委工作人员说,涉农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平台APP上线没多久,一些村干部主动来到农牧局,把自己及亲属名下曾经虚报的草原面积核销掉,并退回冒领的补贴。
把基层干部权力行使情况全程晒于网上,使权力行使公开透明、留有痕迹,有效消除了监督盲区,避免了暗箱操作。
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中国各地推出不同的“掌上利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延伸监督触角,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遏制“微腐败”高发态势。
“大数据反腐是提升腐败治理成效、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必然趋势。”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杜晓燕说,充分利用海量信息的数据优势,可以推动反腐工作实现由粗放化向精细化、由被动应付向主动预见、由个人经验判断向数据科学决策的一系列转变。
杜晓燕建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建立反腐数据库的同时,要注重专业化反腐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大数据反腐法律法规。